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們是怎麼解答3歲孩子每天的為什麼?

珊巛de緈鍢


首先恭喜您,有個好奇心強的寶寶,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好奇心是人類學習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力量與源泉。如果父母能正確引導,對今後孩子的學習和工作,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但孩子提出的問題,各種天馬行空,各種你料想不到,當你回到一個之後,他可能更加興奮,提出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父母很難保持良好心態,還有可能被問急了,對孩子說,我現在沒空,一邊玩去。

我們也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的重要性,我們不想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該怎麼辦。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去做。

一、接納孩子的天性,珍視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3歲以後的孩子,知道自我之外的世界,他們本能去探索自己和世界的關係。作為家長要接納這個時期孩子的求知天性。

孩子通過提問,獲得知識。他們的問題是發散的,充滿著想象力,不著邊際的,經常問得父母措手不及。父母本身知識有侷限性,總有答不上來的時候,這時是耐心和孩子溝通,還是敷衍,乃至憤怒呢?

我在女兒提出問題時,先是傾聽,不打斷孩子,看她提出什麼問題,然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檢索。

然後我會對女兒說:“哎呀,我的寶貝提出一個好問題呢,爸爸從來都沒想過這些,來讓我們一起找到問題的答案吧。”

我經常以這樣開場白的方式,和女兒溝通,保護著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僅從問問題這個出發點,就獲得了價值感、成就感。

你經常這樣對待孩子,他就願意提出更多問題,他知道問問題是安全的,是被爸爸媽媽鼓勵欣賞的。一個經常問問題的孩子,也一定是個願意思考的孩子。

我們要接受自己,回到不上來孩子提出的問題,這不是讓你丟了面子,在孩子面前失了權威。相反,你坦承告訴孩子:“寶貝,你提出問題非常好,爸爸媽媽也不清楚,讓我們一起找答案吧。”

孩子會更加尊重你,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萬能的,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父母耐心與正確引導,會讓孩子走上愛學習、愛思考的道路。我一直都覺得,被孩子問問題是非常快樂的事,當孩子慢慢長大後,他們就不再問你問題了,珍惜這段時光吧。

二、利用孩子提問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於孩子提出問題,父母不是單方簡單的回答問題,而是讓孩子參與其中。通過父母的引導,讓孩子逐步走向問題的答案。

我經常這樣對女兒說:“寶貝,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下這個問題。先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我這樣和女兒溝通,把思考機會還給了孩子。

我不僅希望孩子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父母在孩子思考問題時,通過引導讓孩知道如何一步步尋找問題的答案。

這樣就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以答案對錯作為鼓勵,而是鼓勵孩子願意思考,勇於表達事實。

當孩子說出想法後,父母也說出對這個問題的想法,一起討論。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實際答案有所偏離,你可以說出一個不那麼正確的答案。

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對於一個問題的答案,正確與否並不重要,重要是的是思考的過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孩子成長時,從錯誤中學習,不斷修正自己,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體驗。

賦予孩子勇氣,勇敢面對新世界,多去嘗試,體會無限可能。

三、教會孩子使用學習工具,解決現有問題。

當遇到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不清楚時,或者充分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後,和孩子一起找到正確答案很重要。

我會對女兒說:“那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

此時教給孩子利用學習工具的機會來了。我經常使用百度搜索孩子提出問題的答案,百度百科、秒懂百科視頻,和女兒一起看裡面的解釋。

我還和女兒在《十萬個為什麼》上找答案,女兒很喜歡恐龍、動植物,就在DK百科類書籍找答案。《新華字典》通過字聯想到詞,再找到答案,也是非常好的方式。翻閱字典,也是平時我和女兒經常玩的遊戲。

時間長了,遇到問題,女兒也會學著像我一樣在百度、書籍裡面找答案。

我經常誠心受教,有時哪怕我會的問題,也會假裝不知道,耐心聽孩子給我講,讓孩子享受自我學習的樂趣。

當孩子通過給你講方式來獲得知識時,記住並弄懂的效果,明顯好於父母直接給答案。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孩子的家長也要不斷學習,不選積累知識,一個愛學習、愛思考,愛解決問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同樣也會遵循此道。

我們要珍惜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在孩子童年的人生軌跡中,父母要做一名積極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逝去的光陰,無法找回,但你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的美好記憶,必將永存。

希望我的留言,能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有關孩子教育問題的那些事。


慕穎淵


我們家恰巧有兩個三歲多的孩子,我們家是雙胞胎男孩,從3歲開始吧,就感覺嘴裡的為什麼越來越多,各種為什麼,各種問題,媽媽,為什麼我沒有羽毛,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媽媽為什麼爸爸有鬍子,媽媽,為什麼不能吃糖。。。。等等等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很重,求知慾也很強,每次我都會給解釋,不知道的就自己百度,然後再說給他倆聽,千萬不要去欺騙孩子,有時候一個問題會問很多遍,最近有20天沒出門了,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天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問我,媽媽,為什麼外面有病毒,為什麼人們都生病了。。😄😄😄😄孩子應該都這樣吧,跟他們說的多了,他們自己也會去跟別人說,那天他姑姑跟他視頻,讓他倆去玩,我家老二跟他姑姑說,姑姑,媽媽說了,現在外面有病毒,不能出門,出門得帶口罩,不能吃野生動物。。。其實,我覺得孩子天天跟著屁股後面問為什麼是天性,也挺好的,家長一定要耐心的解答哦。






55相見恨晚55


換個孩子能懂的方式解釋給他聽,就好像這次疫情,我就跟他說外面有很多咬人的小蟲在到處飛,如果被他咬到了就要被捉去打針還要關幾天,現在警察叔叔在努力捉他們,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出去。實在很難解釋的就反問他的意見從而轉移他的注意力,這個問題就不了了之。現階段的孩子是個妥妥的十萬個為什麼發明家,但無論他怎麼問你都切記要耐心回答,不然很容易打擊到孩子的好奇心。


ca跳跳偶


我家寶貝我解答就是耐心解答,答到最後答不上來,我就反問她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各種為什麼,她似乎明白了一些就不問我了,然後每次問我,我認真的回答完,而且要精益求精的那種回答,不能敷衍的回答。她就說:噢!我知道了媽媽。😂



曉豬鹿


孩子問的問題都是千奇百怪的。有的是我們會的,有的是我們不會的,還有的是我們好像會又疑似不會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在三歲的時候喜歡總是喜歡問為什麼?

孩子喜歡問為什麼的深層次原因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喜歡問為什麼,我認為是有三個原因。

第1個原因孩子在這個階段去嘗試用語言表達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往往會說簡單的句子,能把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而多問為什麼就能更好的提高和凝練語言能力。

其實人類一直在思考問題,人的一生就是伴隨著不斷求索的過程當中成長和進步的。

講一個亙古不變的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第2個原因孩子希望在提問題當中跟父母進行有效的互動

因為孩子有時候在問問題的時候,並不是關心問題的本身,而是孩子和你在一問一答當中傳遞了一些感情,能在問答中做一些簡單的遊戲,促進親子情感。

比如我姑娘問我:爸爸,為什麼牛不喜歡紅色啊?

我告訴孩子因為牛是色盲。

姑娘問我:爸爸,那為什麼鬥牛士鬥牛的時候喜歡用紅色的綢子去挑逗牛呢?那不就證明了牛憤怒,不喜歡紅色嗎?

我給孩子的解答是:牛是色盲,牛憤怒,不是因為顏色是紅色的原因,而是因為抖動的佈讓它產生憤怒。

姑娘要問我:那爸爸,把布換成藍色和綠色是一樣的嗎?

我告訴孩子:其實效果是一樣的,只不過紅色的波長更長,顯得更醒目和鬥牛士這個運動比較契合,因為它展示的血腥和暴力。

然後我就和孩子一起用一塊布,做些鬥牛的遊戲,我們鬥牛士和公牛角色互換的一起做遊戲。

第3個原因孩子在嘗試著去思考

一個人在三歲的時候,一些世界觀和價值觀已經在開始朦朧的形成了,孩子學會了思考。

孩子想要用思考去探索這個世界,感悟這個世界。

我們知道了孩子在三歲左右總喜歡問為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形成的,那麼我們就要有的放矢的去解決這個問題。

能解決這個問題,要有三步,這個和把大象放在冰箱裡是一樣一樣的。

要有耐心

孩子有時候問的問題很是莫名其妙。做家長的我們要保護好孩子這種求知慾望,千萬別隨隨便便就敷衍他們,把他們這種求知的積極性給打消了。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告訴他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們對孩子提的問題要保持一種求真求實的態度。

孩子有時候提的問題,我們覺得答案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其實這個根本就不是事情該有的樣子,不是正確答案。

比如孩子問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當然回答往往是這樣,因為它是藍色的,所以它是藍色的。

太敷衍了吧,如果你不知道正確的答案,做父母的,要實事求是的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不知道確切的答案,我們可以一起用一些搜索工具,查詢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天空是藍色是大氣對於太陽光的散射作用,太陽光是由紅、澄、黃、綠、藍、靛、紫七種光所組成,藍色是短波段中能量最大的,被大氣中的微粒散射,因此呈現出天空蔚藍的顏色,其藍色的深淺與氣團性質有著直接的關係。”

所以回答問孩子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端正的態度,不能因為我們是父母,要維持一種虛無縹緲的家長權威,這個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說人話就是別不懂裝懂。

求真求實,也是一種做人的態度。

用費爾曼學習法

費爾曼學習法是什麼?我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簡單的講就是把一些東西教給孩子,然後反過來讓孩子去教你。

孩子問你為什麼你給他解答明白以後,你要反過來,讓孩子去教你。這是費曼學習法。

一學一教當中,讓孩子能完全記憶深刻,然後會用他的語言去表達出來,問題的答案他有可能記住一輩子。。

上面林林總總說了那麼多想表達的核心意思就是,孩子在三歲左右,總是喜歡問為什麼,那麼我們首先要知道他這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知道原因以後,我們發現了問題就要去解決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呢?我上面說的分三步,把大象放在冰箱裡一樣一樣的,我們就循序漸進的,把孩子的求知慾望給無限放大,保護好他的求知慾望。

上面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是大內密探零零爸。

希望大家能關注我,我們一起去持續探討,發現孩子教育當中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大內探秘零零爸


您好!我想用自己給孩子寫的一篇日記來回答的您的問題,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其實探討應該如何解答3歲孩子的一萬個為什麼,最好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和思考問題,所以我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記錄的。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如何解答3歲孩子的一萬個為什麼

面對孩子的提問,家長所需要的準備往往有三個層次,分別為心理準備、知識準備和理論準備。我的爸爸所做的準備,只是心理——任由我問、他自不煩,尤其是當我重複問題時,他會像教我說話一樣,說上好幾遍答案。至於第二個層次——知識方面的準備,爸爸則要靠吃高中文科綜合小王子的老本,以及手機裡若干個可以識別植物種類的APP了。

話說今天爸爸抱著我往家裡走穿過小區時,我突然問指了指灌木叢,向爸爸提問:“爸爸,樹為什麼有葉子呀?”

呃,爸爸有些被難住了,這可是涉及到生物學的知識點,不在爸爸這個文科生的知識大綱裡,好在爸爸善於反客為主、轉理為文:“因為葉子就是大樹的小嘴巴,大樹要想長高,要靠葉子去吃掉陽光呢。”

“灌木叢為什麼也有葉子呀?”我繼續提問。

爸爸心想,這不是同一個問題麼?可一琢磨,我可能把灌木叢當成了樹之外的種類,故有此問。所以告訴我,灌木叢就是矮小的樹,所以也要靠葉子這些嘴巴來吃掉陽光。

大概是大前天,爸爸和我從樓下遛彎回家,進了電梯間,我突然發現玻璃門自己關上了,我問爸爸:

“為什麼這個門自己關了呀?”

爸爸腦袋有些大,這又是一個物理題,小太陽怎麼這麼像一位出題人,總要出點超綱的題呢。“以為啊,這上面有一個東西,能夠讓門恢復原樣,你看,在這裡,至於為什麼能讓門自動關上,以後我們兩個一起研究好不好?”

至於最高層次的理論準備,爸爸也是最近才開始。據抖音上面的光年教練說:

“孩子們的成長時刻,在他提問的那一刻。”為此他將父母應對孩子提問的回答打出了分數。以孩子提出“水為什麼會流動?”為例,如果父母回答:“因為水是液體”只能得10分。加上讚美就能加上20分,比如誇上一句:“你觀察的好仔細呀。”40分的回答是啟發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比如“我們一起上網查一下,好不好?”。用反問引發思考,就能得到50分了——“對啊,為什麼石頭不會流動呢?”70分的回答是去拓展他的思維寬度——“水結成冰會不會流動呀?還有什麼會是流動的呀?”80分的回答是去尋找生活中的智慧——“水會流動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呢?”

爸爸看後很受啟發,並對100分的回答產生了好奇,直到我又問了他一個問題。

那是今天中午,爸爸和外公接我放學,順道去對面買東西,我看到了一個綠色小人奔跑的標誌,就問爸爸:

“那為什麼有個安全出口呀?”安全出口這個詞,是我最近從早教機構組織的消防演練中新學會的詞彙,並把它和到處可見的特有標示連接了起來。

爸爸的答案是:“起火了就會停電,然後就要趕緊走。”

可我不僅會發問,自己還準備了一套答案——其實也是爸爸之前說過的——“然後就要逃跑!”我著重說了“逃跑”兩個字,爸爸之前可不是說的“趕緊走”啊。之後我還補充了一句:

“要打119,消防員就來了!”

爸爸趕緊“認錯”,並肯定了我的“自問自答”——原來100分的回答,是通過10-80分的回答,在孩子心中積澱解答世界的慾望和能力,最終讓我們學會自問自答——要知道,我們獲取的答案,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卻一定比父母們更接近於正確。

父母們應該進一步思考,孩子們提問的動機是什麼,就能獲得一種更加重要的解答提問的能力——也是孩子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

動機如同危機,應該拆開來理解,即動力和機會。半個月前的10月14日晚上,爸爸帶著我在大院子遛彎兒,突然發現我對著灌木叢嘀嘀咕咕、振振有詞,俯下身來細細一聽,沒有聽清,就問我在幹什麼,我答:

“我是恐龍老師,給小葉子講課!”

哈哈,如果說提問是知識的輸入,我存儲的越多,其實是為了其他時刻能夠扮演輸出的角色。這可以說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父母可以借用的機會。

在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的自傳裡,他曾經提到過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他的辦法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這就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費曼技巧”,簡單而言,共有兩步:一是獲取理解知識,二是複述知識。第二步尤其重要,重點是要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學到的只是說出來。複述的過程其實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

於是面對我千奇百怪的提問,爸爸認為所有準備的前提就是四個字——實事求是——也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多時候成人要學會“承認”——主要是學會承認自己的無知,而並非“無所不知”。這樣才能把對世界的真誠在第一時間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更多的育兒優質內容,請繼續關注《小太陽日記》。育兒路上,讓我們一路同行,共同成長!


太陽de爸爸


孩子對事物的因果關係產生了濃重的興趣,表示孩子開始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

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大多數家長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

但時間一長,家長的耐心被慢慢磨沒,且孩子的問題越來越難回答,部分家長開始敷衍或直接制止孩子提問。

但敷衍會侷限孩子的想象力,而直接制止更打擊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如何應對孩子的“為什麼”?

<strong>

1.永遠鼓勵孩子提問

<strong>

一句“為什麼”對孩子來說,包含著TA 對世界的探索和對答案的期待;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教育機會。

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提問——“你竟然能發現這個問題,媽媽真高興。”“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2.找到孩子提問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用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尋求關注。

“草莓為什麼放在這裡?”——“寶寶想吃草莓。”

“我現在為什麼回家?”——“我還沒有玩夠。”

“媽媽為什麼去上班?”——“我想讓你陪我玩。”

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們首先需要回答孩子。答案不必規範正確,但要在一定程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要深層挖掘孩子詢問背後的真正原因。

3.千萬不要“不懂裝懂”

孩子的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接觸的人和物也越來越多,提出的問題越來越難回答。

如果回答不上來,家長可以直接說“不知道”,或將問題拋回給孩子——“這個問題我暫時還答不出來,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你。

讓孩子明白,大人也有無法解答的問題,仍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4.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如果孩子對答案的認知還停留在書面上,家長們不妨帶上孩子,一起到大自然尋找答案。可以求助於各種繪本,針對孩子的興趣選擇相對應的繪本,尋找答案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在成人看來,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卻有著無限的樂趣,於是他們會出於好奇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而這份好奇,會促使孩子開始主動探索外部世界,也會促使孩子開始學習獨立思考。

首先,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孩子有時候會連續不斷地提出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容易讓我們感到厭煩。我的女兒也是3歲了,自從學會說話之後,她的“話癆”特質就暴露出來了。當孩子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時候,我們不要進行阻止,要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其次,鼓勵孩子向其他人尋求答案。孩子看到某件事情產生好奇的時候,會習慣性詢問媽媽,但媽媽不是全能的,很多問題我們也不知道答案。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向其他人尋求答案。這樣他會慢慢意識到有了問題可以向他人尋求幫助。

最後,啟發孩子思考的能力。提問也是一門學問。很多成人,因為沒有問對問題,所以總是找不到問題的核心。當孩子從“為什麼”的層面,好奇到“怎麼做”,這就是孩子思維的進步,他思考得更加深入了。我們可以多用啟發式的問題去啟發孩子思考,讓孩子成為一個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元氣小姐姐lucky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高興,這說明你的孩子很聰明。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爸爸媽媽要多點耐心,千萬不要去打壓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這真的是很可貴的東西。

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張白紙,對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非常的好奇。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了解的事越來越多,他們有很多很多的為什麼需要探索,需要發問。他們會有很多的幻想,蟻穴,星星,月亮等求知慾促使孩子提出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

其實你的理智也是告訴你,你想滿足孩子得需要,這對孩子是有幫助的。

然而你的體力,精力,以及耐心是有限度的,也就是你的生理狀態,是有極限的。

我對題主的問題的解析,應該是自己的理智,和自己的生理狀態產生了衝突的時候,自己該怎麼辦____我的理智覺的我滿足孩子是對的,可是我承受不了了。

在這個解析下,建議題主首先尊重自己,你無法承受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想幫你找到答案,但是媽媽現在很累,沒有精神,情緒上也沒有積極性,你可以先記下自己的問題,或者媽媽先幫你寫下問題作記錄,等媽媽休息好了(或者等我忙完手頭上的事情,稍微休息下)精神足了,再來幫你尋找答案好麼?

建議所有的父母,先做到尊重自己的極限,包含體力極限,情緒極限,精力極限,不要因為自己的理智,覺得多做一些事情,對孩子是好的,就去挑戰自己的極限,要知道,人的極限在生活中被挑戰,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情緒失控,產證憤怒,這和不滿足孩子相比,是更大的傷害。


在家帶娃娃


3歲左右孩子總喜歡問問題怎麼破?

-----------現象

爸爸媽媽們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越來越多,有很多會讓你措手 不及。比如3歲左右的孩子問的問題特別多,還各種稀奇古怪的。

他們像一個“問題機器”,“為什麼”一個接一個。

“為什麼白天可以看到太陽?” “為什麼夏天很熱啊?”

“為什麼男孩子站著尿尿呀?” “\t”

我的大寶居然還問“為什麼我們用嘴巴說話,不是用屁股說話呢?”

一般情況下或者剛開始的時候,家長都會耐心回答孩子問題,但是有沒有發現要不了幾個回合,家長就會敗下陣來,面對伶牙利齒的孩子,我們遭遇的更多是尷尬和無奈。

怎麼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打擊他們,又不至於將自己陷入這種無盡的窘境呢?

---------分析

3-4歲幼兒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或是由於自己的好奇心,或是為了引起別人 的關注,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尋求答案。恰恰相反,他們提出問題的時候,自己心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例如:某幼兒問爸爸:“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啊?”爸爸反問他:“那 你覺得呢?”他回答道:“是月亮讓他眨的。”當然,如果你要回答,一定不能隨意糊弄 他們,如果你的答案不足以滿足他,要不會影響他的價值觀,要不會引起他接下來不眠不休的一連串問題,因為他們對你的答案的記憶時間遠遠超乎你想象。

---------建議

當你的幼兒提出各種問題時,首先不要表現不耐煩,一定要給予正確的對待和回應;其次,分問題來給予不同的回答,有時候是滿足孩子好的奇心,有時候是增強他們的知識欲。很多時候我們應以關注和欣賞為主。

最好的辦法是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哦,是嗎?”然後可以反問他們自己的想法, 這樣會讓幼兒覺得自己胡思考得到胃承認肯鼓勵,將激發他們更多思考,幫助他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