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好多學生報出來考研壓分?

用戶6931993617761


壓分客觀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實力問題,以人文社科為例,有些人或許不服,覺得自己答得對,這些題都見過了,但說真的,你那答的都什麼玩意,多數人只是死記硬背,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穿插在裡面,不能活學活用,憑什麼得高分呢?研究生導師也清楚,他們不是招個背書機器,況且你還不一定背的滾瓜爛熟。還有人說,一百個人只有兩三個人上線,那簡直太正常不過了,放水又要說中國的教育無底線,不放水又要說壓分,學校差你那幾個學生嗎?人要對自己的實力有清醒的認識,你看每年考清北復交的,有什麼怨言嗎?


新日日


雖然各個學校都不承認考研壓分,但考研壓分一直都存在。考研壓分的根本矛盾在於,本科學校不好的想通過考研改變命運,地理位置偏僻的學校想通過調劑改變生源。改變生源的最好辦法就是刷掉一志願考生,接收985、211的學生調劑。

不管任何學生有質疑壓分,只要學校一口咬定沒有壓分,學生鬧多大都沒有用。因為改卷的是我,告訴你分數的也是我,複核成績還是我,我說沒有壓分就沒有壓分,你也看不到試卷,你能奈我何?


這裡不是故意氣大家,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複核成績只算成績有沒有錯加漏加,不重新閱卷。這一規定本身沒有任何問題。試想一下如果有人高考就差一分進清華,複核成績要求重新閱卷,對於語文這種答案主觀性比較強的科目,閱讀給你多加一分,或者作文多加一分,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但是一旦開了先例,誰能保證這裡面不會暗箱操作,到時候有幾萬,幾十萬的考生要求重新閱卷,那豈不是沒完沒了了。所以不管是從公平的角度來說,還是從高考招生效率的角度來說,複核成績不重新閱卷,這一規定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繼續說回考研,就拿這回的寧夏大學來說,你只能說吃相難看,但是重新閱卷是不可能的。從維護制度公平的角度來說,重新閱卷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否則其他學校的學生也都要求重新閱卷怎麼辦?

我們繼續往下推演,假設重新閱卷結果無非有兩種,第一種重新閱卷之後分數還是2分,4分,8分。不管是不是真的考了2分、4分,外界的輿論肯定是不信的。造成的結果就是今年考個位數的學生沒有學上,明年寧夏大學沒有人敢報。第二種重新閱卷之後承認有壓分,這種結果就更嚴重了,從閱卷的老師到招生辦的老師,上到校長,這些人一個都跑不掉。除此之外還對學校的名譽造成嚴重影響。


考研小秘書


壓分,坑人啊

什麼是考研壓分,就是考研的科目中,故意壓低分數,然你上不了線。那麼壓分和試卷改得比較嚴格還是不一樣的,壓分是,本該你靠100分,故意給你打一個60分,而試卷嚴格,那不叫壓分,那是該給的一定不給,而改得比較寬鬆的是該給不該給的一定給

一般考研分為政治,英語,數學等公共課,以及專業課。

一般公共課,答案很標準,而且是全省統一改卷,基本上不存在壓分情況,因為這個也很難操作,但是專業課因為出題改卷都有所在大學的的個別老師來控制,這個就很難說了。

而實際上,北京上海地區的公共課成績明顯低於中西部高校。是試卷改得比較嚴格,而不是壓分。比如你能考140分,但是隻靠130分,這不叫壓分。

考研壓分 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所有的文科類專業都存在,雖然很多高校否認壓分一說,但實際上,由於文科專業課沒有標準答案,從閱卷者的角度來說,我按照自己的的專業任意發揮評判學生試卷,標準是統一的,也是公平的。

為何理工科壓分很少呢,因為理工科有非常標準的答案,什麼步驟什麼結論給多少分,這個非常公平,基本不會壓分,也無法壓分。但是文科,因為沒有標準答案,而且考研試題基本都是問答題,這個我可以說你回答的很好,也可以說你回答得不好。

比如寧夏大學,中國文學,普遍得分是50分一下,而且很多個位數的分數,這說明這批考生能力太差了?顯然不可能,這個分數也不服從合理的分佈啊,都是中國人,辛辛苦苦準備一年了,就考幾分?

而且中國文學試題都非常簡單,我相信隨便一個人複習三天,考個80分是沒有問題的,很咱們中學考歷史地理一樣,靠前突擊一下絕對沒問題。但是成績顯然很糟糕,明顯是壓分了。

截止目前,寧夏大學三次回覆質疑,顯然他不論怎麼說,壓分是百分百的事情。但是這個事情看發展到什麼程度呢,因為其他高校壓分,壓個一二十分已經很嚴重了,而寧夏大學不是腰斬,而是直接斬到了腳脖子,讓這些考生欲哭無淚,調劑都沒機會。

也有個別考生呢,本來考研是隨大流,成績很糟糕,為了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下,也說壓分了,這類人不少,其實和高考一樣,比如去年數學,都哭訴說數學太難了,太難了,最後呢,滿分的一大群,顯然是學渣為了找客觀原因而已。

當然,不少高校壓分,尤其是人文社科這些專業課,也說不爭的事實,另外不少名牌大學,專業課本來就很難,比如清華北大人大等,他們的專業課吃高分非常難。

比如深圳大學關於壓分的說明,其實深圳大學也壓分了,不過壓得不明顯,每個人扣你一二十分,沒有像寧夏大學那麼狠。

壓分,這類大學太害人了。我們期待對寧夏大學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高校專業那些事


考研壓分對於盼著過國家線的學生來說的確有影響,雖然很多高校否認壓分一說,但實際上由於專業課在閱卷老師手裡的標準是有很大彈性範圍的,從閱卷者的角度來說,我按照我的專業標準評判學生試卷,標準是統一的,也是公平的。

但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很多人都是二戰,同一個院校,同一個專業,去年專業課120分,今年只有70分,而且還不止一個人這樣反應,那說明今年的評分尺度就變了,所以大家都認為是壓分。就像前幾天深圳大學藝術學院的報考者質疑的一樣,但招生辦給出的解釋是分數段是合理的,有高分有低分,不存在壓分一說,而且他們也沒有調劑計劃。

其實,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最近幾年考研的競爭性加大了,340多萬人報考,只錄取25%的學生,這些高校有必要用遷就的標準去閱卷嗎?很顯然都會提供閱卷標準,報考的人數越多,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也就越多,總有一批人很厲害。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競爭大了,一般情況下惡意壓分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有的話也是在那些熱門考研城市出現,比如北京,上海,江蘇等地,人一多標準就上去了,大家就感覺分數被壓了。


美蛙英語


談到考研壓分,不得不想到近來引發人們熱議的“寧夏大學中國文學壓分”事件……

網曝寧夏大學存在壓分現象的考試科目是《中國文學》,卷面總分150。

初試成績公佈後,有多位考生的成績定格在0分、2分、6分、10分、13分等超低分段,不得不讓人懷疑壓分……

老穆學過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說句心裡話,因為主觀題較多的緣故,稍微用心一點,也不可能考個位數……

對此,寧夏大學於2月20日做了回應,表示試卷評閱組評分、核分無誤。



次日,寧夏大學又做了回覆,表示已申請自治區教育考試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組,對該科目的評卷情況進行復查,複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說句心裡話,一般情況下,學校不會壓分的,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考生覺得自己考分低,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說到這個現象,這是考研中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是最讓人詬病的問題。最近還有人私信我,說自己的孩子被人大壓分了,該怎麼辦呢?

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絕對不會讓一個學校獨領風騷,而且有一些學校是年年都存在壓分的現象。

壓分是如何出現的呢?

我們知道大部分專業考研有4門科目,包括英語、政治+數學和專業課或者是兩門專業課。

管理類聯考和會計專業呢,一般考試科目是英語、政治和聯考科目。

英語和政治呢,和高考一樣是每個地區統一閱卷,而且一份試卷經過幾個老師的同時評判,一般不會存在壓分現象。

而數學和聯考科目的答案也是比較標準的,所以一般也不會存在壓分。

但是專業課就容易出問題了,而且搞事情的壓分都在這裡。專業課基本上有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等類型,而且都是報考學校的老師自己出題、自己看卷,老師覺得順眼呢就多給點,不順眼呢就少給一點,有時就得看運氣了。

是否所有專業都存在壓分現象呢?

一般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和法學等這些專業很少存在壓分現象,因為這些專業大部分題目都是有標準答案的。

而會計和管理類聯考的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專碩,而且還有特別多的非全日制的名額,不怎麼佔學校資源,同時呢這些專業學費也特別高,也是給學校創收的項目,只要你好好學一下,能過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一般壓分的專業呢,基本上都是類似歷史、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和新聞傳播等等人文社科類的專業,好壞完全看老師打分。

學校為什麼會壓分?

今年最出名的壓分學校就是寧夏大學的專業課0分現象了。

共有488人參加考試,結果466人都是60分以下,331分是30分以下啊,很多人都是準備了一年了,難道這麼多人竟然只有幾個人才剛到90分以上的合格分數啊,最高分只有103分,竟然沒有一個人能達到學校的分數線。

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的。

這些學校壓分,無非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源,期待那些本科是985,但是沒有考上心儀學校的學生來調劑到這裡。

我們都知道啊,相比來說考研的公平性和高考真的是差太多了。
希望以後考研專業課的這種不公平性能夠改變一下吧,不要辜負這些孩子一年甚至幾年的辛苦付出。

煮酒論高考


最近,寧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壓分事件”被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甚至有些不打算考研的網友,也參與到該事件的討論中。

從目前公佈的信息來看,寧夏大學故意壓低學生的初試成績,進而接受調劑考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每年確實有不少考生懷疑高校壓分,複試的過程中有歧視,特別是院校歧視,當然有些學校還有地區歧視,比如有很多考生認為,魔都的某985院校比較排斥外地的考生,這種現象背後有非常複雜的原因,有很多並不單純是因為研究生入學考試招生流程有漏洞。

不妨回想一下,我們什麼時候最容易感到憤怒,感到不公平,往往是在我們認為我們應該得到更多,而實際是上的得到的卻比較少的時候。

比如,在大學學校評定獎學金都一件極其頭疼的事情,評上獎學金的學生當然非常開心,他們一般會認為:“這些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即便實際的情況是,他獲得獎學金是因為老師特別關照,大部分人也還是會堅持認為獲得獎學金是自己理所應得的。

而那些沒評上獎學金學生呢?如果他從來都沒有努力過,他也不會感到不公,而那些也付出了努力,但最終結果不太理想的學生,是最容易感到不公正的學生。

此時,這些學生肯定會這樣想:為什麼他有獎學金,我沒有;那些舔狗,只知道溜鬚拍馬,有啥能耐。”

正是因為大部都覺得自己應該的得到的更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身邊的人“所得”都多於自己,此時自己就會出現各種猜測、懷疑。

這種猜測懷疑,就像是一堆正在等待燃燒的乾柴,只要有星星之火,就足以讓他堅信:自己正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所有的一切都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

而這些燎原的星星之火,往往是來自極個別的特殊事件,這些事件經過媒體報道以後,一些正在為自己的失敗而苦苦掙扎的考生,好像抓到了一份救命稻草,為自己的不甘找到了合理的理由,那就是學校的招生有貓膩,社會待我不公,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影響力》這本書中曾統計了媒體報道自殺事件之後,青少年自殺的變化情況,然後的得出瞭如下結論:

報道自殺的消息,促使一部分人跟自殺者類似的人走向了絕路———因為他們現在發現自殺的念頭更加站得住腳了。

因個別考生的不甘心的心理作祟,加上一些特殊的外在原因,而後經過媒體大肆報道,一些考生開始盲目跟風,這樣的事件其實每一個一段事件都會出現一次。

2018年河南省“高考試卷掉包案”就是典型的例證,河南某考生蘇同學對某媒體稱:“自己平時成績都在600分左右,預估的成績最低的627分,而高考成績只有335分,因此懷疑自己的試卷被掉包。”

(該考生默寫的作文)

進過媒體報道以後,接近又有幾名學生,也懷疑自己的試卷被掉包,並且理由和蘇同學的如出一轍,自己的高考成績低於預估成績和平時模考成績。

後來,該事件引起了整個教育系統的關注,最後調查的結果證明這不過是,個別考生自導自演的異常鬧劇。

如果熟悉高考試卷管理、評卷閱卷流程,就知道試卷被掉包的可能性極小,而四個科目試卷同時被掉包,那麼需要動用大多的人力物力,如果有這精力,還不不如直接給常青藤名校捐款。

可能蘇同學一開始僅僅是因為沒考好,害怕受到家長批評,而後經過媒體報道之後,她自己可能也越發堅信:“自己的試卷被掉包了”,選擇性的記住自己平時成績曾考過600多分,而選擇忘卻自己成績不穩定這一事實。

畢竟大責任多歸結於外部,讓自己感覺心安,要比認為自己不行,認為自己暫時的失敗了,要更容易些。

而這次寧夏大學初試閱卷壓分很有可能也是如此。暫且不評論寧夏大學的回應,以及整個事件的處理思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媒體採訪到的學生認為寧夏大學壓分理由是:“自己預估的成績是118分,而實際成績只有78分”。有好幾名考生都是同樣的理由。

可能你也看出來,這理由是不是和2018年蘇同學的理由很相似。

而後,深圳大學也中招,不過深圳大學畢竟是深圳的大學,還是很有經驗的,直接公佈了考生的成績分佈情況。

參加考試人數630人,兩門專業課總分180分以上(及格線)以上420人,200分以上202人,220分以上51人,及格率為65.3%。

公佈專業課成績分佈以後,再也沒有考生說壓分了,畢竟有那麼多高分的考生,如果你再說壓分,總要有證據,如果考生自己把自己的成績公佈出來,那就是直接告訴媒體,我不行,不成績太差了,我沒好好複習。

我們很容易變得什麼都不相信,都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很容易相信陰謀。殊不知那些激勵揭露陰謀的人,並不都是充滿善良、公平、正義,他們可能正在背後計算著收益。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升學與考試


考研壓分這種做法,其實很多考生是有預期的,特別是那些報考人數多、生源質量高的學校和地區,多多少少都會出現壓分的情況,而這種壓分,也只是在合理範圍內把題出得更難,或者閱卷時更嚴格一點。考生們也把這些地區總結了出來。


真經此前也分析過,由於一些地區長期以來都比其他地方分數低,所以很多高校也逐漸形成了慣性思維,在接受調劑時,對這些報考這些地方的考生在分數上會更寬容一些。這種壓分,是符合市場規律,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正向思維”。


然而,今年很多考生爆出來的壓分現象卻不是這種情況。這次站在風口浪尖的是寧夏大學。網傳寧夏大學中國文學科目,出現不少低分,有的考生考了個位數,有的甚至0分,一位二戰考生,去年還考了一百多,今年卻只有幾十分。還有一些網友反映:中國文學這門科目與往年真題有70多分的重複,餘下也就是常規題。言下之意就是隻要認真複習過的,就不至於只考幾十分甚至個位數。而大家懷疑,寧夏大學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淘汰第一志願考生,而給其他985、211大學的優秀調劑生留名額。

雖然事後寧夏大學對試卷命題和閱卷進行了複查,並聲明學校不存在壓低第一志願考生成績的情況。但顯然,這一聲明很難服眾。有考生也對寧大表示了失望,稱自己“配不上寧大,寧大也配不上自己”。

除了寧夏大學,深圳大學以及內蒙古某大學也有不少考生反映壓分嚴重。由於目前官方給出的公告均表示不存在壓分情況,所以真經也不能做任何評價。真經只是覺得,像研究生考試這樣的重大考試,高校既要保證當年閱卷標準的一致性,也要保證連續幾年來閱卷標準的穩定性。否則,一年高一年低,考生很難判斷。而且在國家線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院校自主命題科目分數的巨大波動,會嚴重影響考生的錄取和調劑。就算寧夏大學沒有主觀壓分行為,這種閱卷標準的變化,也會讓考生們措手不及。


更何況,寧夏大學現在本身就處於瓜田李下的位置。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看看今年寧夏大學文學院第一志願錄取結果和調劑結果,真相自然就會大白。希望寧夏大學等高校,不要因為某一年的生源質量,而斷送學校長久的聲譽。


高校人才真經


1.你要接受不公平,認清自己的水平,不要好高騖遠。可能你的能力只有那麼大呢。

2.還有!如果可以!避免熱門地區熱門學校!我有一些同學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有南京!蘇州!杭州!這樣競爭很大的城市!每年都有大把的人考那些城市,如果你考那些熱門專業,競爭就更大。所以既然選擇了這些城市,就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3.985.211之所以是985.211。這些學校從起點就很高,有時候不是壓分,是其他人比你優秀太多。我以前還聽說某某城市某某大學,調劑生面試的時間都在應屆生面試的前面。

4.2019年研究生報名達到340萬,而研究生僅僅錄取幾十萬而已。所以現在很多B類大學也不愁生源,這就讓很多大學變得傲慢起來了。附圖

5.還有,考研不是公平的,從初試開始,希望你記住,本校的學生從備考就比你有太多優勢。因為本校的情況他們太熟悉了,甚至有的學生本科期間就開始做項目,做科研了。

6.總之考研和高考不同,考研更看重你的綜合能力。比如信息的篩選,如何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專業,跨還是跨專業,去南方還是北方城市,一線還是二線城市等等。比如人脈資源,複試中可能你認識的師哥師姐就能給你很多的指導,讓你少走很多彎路。面試中你的應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和你的態度等等。

不過我相信,只要你肯努力,讓自己擁右絕對的實力,考絕對的高分,充分的準備。那麼最終是否考上,你才是核心因素,其他都是次要因素。


愈皓


壓分絕對存在,考研過來人,專業課的分數存在很多可操作性,內幕很普遍,複試的內幕更大,拼關係的時代,讀了研會明白許多事,人世間根本不存在公平,萬物本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努力一點你可以有機會看清這些現實,不努力你都沒機會得知真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8639667ef074ddda3fcf4dc3de18ac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