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沒有音樂會的日子裡聽什麼?5位樂評人帶你按圖索驥

劇院不開門,樂團不演出,沒有音樂會的日子裡,可以聽些什麼?

我們請了5位演奏家、5位樂評人,帶你按圖索驥。

兩份樂單裡,有些是他們私藏的心頭愛,也有些是他們認為疫情期間適合聽的,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獨奏、人聲……或溫暖,或悲傷,或振奮,這些作品自帶不同的性格,也會帶給你不同的力量。

音樂是有力量的,藝術是有力量的。

【樂評人篇】

樂評人 寇燚

Novi Singers《肖邦》

肖邦的獨奏作品聽慣了鋼琴,偶然聽到Novi Singers四個人的演唱,好像忽然明白了藝術為什麼是有靈魂的。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阿沃·帕特《第四交響曲》

交響曲如今已有名無實,比如愛沙尼亞作曲家帕特的《第四交響曲》題名“洛杉磯”,為洛杉磯愛樂樂團創作,這部作品貫穿著帕特典型的極簡音樂風格,優美生動,猶如絃樂小夜曲。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陳其鋼《悲喜同源》

陳其鋼之所以是一位大師,就在於他的作品經得起時間摔打。小提琴協奏曲《悲喜同源》誕生至今兩年多,每當想起來,心裡仍是那麼沉甸甸的,令人感慨。此刻尤其。這就是我們時代的《二泉映月》。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樂評人 李嚴歡

舒伯特《降G大調第三即興曲》

如果說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是將詩歌化作音樂,那麼他筆下的許多鋼琴作品,則宛若用音符寫成的一首首真摯親切的心靈之詩。

每當聆聽他的這首作品,我總會被曲中那如歌般的旋律和如詩般的意境深深打動,思緒也隨著琴聲一起走進彼時舒伯特孤獨、沉靜的內心世界,待一曲終了,仍覺意猶未竟。

鋼琴大師迪努·裡帕蒂在他最後一場獨奏會中演奏的這首樂曲是我的最愛。當時身患重病的裡帕蒂行將走到生命的終點,但他的演奏依舊純粹而高貴,溫暖的琴聲中飽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在偶然間才掠過一絲感傷的情緒。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維厄當《第四小提琴協奏曲》

今年是比利時小提琴家、作曲家亨利·維厄當誕辰200週年,雖然他的很多作品如今鮮少受到關注,我卻對其中的《第四小提琴協奏曲》情有獨鍾。

較之當時盛行的許多單純以炫技為目的的協奏曲,維厄當的這部佳作在展現出高超的演奏技巧的同時,更以高度的幻想性和戲劇性引人入勝。無論是高潮迭起的第一樂章、柔美動人的慢板,又或是活躍歡快的諧謔曲、雄渾有力的末樂章,獨奏小提琴與樂隊間始終相輔相成,共同為音樂的發展注入激動人心的力量。

當年這部作品一經公演,備受柏遼茲、柴可夫斯基等同行的推崇,也成為維厄當本人的最愛。如今,透過小提琴大師海菲茲那有如神來之筆的演繹,有心的樂迷依舊不難領略到它的精彩。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

在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中,優美動人、具有濃郁俄羅斯氣質的旋律無處不在,而他的《第二交響曲》,在我聽來恰是其中最富抒情之美、也最感人肺腑的作品之一。特別是第三樂章“柔板”,由單簧管奏出的主題是如此純樸而從容,時而又有著些許惆悵,就好似作曲家誠摯的獨白。

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在音樂會中與它相遇的情景,當樂章臨近尾聲,主題在平靜的氣氛中再次響起時,自己的視線早已模糊。那之後,這部作品再未離開我的愛樂生活。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樂評人 顧超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

如果最近還不能充分地享受外面的世界,那麼貝多芬的這部作品可以把你帶去春意盎然的大自然。

除了感受作品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賞之情,你也會跟隨著作曲家的視角,去感受大自然的“突然襲擊”,一場暴風雨把人們的聚會衝散,人們在電閃雷鳴中驚慌逃竄。不過一切都會過去,當雨後彩虹出現在作品的最後一個樂章之中,那種喜悅是單純的歡樂無法帶來的。

期待疫情過去,我們也能真切感受到貝多芬那重回自然的喜悅之情。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莫扎特《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

我推薦第二樂章,很難說這個樂章的情緒是什麼,有哀傷也有歡樂。但最關鍵的是,莫扎特用鋼琴和樂隊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花環,讓人因為音樂的美好忘記了是喜是悲,本來人生就是悲喜同源,認識到了這一點,或許面對任何的困難,我們都不會低頭了。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武滿徹《明天是晴還是陰》

最近很喜歡武滿徹的流行歌曲,因為很治癒。

《明天是晴還是陰》是一首鋼琴伴奏的歌,歌詞非常簡單:“昨天的悲傷,今天的眼淚,明天是晴天還是陰天呢?昨天的痛苦,今天的煩惱,明天是晴天還是陰天呢?”武滿徹用最簡單的詞彙和旋律,訴說了對於未來的不可知,也讓聽的人跟著那恬淡的旋律,對未來抱有各自的憧憬。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樂評人 楊寧

朱踐耳《第九交響曲》

新年以來,很多人雖然不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想必也經歷了近乎心理創傷的情緒波動,在憤怒、不解、思考和無力之間不停循環,最後只能寄託於或遠或近的希望和信念。這種情緒需要宣洩和表達,而朱踐耳先生的《第九交響曲》一定程度上代言了這樣的思索和情緒。

這部作品作於1999年,是朱老十部交響曲中最後創作的一部,也是他年近耄耋時對歷史做出的思考。

這部40分鐘的交響曲不是一部令人輕鬆的作品。前35分鐘彷彿一地廢墟,貫穿全曲的獨奏大提琴亦無比滄桑,但最後5分鐘,清澈的童聲合唱卻唱起搖籃曲:“過了黑夜,迎來燦爛朝霞。”朱老在《創作回憶錄》中自問:“結束段為什麼是《搖籃曲》而不是《歡樂頌》之類的合唱呢?”令人感慨。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金承志《我喜歡》

彩虹室內合唱團指揮金承志創作的《我喜歡》本是一首關於青春愛情的歌,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諸多意象來抒寫睹物思人之情。如今被迫宅家,望向陽光明媚的窗外,歌詞中的種種——“初春的青草”“霧騰騰的早點攤”“良宵的夜空”“城市盡頭遠遠的青山”——也無比令人懷念。此時聽來,只想說,生活中的平凡本來就不平凡。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莫扎特《絃樂三重奏及二重奏全集》

不同的音樂在不同程度上吸引著人的注意力。和其他音樂類型相比,古典音樂往往有著逼人不得不認真聽的特質,因此通常不適合日常聆聽。例外的作曲家並不多,莫扎特算一個。

他的作品中,絃樂三重奏和二重奏知者不多,卻十分適合居家日常聆聽。此類音樂,本來就是相對輕鬆、簡單的休閒之作,在莫扎特手中,卻也品味不凡。在環球唱片2005年出品的大全集中,這些三重奏和二重奏由格魯米歐三重奏等演奏大師操刀,聽來清潤可人。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樂評人 唐若甫

劉德海《十面埋伏》

每次在網上聽到琵琶宗師劉德海演奏的《十面埋伏》,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彷彿眼前就是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用一把琵琶表達千鈞一髮,中國音樂歷來的形象畫面感和先進敘事性在千年之前就已成行。

這首每每聆聽都會讓人屏住呼吸的古曲,尤其是劉德海平靜自若但四兩撥千斤的演奏,時刻提醒著人們,越是險要時刻,越要鎮定自若,臨危不懼。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丁善德《降B大調雙鋼琴組曲》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我在上海師範大學欣賞一場鋼琴為主的獻禮音樂會時,有幸聆聽到鋼琴家王魯和朱昊冰首演此曲,具有歷史價值。

經由作曲家鄒野自1984年原作協奏曲改編而來的此曲,有著丁善德一貫對民間素材高超而細膩的引用,雙鋼琴版本的室內樂旋律優美磅礴,結構工整大氣,是中國鋼琴曲庫不可多得的瑰寶。

貝多芬《橄欖山上的基督》

就在貝多芬面臨人生中的最低谷,萬念俱灰地寫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到次年創作出開天闢地,走向輝煌的第三交響曲《英雄》的間隙,他創作了一部鮮為人知的傑作《橄欖山上的基督》。

這部類似於聲樂交響曲,又接近於歌劇的清唱劇使用一支交響樂團、一個合唱團及三位領唱,延續了早期作品《普羅米修斯的生民》的風格和哲理,反映出“樂聖”仁愛博大的胸懷。

這部作品可以視作為所有尚處逆境,與命運搏鬥的人們的座右銘,預示著暫時的犧牲終究將迎來全面的勝利。

鏈接:

没有音乐会的日子里听什么?5位乐评人带你按图索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