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面對疫情“大考”,領導幹部怎樣交出合格答卷?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各級幹部是一次大考。怎樣才能在戰“疫”中交出合格答卷?日前,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幹部不斷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

必勝之心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提出關於防控的16個字總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堅定信心”。在大年初一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此後,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有關工作正在逐步取得成效,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疫情”。經過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我們對戰勝疫情越來越有信心。

戰勝疫情的信心源自於我們的力量。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黨員幹部要堅定必勝信念,勇當先鋒,敢打頭陣,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責任之心

疫情當前,哪些做派要不得?習近平總書記列出了表現不佳甚至很差的典型情形:“有的不敢擔當、不願負責,畏首畏尾,什麼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動;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況弄不清、工作沒思路;有的敷衍應付、作風飄浮,工作抓而不細、抓而不實,仍然在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的百般推脫、左躲右閃,甚至臨陣脫逃。”總書記強調:“這些都是對黨對人民極端不負責任的,決不能容忍!必須堅決糾正!”

在抗疫鬥爭中,各級幹部如何扛起責任、經受考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其位謀其政,在其職盡其責,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也就是說,必須把負責守責盡責體現在每個黨組織、每個崗位上。比如,對於各級黨組織來說,要認真履行領導責任,特別是抓落實的職責,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抓實抓細抓落地;對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來說,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再比如,對於春節後返程疫情防控工作,要落實人員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防控責任;對於養老、救助、兒童福利、精神衛生醫療等機構來說,要壓實屬地責任,實施更嚴格的管理措施,防止外部傳染源輸入,對已感染患者要全力救治;等等。總之就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沉下心來、撲下身子,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把工作落到實處。

仁愛之心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最大的關切,就是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月20日,總書記對疫情防控作出指示,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25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強調:“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8日,總書記會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時強調:“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此後,總書記在召開會議、聽取彙報、作出指示時反覆強調這一要求。

這些天來,從廣大醫務工作者到人民解放軍,從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等一線防控人員到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全國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都在為戰“疫”而付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站在群眾立場看問題作決策,要從患者收治救助、關愛醫務人員、物資供應保障等現實問題入手,及時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

謹慎之心

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必須增強謹慎之心,對風險因素要有底線思維,對解決問題要一抓到底,一時一刻不放鬆,一絲一毫不馬虎,直至取得最後勝利。”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列舉了8個方面16個具體風險,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嚴密防範”。各級幹部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既要高度警惕和防範自己所負責領域內的重大風險,也要密切關注全局性重大風險,第一時間提出意見和建議。

對解決問題要一抓到底。當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湖北省和武漢市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其他有關地區疫情反彈風險不可忽視。習近平總書記提醒:“必須高度警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對於各級幹部來說,要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韓亞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