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現在的歌,沒有以前的歌,聽起來有味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想法?

狂砍一條街


以前的歌都非常有情懷,即使過去十幾年再拿出來聽,依舊很有感覺。

那時候的作品都很有故事感,不管是作詞者還是作曲者,都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他們將對生活的感悟和真切的感情都投入到了歌曲裡,那些透著滄桑感的歌,必然會打動每一個人的心。

反觀現在的很多創作者,基本都是小少爺或者小公主出身,缺乏生活閱歷,沒有對真實情感的感悟,寫出來的歌像是無病呻吟,非常難打動人。有些就算暫時聽著還不錯,但卻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過後就會被遺忘。

其實,愛聽歌的人大有人在,但有故事的人卻越來越少。有故事卻能寫出動人作品的則少之又少,就好似一個惡循環,週而復始,所以那些歌就越來約不耐聽了。


老葉侃娛樂


我記得小時候的電影插曲真的很好聽。一場電影放過不久,大街小巷都在唱。無論是年輕人,就是年歲大一點的唱起來也很棒。如(九九豔陽)(繡紅旗)(紅梅贊)等等。

過後就是改革開放初期。從香港到臺灣傳過來的歌聲也真的好。是個巔峰期。如.(小成的故事)(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等等。年輕人提個錄音機。放著歌。挺時尚的。

現在的歌。傳播正能量的也真棒。如(我和我的祖國)。就是愛情類的沒有創意,好像一個調。感覺沒有以前的歌聽起來有味道。

希望有更耐聽歌出現,讓我們欣賞。


浩興6939


2004年是神奇的一年,那年有周杰倫的七里香,飛兒樂隊的我們的愛,張韶涵的寓言,蔡依林的愛情三十六計,林俊杰的江南,梁靜茹的寧夏,五月天的倔強,孫燕姿的我很想愛他,王菲的旋木,SHE的波斯貓,王心凌的愛你,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都是青春的記憶。

隨著長大,我們難免覺得音樂最美好的年代已經回不去了,覺得現在的流行歌沒那麼動人,覺得以前的歌就是比較好聽。

首先人的喜好不同,有的人就是偏好復古風格,覺得老歌聽起來特別有韻味,聽著老歌彷彿能聽出一個時代的感覺,自然的想象出這個歌手在那個時代的某個場景裡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會聯想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那時候人們都是怎麼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什麼樣的悲喜。這種感覺是妙不可言的,彷彿自己進入到那個時代,跟那個時代的人產生著共鳴。

其次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上了年紀的人都是喜歡老歌的,會有點接受不了這個時代的新東西,自然就覺得現在的音樂都是些什麼東西,沒有能聽得進去的。而這些人不止是欣賞過去的經典的優秀的歌曲,對過去的不那麼經典的歌曲的喜歡也會大於現在的好的那些音樂。

還有就是,我們現在大多還能聽到的老歌,都是流傳下來的經典,都是那個時代的優秀作品,都是精華。而現代的歌,五花八門,各種好的不好的都在耳邊迴響。這樣對比起來自然覺得現代的歌沒有以前的歌質量高。其實每個時代都是一樣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的,並且這些優秀的歌曲作品也會一直流傳下去,在不久的將來也成為經典。


cP少年


以前真正愛創作音樂的人很多,可以表現在最初歌手不被受尊重這方面上,而仍然有很多人專心創作音樂;當然現在愛創作音樂的人也很多,但一方面在於現在做音樂可能一不小心就成名,另一方面侷限於歌詞的庸俗,曲調旋律的不協調,過於注重技巧而忽視了某些方面。以前創作一首歌花費的時間好長,這就影響所賺的利潤,而如今我不知創作一首歌花了多少時間,但我知道一首歌儘管不是很好但會因為某個歌手某個緋聞某個特意的打造而火。以前大部分粉絲很理智,不是因為人而愛歌而是因為歌而欣賞人,當下好像恰恰相反,這就導致某個歌手火了就趕快趁熱打鐵,快快賺快錢而不管不顧歌的質量。以前很多港臺很火的歌有都是翻唱日本的,以前的歌好聽也有日本的一部分功勞。因為搓手可得,歌也火,也易造成那些有才能的有創造力的音樂人而不受重視,而導致人才的流失。而潛移默化影響當下的歌曲創作。

流行音樂的產生到出品都是為一個藝人量身定做的,要成為一個藝人,除了剛性需求,還得有別的條件,——長著一副大眾喜歡的臉,男的必須長得沉魚落雁,羞花閉月。女的長得富有陽剛之氣,帥的掉渣,要麼就算女人味十足。

有什麼好歌呢?真的愛你,海闊天空,誰明浪子心,傷心1999,千千闕歌,富士山下,講不出再見,一生中最愛!

那這些歌為什麼好聽呢?從以下幾方面說吧:

旋律

譬如千千闕歌,前面的一段吉他獨奏,就把人帶進了一種回憶的意境,再譬如陳慧嫻的傻女,最後面的一段交響樂旋律,悠揚,迴腸蕩氣,所以一首歌好聽與否,旋律是否經典,是否十年之後還有人津津樂道,很重要!

歌詞

歌詞是一首歌的靈魂,就譬如說林夕填過的詞,舉幾個例子,千千闕歌:當某天,雨點輕巧你窗,當風聲吹亂你構想,可否抽空想這張舊模樣!再譬如王菲的曖昧: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和,未留住你,卻仍然溫暖!還有林子祥的千億個夜晚:誰願會看憂鬱的眼,舊事無法平淡,偏偏要裝作平淡,憑著忘記將他沖淡,但是易說難辦,歲月已印在眉間!這些歌詞就是一個場景,一個片段,代表了我們人生的某一刻,永生難忘!

演唱水平

為什麼張學友叫歌神,李克勤叫cd勤,為什麼黎明郭富城的歌現在沒那麼多人聽,那就是演唱水平的問題。我07年在廣州聽張學友演唱會,當晚他翻唱楊千嬅的大城小事,所唱出來的意境令我九九回憶。周杰倫在中國好聲音翻唱那英的默,本來不大多人喜歡的一首歌被他演繹到傳遍大江南北,也是演唱功底水平的原因

時代的差異

現在不同於上個世紀,創作環境的不同,社會風氣的浮躁,都在很大一方面制約了音樂的良好發展方向。有些音樂為了迎合市場粗俗爛制的創作也不足為奇,可見音樂在日漸成熟的同時也越來越商業化,丟失了其藝術的靈魂。

模板化的創作風格

前段時間還跟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現在音樂的創作風格是不是太單一了,比如民謠的一定要緬懷過去,祭奠青春;古風的一定要有江南的小橋流水,佳人等候;流行的一定要情情愛愛,你死我活的痛徹心扉。朋友表示現在基本上只是偶爾聽聽老歌,因為我沒那麼多故事。

自身因素的影響

以前的經典歌曲確實很多,現在的歌曲也不全是都是不好聽,而是環境,心情不一樣了。可能我們覺得不好聽的歌,別人卻覺得相見恨晚呢!

在我高考後,身心解放,拿起吉他同班合唱“曾經的你”,很多人邊唱邊流淚,一切的一切都在歌聲中表達,昇華。但現在再聽已經沒有當年的感覺了,因為環境心情不一樣了。所以,一個人對音樂的喜好會隨著環境與心情的變化以及成長的過程而有所不同。

總結:其實大家是厭惡了"泡沫時代“這種毫無內涵,沒有靈魂的音樂,如同嚼蠟,冰冷索然,盛水無味。“但國內好的音樂還是有的,我們不缺資源,不缺人才,缺的是像朴樹竇唯那樣對音樂赤誠的熱愛,缺的是匠人精神。”

那為什麼現在的歌就沒那麼好聽呢?核心原因就在於盜版,導致現在音樂人寫一首歌出來的經濟效益很少了,所以只能用很少的時間精力填詞作曲,而且現在演唱者功力參差不齊,導致我們現在聽到了很多所謂的垃圾歌。什麼老鼠愛大米,月亮之上,最炫民族風,我要回拉薩,都是流行而已,也就是很快就沒人聽了的歌!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很好聽的歌,就譬如醜八怪,逆戰,等等,也是不錯的!大浪淘沙,只有用心寫出來的歌,在填詞作曲演唱方面都過關的歌,最後才能流芳百世!


螞蟻666


以前的的歌無論是旋律或者是歌詞,都能引起廣大音樂愛好者者的共鳴,詞曲編排都很好,聽了一遍便會情不自禁的哼上兩句!以前的填詞人像林夕,羅大佑,方文山等等都能寫出詩一般的歌詞!多少首膾炙人口的歌詞都出自這些優秀的填詞人或者編曲人!那時社會沒那麼浮躁,沒有網絡的衝擊,沒有娛樂至上的綜藝,音樂人都能埋下頭來鑽研音樂,這就像古代詩歌層出不窮一樣,可現在卻沒有幾個能寫出像李白或者杜甫等人那樣的詩句一樣!現在的歌手由於娛樂至上和網絡的衝擊,拿不到版權費,盜版嚴重,發的新專輯經常石沉大海,看不到收益和前景,有的都被迫轉行!你看看現在的各大音樂比賽,都是把老歌改了又改,唱了又唱,哪有什麼耐人尋味的新歌,哦對了,除了一些抖音上的一些聽幾遍就不想再聽的口水歌!寫歌的轉行,唱歌的去做綜藝,哪有多少音樂人靜下心來做音樂了!想一想也是時代的悲哀,流行歌曲的沒落,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樣樂壇百花齊放,好歌不斷!希望流行音樂能夠重回巔峰,音樂人的版權被得到足夠的重視,詞曲創作人能夠靜下心來埋頭專心做音樂,給大眾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秀麗天下2017


現在的歌聽起來確很難聽,真沒有過去的歌好聽比如李谷一,蘇小明,陳明,田震,等等通俗歌曲都很好聽,現在的歌星唱的啥玩意鬼哭狼嚎閉著眼睛張著大嘴聽不懂唱的啥低俗無味,我還是懷念過去歌唱家們的歌有正能量不帶點情調非常好聽,鄧麗君的歌影響了幾代人現在還有人唱她的歌曲。


鄭長書


有的,作為靠後的80後,剛好趕上了歌曲風格大變樣。我個人平時聽老歌比較多,偶爾也會聽十多年前我上大學時的流行歌曲,至於現在的新近流行歌曲,可能我趕不上變化了,我聽的很少。個人喜好上偏向溫柔婉轉的情歌,張宇的歌差不多是臨界點,再鬧騰的我就有點兒接受不了了,基於這個原因,嘻哈風除了綜藝節目演出裡偶爾看過的,其他時候不會聽。

現在的歌曲很多樣性,不是沒有舒緩柔美的曲子,甚至歌詞比先前的要考究華麗,遣詞用句上都很好,但也可能是太過講究,反倒有些不如原先的詞句,好像隨口一說,可綿綿情意,自在其中。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也和現在的歌曲立意有關,之前看了一個歌唱節目,我雖然很不專業,但我覺得現在的歌,技巧性很強,或者說,很多歌都會突出技巧,但是我聽過的很多以前的歌,是更講究情感的。大多數流行歌曲裡唱的都是愛情主題,就看怎麼去表達,讓聽歌的人感同身受,在這一點上我更贊同老歌。比如李宗盛寫的《漂洋過海來看你》《為你我受冷風吹》,他寫給當時苦戀的林憶蓮,但多年以後我們的戀愛神傷,仍然和他歌裡寫的一樣。

大概是,把所有的深情都留在簡單的詞曲裡,比浮於表面的華麗辭藻和炫酷技巧更能流傳於世。


李憶暖


以前的歌詞正義、純粹、神聖、高尚、正能量……等,一首歌曲的意識能級指數的高低取決於歌詞和作詞人的內在心境,再輔以優美的旋律及樂器之和合,當人唱時,特別是眾人合唱時,就會因此產生不低於300意識能級以上的指數。現代歌曲雖更多且旋律也很優美,若不配樂器的清音樂,怎麼也能維持在不低於200意識能級的指數,一配上那些詞就不同了,恐有許多唱起來看似非轟轟烈烈的場面,其實所產生的意識能級大多低於200以下的指數,有的甚至低於150或100。這時自唱也好、共唱也的、聽歌手唱也好自然有不盡已所欲期之悅感的感受。


wycmyy


確實如此,十多年前的歌手主要靠著專輯銷售賺錢,因為老歌唱的是情懷,,唱中了人們心中的故事。

現在的歌手,主要靠選秀,走秀,抄作,所以就沒精力創作了。

很多的新歌都沒有什麼實質的內涵,都是脫口而出的,那些沒有知識內涵實際意義,教育意義的東西,現在的人們都很浮躁,急功近利,搞創作都不是追求高雅,而是附庸風雅,低俗,粗製濫造,博人眼球,喜歡的人就少了,現在你看看哪一首歌能夠流行很久,反倒是那些經典歌曲是經久不衰,可以說現在的歌曲是真的沒有以前的好聽。


愛逛街的大夢


以前的歌,詞美曲短富有個性,演唱難度不高而易於流傳,自然大眾會覺得有味道。

現在的歌曲抄襲成風,英文歌風格,洋味太重,很多通俗歌曲卻一點也不通俗。寫歌者太過追求高大上。很多高難度的歌,作者就是替歌手量身打造的,絲毫沒有考慮普通百姓的演唱能力,難以達到專業水準,從而一味追求飆高音,這簡直就是業餘愛歌者邁不過去的檻,演唱普遍經常出醜的災難。

一首歌若是曲好詞美,又能被愛好者努力練習後演唱得下來,那這首歌必然會被更多人樂於演唱,以致口口相傳。沒誰願意在歌廳或集會歡聚一展歌喉時,去秀自己嗓音拿不下來的歌曲?高音衝不上低音去唱不下來,確實很尷尬很難堪。

以前的通俗歌曲,大多旋律短小歌詞精煉,非常好唱易記。如下面推薦的好歌金曲《我多想摘下一片白雲》和《三月裡的小雨》,就是很好的範例。\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83d841613594900801024b5388c189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