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禁止燒秸稈是哪位專家提出來的?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Kiat32111849


以前很多農民在收稻穀,小麥,玉米之後,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收拾這些秸稈,有些人就直接在田地裡放一把火,把秸稈燒成灰。因為那時候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秸稈,直接放田地裡秸稈又不會腐爛。影響後期的種置。

可是秸稈在露天焚燒不僅汙染了空氣,風一吹的話,很容易發生火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而且,在田地裡焚燒秸稈,田地經過高溫,讓很多有機質破壞了,並且把田地燒得坑坑窪窪的。

現在國家規定,不準在露天焚燒秸稈。

以前的秸稈數量和現在的秸稈數量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古代的農田較少,種植產生的秸稈也少,秸稈燒了也就少了,對環境影響不是很大。可如今的秸稈數量倍增,如果每年都燒掉,那對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第二,以前燒的環境形勢沒有如今這麼嚴峻,燃燒秸稈的時候,也沒有人去研究這麼做的壞處是什麼,久而久之,大家就覺得“沒有壞處”了。

1、汙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焚燒過程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達到一定濃度後容易造成咳嗽、胸悶,嚴重的甚至導致支氣管炎。

2、引發火災。春秋季節,天乾物燥,田間地頭可燃物多,一旦焚燒秸稈容易引起火災,威脅村子安全。

3、威脅道路安全。很多農田在公路兩邊,焚燒秸稈產生大量濃煙,造成空氣能見度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4、破壞土壤,降低農田質量。秸稈焚燒過程中,秸稈的有機會和氮養分喪失殆盡,留下的鉀素、磷素有難以被農作物吸收,造成土地結塊

有專家提出,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汙染。其實燒秸稈和節日放鞭炮也一樣,如果空氣流動不快,就會產生汙染,減少燃燒秸稈和節日放鞭炮,可以控制空氣汙染程度,但也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一些農民反應莊稼地不燒秸稈,莊稼長出來以後,地裡的害蟲非常多,莊稼減產。

最近,各地區根據不同的情況,又出臺了限燒秸稈的政策,在各地政府和農業部門指導和監督下,進行焚燒,有效的控制火災事故發生。也有專家提出,秸稈可以作為印刷原材料,還是用來養殖牲畜,資源再利用,這也不失為一個處理秸杆的好辦法。

因為沒有配套的解決辦法,眼下看給農民帶來了不便。這也倒逼人們想辦法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我們的土地經過這麼多年化肥農藥濫用,有機質含量降低很多,土壤不能形成團粒結構,有益菌群失調,保水功能極差。化肥越用越多而產量不增加,已經生產不出安全食品。能想辦法把秸稈粉碎還田,添加有益菌群助其腐爛,應該是個正確的研究方向。

空氣質量不好,關鍵在於樹木的減少使得空氣變的不好。其第二點辦公室的磚家憑空捏造。曾經農村的小糞堆茅房它循環週期最多一年,就可以變成小麥,棉花,疏菜等。既處理了廢物同時又轉化了能源。分而治之,各人產生各人處理!其第三盲目種植景觀樹木不利於化解汙物。高大速生樹木應成為主流!四廢水處理轉化為清潔的空氣和水源,根本無能為力。樹木花草植物的根系可以化解,並過濾水源,輸送清潔的氧氣。不是堆埋,利用衝廁而能改變的問題,關鍵在能量轉化!和燒秸稈,放鞭炮毫無關係!

只是過去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國沒有燒煤的工廠,沒有汽車尾氣,沒有空調等等工業汽體排向天空,過去農村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和規模比現在小得多了,所以,燒了也沒有引起空氣變暖,變汙染。

現在,大氣汙染因素很多,如工廠,汽車,規模化養殖場等等,其中,農村大規模燒桔杆也是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