02.27 總有些故事,讓我們動容


2020年肺炎疫情砸入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華燈璀璨卻平添冷清,冰雪成趣卻陷入沉睡,這似乎有史以來最安靜的時刻。

可人間再冷,也有人負重前行。


他們是白衣天使、是黨員志願者、是公安幹警、是環衛工人、是小區物業者、是社區工作者……是每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是每一個努力前行的新區人。


他們平凡,卻做著不平凡的事。


即日起,《哈爾濱新區發佈》將用文字與圖片,記下關於他們不平凡的故事。


此為【第三期】。


哈爾濱文傑服飾有限責任公司

防疫中的新區力量 | 總有些故事,讓我們動容

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是掛在生產車間裡最醒目的標語。


防疫中的新區力量 | 總有些故事,讓我們動容


哈爾濱文傑服飾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全國最大的勞保服裝和軍品戶外服裝生產企業,坐落在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


而當疫情蔓延之時,這家服裝企業就毅然決定自己生產口罩。為了引進生產線,湯文傑個人墊付近700萬元,一度出現資金不足情況,且公司原本服裝生產線全部停止,單位主管全部在生產一線工作。


好在從大年初四開始,從著手準備到生產開始僅僅用了六天時間,文傑服飾第一條民用口罩生產線開始產出成品。日前,第二條生產線也已開工,日產可達到12萬隻到15萬隻。


湯文傑說:“預計引進15條生產線,日均生產口罩將達200萬隻,防護服也正在投產,預計7天內能產出成品,每天2000-3000套。”


不僅如此,文傑服飾目前也正在建設滅菌車間,建成後將可以產出醫用口罩,緩解物資緊張。


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這是掛在文傑服飾生產車間最醒目的標語,一張張口罩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上誕生,這不僅是緩解了當前物資緊缺的燃眉之急,也將為全省市企業開復工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


湯文傑說:“老百姓需要,這是我們必須做的。”


利民街道馬宏偉

防疫中的新區力量 | 總有些故事,讓我們動容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業績,但他用行動踐行了黨員的初心使命。


防疫中的新區力量 | 總有些故事,讓我們動容


疫情發生後,利民街道黨員馬宏偉在沒有接到任何通知情況下,主動返回崗位,請纓去利民街道情況最複雜的華遠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華遠新家園小區規模大、住戶多,高峰時段出入達千餘人次,但卻只有一個出入口提供測溫登記,為此馬宏偉經過多方溝通協調到一個彩鋼房,實行進出口分離,緩解人員聚集問題。


而在利民街道的“樂活醫養家園”養老院,有98位老人在這裡頤養天年,由於小區實行封閉管理,老人們進出採購不便,馬宏偉就在工作之餘承擔起了老人們的日常用品採購任務,並耐心疏導老人負面情緒,有的老人提出買兩個蘋果、吃三個鴨梨,馬宏偉也都不厭其煩,一一滿足老人需求。


而這僅僅是馬宏偉日常工作中列數的一二。


在馬宏偉身體力行的影響下,華遠社區志願者也由2人發展到現在的16人,小區居民們也自費為卡點值守人員送來奶茶,出入自發遵守秩序。


從疫情發生以來,馬宏偉20多天沒有回過家,為社區人員配送午餐、當專職司機,盒飯不夠就餓著肚子堅守一線,單位發的口罩更是沒有領過。


但他卻說:“一線的同志更需要口罩。”


利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王若鵬

防疫中的新區力量 | 總有些故事,讓我們動容

疫情面前,我責無旁貸。


防疫中的新區力量 | 總有些故事,讓我們動容


若有戰,召必回。當全國各地紛紛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位於哈爾濱新區利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王若鵬,也第一時間請纓赴戰。


王若鵬是大年初一晚上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的,得到通知後的他一夜無眠,第二天早早就來到領導辦公室,主動遞交了請戰書和入黨申請書,要求奔赴防控一線。


他說:“一直以來,我始終向黨組織靠攏,現在我鄭重向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為打贏這場疫情之戰我定當竭盡全力,請黨組織考驗我”。


正所謂,越是危難時刻,越能錘鍊黨性,叩問初心,踐行使命。


王若鵬的一舉一動皆如其所言,在加入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後,儘管在隔離護具緊缺的情況下,也身先士卒,第一個走上防控卡點,始終堅守防控一線。


他用義無反顧的精神向疫情宣戰,他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彰顯使命和擔當。


王若鵬說:“疫情當前,作為醫者,我責無旁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