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多年以後,史家回顧這場新冠疫情,最為感慨的或許不是前方如何吃緊,後防怎樣繼續緊吃——這裡順道問候一下那位家裡蔬菜瓜果吃不完的冒牌“官太太”,而是它意外捧紅了兩個省,一個是“此生無悔體”的誕生地浙江,另一個是因散裝出徵震動華夏的江蘇。

特別是後者,經此一“疫”,原先略顯負面的“大內鬥省”形象,居然黑轉粉為頗具歷史感的新造型——蘇we are 社會主義地級市聯盟,真不知尚在人世的戈爾巴喬夫同志對此作何感想?

毫無疑問,江蘇與浙江是中國最頂尖的“五絕”省份成員,另三位在我心中是上海、北京、廣東。但正如武俠小說中寫的那樣,動刀動槍近身肉搏的大多是六袋以下弟子,真正的高手過招,往往一個起手勢便已分出高下。翻譯成我們區域城市領域的話就是,高手重在趨勢判斷,庸人才做現狀分析。

舉個栗子,早兩年四普還沒進行前,我說“華北經濟東北化”時,做的是趨勢判斷。而現在很多自媒體,拿著已經公告天下的調整後的經濟數據,喋喋不休於“山東縮水近萬億”“河北、天津省市排名即將雙雙跌出前十”,那就是現狀分析,看上去頭頭是道,其實是拾人牙慧,事後諸葛亮。兩廂比較,高下立現。

哈哈哈,三土,你能再不要臉一點嗎?

玩笑歸玩笑,做趨勢判斷風險高、難度大倒是真的。說錯了,直接被打臉;說對了,但如果說的是“華北經濟東北化”這種不中聽的實話,在真相落地前,同樣容易捱罵。

但子曾經曰過:“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考慮到當下中國被不少小粉紅描述成“五千年未有之盛世”,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危言危行”一下吧?



今天這一篇,三土要“危言”的,不再是什麼南強北弱的話題,那些都已經被說爛了。作為一個專注於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的公號,我們還是來關注一下包郵區內部,江蘇與浙江之間正在出現的趨勢拐點。

最近誇讚“散裝蘇”的文章,無一例外都提到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尤其江蘇還是全國唯一所有地級市都進入百強名單的省份。但這只是結果,若論趨勢,江蘇就有點氣喘了,為啥?就先說一點吧:剛剛過去的2019年,蘇南、蘇中、蘇北均有城市被同檔的浙江競爭者超越。

蘇南是無錫。2019年,無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52.32億元,而同期,浙江寧波為11985.1億元。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寧波GDP首次反超無錫。更重要的是,我們梳理過去這一二十年的經濟數據,可以明顯發現,寧波的上漲勢頭始終高於無錫,所以隨著死亡交叉的出現,未來無錫反超寧波的概率不大,相反兩者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蘇中是泰州。之前在《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一文中,三土曾預測,嘉興在超過台州後的下一個目標,“是另一座‘taizhou’——泰州。相比台州的難纏,對泰州的趕超應該會很快,不是2019年,就是2020年便能見分曉。”

結果話音剛落,立馬就應驗了。不僅嘉興(5370.32億)反超泰州(5133.36億),就連2019年表現平平的台州(5134.05億),也反超這個發音與自己差不多的城市6900萬。而僅僅兩年前,泰州還領先嘉興364億元,後者經濟體量還只有前者的92%。更可怕的是,2019年,泰州GDP增量只有25.73億,這不能不令人擔憂,泰州會否成為“第二個鎮江”?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蘇北是鹽城。和嘉興這幾年的咄咄逼人不同,鹽城的對手紹興更像台州,這些年發展萎靡不振,以致不少觀察家都預測,三五年內紹興的省內老四地位可能被嘉興取代。但即使遇到這樣一頭弱雞,鹽城還是跑輸了。從2018年的領先70億,調了個個,變成2019年的落後78億,坍臺啊坍臺。

當然結合歷年數據,以及鹽紹兩地目前均疲軟的增長後勁,這場拉鋸戰可能會持續好多年。更大的概率是,三五年後的某天,齊齊被嘉興超越。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解剖完個案,下面我們來說說整體的趨勢:

江浙爭雄40年,中間有過兩個趨勢性拐點。第一個出現在2003年,那一年,浙江GDP9705.02億,江蘇為12442.87億,兩者之比達到78%這個歷史性的高點。

之後江蘇憑藉“市管縣”所造就的大城市優勢,迅速拉開與“省管縣”的浙江的差距,浙江/江蘇GDP比值持續回落到2017年的最低點——60.29%。此後這個趨勢開始逆轉,2019年重新上升至62.58%。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當然因為江蘇體量大,浙江追趕起來並不容易,即使增速高於江蘇,兩者的總量差距在一段時間內還是會持續擴大。但就像三土在文章一開頭說的,我們關注的是趨勢,而不是現下的結果。

有句話叫做“風起於青萍之末”,江浙的“青萍”是什麼?名義增速。

2019年,江蘇省的名義增速是6.89%,浙江為7.5%。乍一看好像相差不大,但考慮到四普後,浙江GDP上調了1806億,而江蘇只增加了612.2億,如果我們拿2018年的初核數據對2019年的初核數據,江浙名義增速差就將擴大至3個百分點以上(10.95% VS 7.6%)。

具體到城市,江蘇的頭部城市中,除了省會南京達到9.44%外,蘇錫常分別只有3.43%、3.63%、4.97%。而上面提到的泰州、鎮江,名義增速更是低至0.5%和1.91%。

相反,浙江城市中名義增速最低的舟山也有4.17%,其餘像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等都超過7%,而前兩年萎靡不振的金華,更是達到11.21%

當然江蘇城市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像蘇北的宿遷、連雲港,增速就雙雙超過10%,但囿於兩市體量太小,GDP分列江蘇倒數第一和第二,所以難以扭轉大勢。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相比GDP增速,更明顯的差異發生在人口數據上。

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達到5850萬人,同比增加113萬人。按照這個速度,過完今年,“5000萬浙江人民”就要改成“6000萬浙江同胞”了。其中,杭州、寧波是最大贏家。單一個杭州市,一年就增長了55.4萬,全市常住人口順利突破千萬,達到1036萬。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江蘇方面,由於2019年的數據尚未公佈,我們只能以2018年的數據,並參考歷年增量來進行估算。

目前,江蘇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蘇州,2018年底其常住人口為1072.17萬,考慮到最近幾年蘇州每年人口增量均低於5萬,所以2019年應該不會超過1080萬。也就是說,最遲到2020年底,杭州將取代蘇州,成為長三角人口第二多城市。在人口的推動下,杭州GDP超過蘇州,應該只是個時間問題。

至於南京和杭州這對老冤家,本來2015年的時候,南京都已經快追上杭州了,兩者GDP只相差不到200億,結果“追趕未半而中道崩殂”,隨後幾年差距又逐年拉大,到2019年已經達到1300多億。這背後顯然有“人心向背”的因素。

過去5年,杭州新增人口從2015年時的12.6萬一路上漲,2016年17萬,2017年28萬,2018年33.8萬,2019年55.4萬。而南京大多數年份維持在10萬以下,2015年不到2萬,2016年3.41萬,2017年6.5萬,2018年10.12萬,大大落後於杭州。

同理,還有上面提到的無錫和寧波。2018年,兩市人口分別增長2.15萬和19.7萬;2019年,寧波人口增量進一步提高,達到34萬。單看人口數據,我們便不難理解寧波的GDP總量、城市排名為何會連接超過無錫、青島等經濟強市。

蘇大強有多強,海吹浙吹了嗎?一文說清正在出現的江浙趨勢拐點



不獨與浙江,身為老二的江蘇,跟老大廣東的賽跑拐點也發生在2015年左右。那一年,蘇粵兩省的GDP之差僅剩下2696.17億,輿論場上一片“江蘇即將趕超廣東”的驚叫聲、歡呼聲和哀嘆聲。

但誰能料到,轉過年風雲突變,廣東觸底反彈,江蘇卻衝高回落。到2019年,廣東的領先差距重又拉大到8039.55億。“散裝蘇”夢碎伶仃洋。

都說“凡事有果必有因”,那麼過去這四五年,“蘇大強”到底碰到了什麼麻煩?在三土看來,至少有以下四道坎:

1. 蘇南經濟轉型陣痛

所謂“蘇南奇蹟”,本質就是藉助一馬平川的地理優勢,將產業紅利與城市紅利發揮到極致。但城市化也好,產業化也罷,都有天花板,到了一定程度以後都需要轉型。之前大灣區也經歷過這樣的轉型陣痛。2015年前後,蘇粵差距為何會縮得那麼小?就是因為當時廣東正在轉型,而江蘇原有的模式還沒有到頂。而最近幾年,蘇粵差距為何重又拉大?這是因為大灣區已經完成了一輪轉型,而蘇南開始進入到轉型陣痛期。

2. 缺乏重大利好

重大體育賽事、國際峰會對基礎設施的提升,城市經濟的刺激拉動作用,大家有目共睹。沒有G20、亞運會等重大利好的加持,杭州能像現在這般星光熠熠?沒有2021年第一個百年這個強心針的刺激,嘉興也沒法一路狂飆突進,趕超台州、泰州還不罷休,又開始盯上前面的紹興、鹽城、揚州。

反觀江蘇,自打2014年南京舉辦完青奧會後,就再沒什麼像樣的外部利好。眼瞅著人家Z江新軍橫掃天下,江蘇這邊卻是接二連三的反腐風暴,搞得整個省都灰頭土臉。

3. 部分城市經濟擠水

作為一個不南不北、又南又北的省份,江蘇各市既不像“魯吹一號”、“哏都”那樣集體多報,也不似浙江、福建般全數少報,而是兩者兼有。這一點我沒有可公開的證據,只是聽說,當然蛛絲馬跡還是可以找尋的。比如說揚州、鹽城對紹興,泰州、鎮江對嘉興,都經歷了快速趕超,又應聲跌落的過程。考慮到蘇中不比蘇南,並沒有遭遇轉型陣痛,所以你能說前期的統計數據沒水分,而後期的失速不是為了應對四普與國家統計局統一核查而自我擠水?

4. 浙北城市的迴歸

記得20多年前,湖州日報刊發過一篇影響巨大的文章《為了太湖不再“傾斜”》,反思的是同為環太湖城市的湖州與蘇州無錫為何差距巨大。其實不僅是湖州,整個浙江北部過去發展一直不如蘇南。但最近這幾年,隨著杭州灣大灣區戰略取代之前的四大都市圈,加之杭州的明星效應,浙北開始強勢迴歸。無論是GDP差,還是人口差,長三角南北翼都正在從失衡轉為平衡,江蘇的優勢自然逐漸縮小。



上面提到的四道坎,有些是階段性的,比如蘇南轉型陣痛,這個好把控,過兩年,等蘇錫常轉型成功了,增速也就重新上來了。

但另外一些趨勢性或外部性的因素,就無能為力了。比如強省會時代,蘇州無錫等傳統地級強市的相對衰弱,杭州反超蘇州,這就是趨勢,必然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又比如環杭州灣地區的崛起,屬於鄰居家事,江蘇也沒法干涉無力阻擋。

當然,吳越爭霸屬於高手過招,雖然拐點已經出現,但並不意味著江蘇就此敗下陣來;即便輸了,也不影響江蘇的“五絕”地位,所以不用過分悲觀。

事實上,雖然江蘇遭受到蘇南艱難轉型、蘇中經濟失速兩重打擊,但也不乏可挖掘的潛力區域:

比如南京。跟偏居蘇南一隅的蘇州無錫不同,南京既坐擁蘇皖中心的地理優勢,也享有作為省會在資源調配上的種種便利。強省會時代,南京崛起勢所必然。更重要的是,崛起後的南京,既可以帶動雖處蘇南、但經濟萎靡不振的鎮江,又可以提振江對岸揚州泰州的城運,甚至還能輻射蘇北的淮安。套用浙江的宣傳用語,即使不說南京強,則江蘇強,起碼也是南京強,則半個江蘇強。

又如南通。作為江蘇第四城,南通在GDP方面目前還無法媲美蘇州無錫。但應該看到,後者發展已趨飽和,即便轉型成功,也難有大的爆發。而南通向上的增長空間就大得多了,特別是隨著新機場的落地,北沿江、通蘇嘉甬、鹽通+徐宿淮鹽等鐵路的建設,南通將由原先的交通死角一躍為江北的樞紐城市,其經濟上限或可達到無錫的水平。

說了這麼多,恐怕有江蘇的朋友不樂意了,所以三土最後必須擺個姿態:歡迎持不同(戶口)證件者到文末留言,或者加入三土城市筆記的讀友群(目前群友已突破掃碼入群的人數上限,還想加入的可以先添加三土的個人微信tgnf1987,我單獨拉入群)公開辯論。我們的原則只有一條,拿數據講話。OK?

(更多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