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聽長輩說,祖籍是“小云南”的,這個地方到底在哪?有何依據?

K歌之王之喜劇之王


營口曾有一些人自稱祖籍“小云南”,但不知道“小云南”在哪裡。多年以來,“小云南”淵源之說一直是國內史學界討論的問題。

“小云南”究竟在何處?

如:營口大石橋高坎鎮下土臺村的董氏家族中,老輩人口傳董家是來自山東“小云南”,而且有說是順治八年移民,來自山東登州府,也有說來自濟南府。目前在遼寧省營口、大連、本溪、撫順和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及北京等地,都有該族董姓人,卻都沒有準確說出祖籍到底在哪裡,有的說在蓋州邵屯村,聽老輩人講,當年來自山東登州府,小云南人,現有排行字“廷、連、洪、桂、振、希……”

遼寧其他城市以及東北三省和山東等地都有人稱祖籍“小云南”,對於“小云南”現為何處,國內史學界也是說法不一。針對這個謎團,筆者查閱了一些國內歷史學者公開發表的文章和報道,以及鞍山譜牒文化研究會鍾連良會長提供的《小云南文集》,發現對“小云南”出處之說就有七八種之多,如:雲貴邊界烏撒衛說、山東鰲山衛說、雲南祥雲說、山西北部“雲中之南”說、山西洪洞“大槐樹”說、山西運城“小云南”說、安徽鳳陽說等。《遼南寧氏家譜》的主編寧長佔、鞍山市胡忠奎、吉林梅河口孫有仁都是“小云南”的後裔,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小云南”的研究,並且多次實地考察,發表過許多關於“小云南”探源的文章,他們對“小云南”的具體發源地有著不同的論證結果,而且提供了各自不同的依據。

一是雲貴一帶烏撒衛說。其依據是《蓬萊縣誌稿》中記載:“元末明初,山東為元、明爭奪要地,明將常遇春血洗山東,山東半島人口被殺戮殆盡,殘存土著極微。明朝建立後,開始向半島大批移民,當地人口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及永樂二年(1404)兩次由小云南的‘烏撒衛’遷入”。《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烏撒衛”是明代地名,在雲南、貴州交界一帶,即今雲南鎮雄及貴州威寧縣境內。

鞍山市胡忠奎通過調研認為:“小云南”是雲貴交界一帶的俚稱。祖籍“小云南”的先民,來源於明朝初年傅友德將軍赴雲南討伐元軍所帶的30萬大軍,他們來自中原各個地區,在雲南參加了“烏撒之戰”,平息雲貴後駐守烏撒衛,實行軍屯。

這些官兵及其家眷在雲南烏撒衛屯田生活了20多年。明洪武中期為防倭寇侵襲,山東沿海地區先後設置衛所,這些衛所需要屯兵把守,明朝就從烏撒衛等地調兵到山東各衛所駐守。清順治年間,清政府鼓勵漢人到遼東墾荒。此時,在烏撒衛參加過軍屯,而後又調防山東各衛所的部分明軍後裔,最終踏上了東北的土地定居。他們世代口傳的祖籍“小云南”,即雲貴一帶烏撒衛。

二是山東鰲山衛說。明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帶30萬大軍討伐雲南,戰後在雲南烏撒衛等地軍屯駐守。建文四年(1402)山東沿海地區為防倭寇侵襲,設置鰲山衛及其屬所,並從雲南烏撒衛等地調防官兵及家眷駐守鰲山衛及其屬所。清朝裁撤衛所,這些人轉軍為民,有的搬遷到了東北。

吉林梅河口的孫有仁認為,“小云南”就在山東鰲山衛,“小云南”純屬軍屯調防的產物。可以說沒有調防就不會有“小云南”稱謂的誕生。鰲山地處無人居住的沿海荒郊,建衛後轄區內人口基本都是從雲南來的,這裡就自然成了雲南人王國,為區別原居住地雲南,就把現居的衛所區域稱為“小云南”。

三是雲南祥雲說。據《徐霞客遊記》中記載:“洱海衛所環塢甚大,西倚大脊崇崗;東面東山對列,東南匯為青龍海子,破峽而繞小云南驛為水口……”經《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考證,徐霞客筆下的“小云南驛”就是今雲南省祥雲縣東南18裡的雲南驛。

營口寧長佔在其編寫的《遼南寧氏家譜》中寫到:驗證“小云南”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雲南”二字,二是“小”字。祥雲縣在歷史上先後有“雲南州”“雲南縣”之稱。“縣”與“省”相比,自有“小”“大”之分。祥雲縣(即雲南縣)佔據這兩個基本條件,故被當地和外地俚稱為“小云南”。除此之外,還有譜牒為證。山東煙臺王懿榮《王氏家譜》記載:“王氏遷來福山縣第一世祖王忠,雲南大理府雲南縣人……雲南縣是雲南的一個縣,對比之下,故稱小云南。”明朝洪武、永樂年間,來自雲南大理的遷民落戶膠東半島各縣,在當地縣誌和家譜中多有所見,其中,該鄉尹、寧、韓、趙四姓人家的先祖於明朝永樂二年由雲南平浪(今為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平浪鎮,歷史上雲南縣和平浪鎮曾為同一轄區)遷至山東即墨縣定居,在當地被俗稱“小云南人”。所以他認為,從以上史料和考察情況來看,“小云南”即雲南“祥雲縣”。

四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說。其依據是明朝初年的大規模移民,當時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據《明史》《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記載,自洪武六年(1373)至永樂十五年(1417),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處分赴各地的外遷移民共18次,移民總人數近百萬。其中明確記載向山東移民2次,總人數在10至15萬之間。遷入山東的移民,多在東昌府、濟南府、兗州府、青州府、萊州府。遷入萊州府轄境的移民,分流到膠東半島各地。這些移民就把洪洞縣大槐樹作為老家寫進了家譜,有人認為“小云南”就是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

五是山西雲中之南說。據《牟平縣誌》記載:“洪武四年,山後徙民事,謂:陰山之南,恆山之北,自昔即以雲稱。戰國曰云中,秦漢置雲中郡,北周置雲中縣,隋置雲內縣,金元皆置雲州,其地俱在今晉、察、綏三省之交。則雲中、雲州之南,或雲崗、雲陽、雲泉之南,其土人必有以雲南稱者。登萊迭遭金元之亂,居民死亡殆盡,多是移民來此……遷者不忘舊居,故傳稱雲南,又以非雲南省,故別之為小云南。”據《文登市志》記載:明初至清代中期,朝廷多次下令從山西、雲南、四川、江蘇、安徽等省移民登萊。所以有人認為,“雲州之南”的移民遷到萊州和文登之後,為了表示不忘故地又能和雲南省區別開來,所以稱祖籍“小云南”。

六是山西運城說。據說在晉西南的運城地區歷史上曾修過一條小運河。人們習慣把晉西南稱為運河南,因鄉音將“運”喚作“雲”,故把運河南所稱“小運南”演變成了“小云南”。

七是安徽鳳陽說。據山東《劉氏家譜》記載:“‘小云南’之‘雲’應為‘運’。”稱古時劉氏祖先所在地山西運河南部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元朝時期全國戰爭頻繁,各地人口不均衡,劉氏祖先跟隨移民遷移到安徽省與河南省交界濠州與鳳陽地區。為了紀念劉氏原故鄉山西運河以南,故把新落戶安徽所在地稱作“小運南”,後人訛傳為“小云南”。

以上各淵源之說,筆者沒有實地考察,只是根據公開發表的各種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不能妄斷“小云南”到底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