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海報

這是一部2011年的電影,在此之前,始於墨西哥導致1.8萬人死亡的2009-2010年H1N1甲型流感才剛剛過去。本片講述了未知病毒MEV-1,幾日內席捲全球,人類從無能為力到疫苗研發上市之間的故事。

起初在豆瓣評分只有6.4分,2020年是7.0分。主要故事線:

1.貝絲從香港出差回明尼阿波利斯的家後突發疾病死亡,丈夫托馬斯協助Dr. Erin Mears調查真相。

2.同樣病症的患者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出現,病毒其實在不停蔓延。陰謀論記者阿倫趁機散佈對政府和醫療機構不利的輿論。

3.Dr. Leonora Orantes 被派往香港調查病因,但卻被本土醫生孫峰扣留作為交換疫苗的人質。

4.在Dr. Ellis Cheever和年輕醫生Ally Hextall的努力下,終於研製出治療病毒的疫苗。

5.疫苗產量有限,必須經過搖號配售的方式供給,電影結束,但傳染病並沒有結束。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史蒂文·索德伯格

對於該片的創作靈感和背景,很多人會以為來源於2009年的H1N1,但是事實卻出人意料,《傳染病》的靈感實際上是來源於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和本片的編劇斯科特·Z·本恩斯製作《告密者》(2009年中上映)過程中的疲憊。

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代表作還有《毒品網絡》、《十一羅漢》系列、《永不妥協》等,也參與了多部現實題材電影如《第四公民》和多部美劇的編劇。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通過《性、謊言和錄像帶》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我覺得集體受到襲擊的情節應該很有代表性,而且也能折射出人性的內容。”在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看來,這部電影實際要講述的是人類的某種困境,他說:“我總是在腦子裡幻想人類的一種幾乎無法解決的困境,死亡如同時鐘一般準確的來臨,但是人們卻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複雜情況下的人的選擇,是我感興趣的內容。”編劇斯科特·Z·本恩斯和他是老搭檔,在製作《告密者》時期他們總是乘坐飛機飛來飛去,由於旅行之後總是會顯得很疲倦,甚至還會生病。所以這個‘生病’的理由得到了保留。

編劇斯科特·Z·本恩斯寫劇本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了科學。諮詢傳染病學領域內的專家,做病理研究,甚至劇組按照大學實驗室的規制設計了研究室的場景,而且還找來了利普金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傳染免疫中心的負責人,病毒獵手)為影片中的“虛擬病毒”設計了一個符合科學規範的3D模型”因為我想在電影中完全還原一個現實的科學世界,讓觀眾見到最真實的現實“索德伯格說。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對於自己的演員陣容,索德伯格異常滿意,但是當科學嚴謹的題材用在一個能發人深省的劇本上,主演間又沒有太多對手戲的時候,演員們又是如何接受導演邀請的呢?馬特·達蒙算是索德伯格的御用男主了,他帶著期待讀完了劇本,說:”覺得這個故事並不是我開始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講述人內心恐懼的電影,很多人都會從中得到共鳴。”

扮演了醫生的凱特·溫絲萊特說:“劇本描繪了一個大恐慌和傳染病暴發的背景,在這種背景下,導演很容易地就能攫取到不同的人的不同反應,我覺得這是很棒的設置,因為在極端條件下人類的反應會愈發地趨近於本能。而他也能更好地去展示出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扮演記者公知自媒體網絡主播民間發言人等多重身份的裘德·洛,對自己的角色理解更為深刻:“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點睛之筆,如果人們在這部電影裡團結一致抵抗病魔的話,電影就會缺失很多意義了。”

筆者認為,這個角色確實減少了該片的沉悶感,大大增加了戲劇衝突,對成片重要性不言而喻。拉回到現實中,希望有著角色內核但披著精緻外衣的人,能更多一些人性。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裘德洛首次登場

已經有著超級滿意的演員陣容,導演也說:“有了好的演員可以把電影的維度和廣度拉得更大,可以把更多的內容和細節通過他們的表演展示出來,尤其是那種恐慌和信心並存的狀態,如果沒有這些演員的話,我真不知道這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

他的擔心是真實存在的,這部影片的題材實在是嚴肅而廣闊,不同主角映射不同的人群,階級國籍立場的隔閡和聯繫,在大災難面前要如何自救和救人。導演自己也說:”這其實是一部嚴肅的關於全國性恐慌的電影,我覺得劇本里的故事和現今世界的格局很相似。醫療問題、政府工作問題、人人自危的問題。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小社會,從電影裡我們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醫學專家貢獻疫苗給鄰居小孩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哄搶畫面

從影片角度,整部電影色調偏暗,以日期時間線定位,類紀錄片的表現形式,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劇中,哪怕病毒才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很多人激發出原始獸性,通過主要角色的一兩個發光點來突出人性。在如此的災難面前,人類的點點星光想要對抗自然法則,即使撥開層層迷霧,看到的卻是深淵的凝視。

病毒爆發期:人類的無能為力到全面應對;檢測研究期:病毒成功分離到專家感染死亡;隔離調查期:病毒起源的深入和物資秩序的失衡;疫苗上市期,本以為會鬆一口氣,導演用三分之一的片長,表達了因產能和分配規則,以及陰謀論者製造的恐慌造成的社會問題,最後影片結束,危機卻仍在持續。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托馬斯的女兒和男友

矛盾一直都在,這也是導演對現實的感受,他在影片中加入了兩種情緒,一種是負面的,一種是積極的,從中表達出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同時又讓人們對科學充滿信心。

《傳染病》導演:從電影裡能看到現在社會的困境、癥結和問題所在

片中專家對病毒進行分析

這是一部2011年的電影,在此八年之後,2019-nCoV已經肆虐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