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抗疫戰場中的“花木蘭”

“大爺,口罩得戴嚴實了往上拉拉,鼻子也得罩上!”“誒,就是喘氣有點堵得慌。”“咱可別掉以輕心,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家裡人!”“好嘞,謝謝馬書記!”這是剛剛從值守的卡口換崗下來的馬維遇到小區裡的大爺之間的對話,馬維是望海樓街昆璞里社區黨委書記,今年39歲,是個標準的八零後,一頭利落的短髮,走路腳下生風,進了居委會大門後,她摘下口罩洗手之後就趕緊坐到工位上,拿出外地返津人員登記本開始逐個打電話聯繫掌握情況……一番忙碌之後已經下午兩點半了,馬維拿出從家裡帶來的午飯加熱後一邊吃一邊處理微信上的工作留言,匆匆吃過飯後,又穿上外套去查看卡口情況了……

這樣的工作狀態是馬維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最為平常的一天,作為社區黨委書記,佈置工作,上傳下達,宣傳政策,協調決策,處置突發事件,哪一樣都少不了她。昆璞里社區所轄六個小區,都是老小區,管片大,人員密集,疫情防控的工作量有著巨大的挑戰。提起馬維,居委會的小夥伴們都挑起了大拇指,對她的評價,大家都戲稱她為“女漢子”。社區裡的工作遇到困難了,她每次都毫不猶豫衝鋒在前。2月19日,居住在昆石裡的王奶奶出現發熱症狀在第四中心醫院發熱門診接受隔離檢測,在等待結果的同時在家裡的老伴李爺爺也需要居家隔離觀察。老兩口都已經90歲高齡了,平時因為子女年事已高且存在家庭矛盾,都是老兩口居住,家人來往較少。居委會經常上門關心他們的生活。得知了王奶奶發熱的情況後,馬維心裡也很擔心李爺爺的狀況,趕緊與他取得了聯繫,李爺爺因為年紀大了有些小腦萎縮,經常剛說過的話就糊塗了,溝通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是馬維耐心的一遍遍溝通,終於安撫了老人的情緒。掛了電話後,又馬不停蹄的為老人定了飯買了麵包等生活物資送到家中,並每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大夫一起上門為老人測量體溫,送飯並安撫情緒。好消息傳來了,王奶奶在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後排除了危險可以回家了,可怎麼回家又成為了難題。馬維二話不說就聯繫車輛,自己到四中心醫院發熱門診和醫生交流幫奶奶拿了藥並安全的送到家妥善安排好老人的生活後才放心的離開。一番忙碌之後,天已經都黑透了,馬維才疲憊的準備回家。問她怕不怕會有危險,性格豪爽的馬維笑笑說到:“擔心肯定是會有一點的,但是我是黨員又是社區的一把手,同事們就像我的兄弟姐妹,大家的工作已經很辛苦了,也都有家人,這種時候肯定是我上!”

提起家人,一向大大咧咧的馬維也難掩心中愧疚,眼眶微微發紅。馬維的兒子今年上六年級,夏天就要面臨升學考試了,正是學習吃勁的時候,現在學校都開了網課,可是每天忙於工作的馬維把孩子放在姥姥家已經好多天都沒問過兒子的學習了,懂事的兒子也從不讓她多操心,每次都和她說“媽媽你就放心工作吧,我肯定好好學習!”。家裡人的支持與理解是馬維放心工作的保障。馬維的愛人老家在河北省邯鄲,平時忙於工作的他們也就只有春節時候能回老家看望一下父母了,今年的春節,剛剛長途跋涉回到家的他們就趕上了疫情爆發,天津市啟動一級響應,除夕年夜飯的時候,昆璞里社區的社工們就陸續的接到了書記馬維通知初一復崗的電話,安排好工作後,不放心的馬維和家裡說明情況準備返津,愛人是一名退役軍人,雖退伍但不褪色,家人得知了情況也都非常支持,大年初一,連續開車6個小時的馬維回到天津後就迅速的投入到社區防控疫情的工作中,從初一到現在一天沒有休息。

馬維和社區工作者們的真心與付出,得到了居民的廣泛認可,對於此,馬維笑著說:“我自從做社區工作開始就一直在昆璞里社區,已經8年了,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居民都像我的家人一樣,我們辛苦不怕,只有家好了穩定了,我才能踏實!”

樸實的話語,不畏艱辛的付出,星辰一般的眼睛背後是一張張像馬維一樣奮戰在抗疫阻擊戰中的“花木蘭”們的面孔,她們捨棄小家保衛大家,只為守護一方平安,請記住她們的守望與相守,請記住她們的勇敢與擔當,期待在疫情結束後,我們摘掉口罩看到她們如花的笑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