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發現呼吸機致人死亡?劉良:各病例特點不同,將與臨床專家溝通

新京報訊(記者 王昱倩 逯仲勝)28日,主持解剖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就有消息稱“解剖報告顯示,醫療救治過程中使用的呼吸機會致患者缺氧死亡”回應稱,每個病例有不同特點,將會與臨床專家溝通。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發現呼吸機致人死亡?劉良:各病例特點不同,將與臨床專家溝通

劉良團隊。受訪者供圖

今日有消息稱,“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發現死者肺部出現大量痰栓,痰栓是由呼吸機使用所產生,最終致人缺氧而死。昨天開始急救改用吸痰機,一下子死亡人數減半。要感謝遺體捐獻者,要感謝同濟法醫系劉良教授團隊努力。”

下午,劉良在朋友圈轉發上述消息截圖,發佈聲明稱,自己不清楚該消息來源,“我沒有干預任何個例的臨床治療,每個病例都有他的不同特點,功勞是廣大一線醫護人員的。我不敢也不想貪天功。”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針對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劉良稱,逝者的肺部切片上發現有很多黏液狀的分泌物。目前看,患者肺泡的功能受到了損傷,氣道又被黏液堵住,所以出現缺氧的症狀。要改善缺氧狀態,保持氣道通暢,必須對黏液進行稀釋、溶解。

“實際上目前也用了這類藥物,但可以再多試一下能起作用的藥。”劉良說,“如果黏液成分沒有被化解,單純給氧,有時候還會起反作用。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缺氧。”下一步與臨床專家溝通的時候,他會提出這個想法。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