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赴湖北醫療隊員的日記(四):這些人,這些愛

2020年2月18日

那天,從呼倫貝爾機場出發前,呼倫貝爾市領導親自為我們送行並舉行了儀式,我們和醫院領導、家屬、朋友一一告別。市領導的話說得情真意切,“等你們勝利凱旋,我們還在這裡接你們回家”。聽到這句話,我們強忍著眼淚踏上了奔向安檢的電梯……

當我們收起揮動的手臂,就要到安檢二樓時,“媽,我等你回來!”一個男孩的話大聲傳入每個人的耳膜,所有人頓時淚奔。發出這一聲呼喚的是楊亞君大姐的兒子。

楊亞君大姐是牙克石市中蒙醫院護士長,與我們副隊長包冬梅同齡,在隊裡年紀最大。她善良、包容,像母親一樣關心隊伍裡的每個人。她身體情況並不太好,有過敏性鼻炎、腎積水。是什麼原因讓她義無反顧地主動請纓來到這裡呢?亞君姐說,她想為兒子,為科裡年輕的護士做一個榜樣——“最困難、最危險的地方,我去!”

一提到兒子,她眼角就開始閃現淚花。最美的母親——我們親愛的亞君姐,您是兒子的驕傲!更是我們團隊的驕傲!

這兩天接觸了病人,我們團隊的人就不能再面對面接觸。除了工作時間,一定要自行隔離。但是通過微信群,包冬梅隨時都在佈置工作。包冬梅是呼倫貝爾市第四人民醫院(原農墾醫院)的護理部主任,一位資深的護理管理者。她平時言語不多,但睿智,非常富有領導能力。

同時她還是我們呼倫貝爾此行4名黨員的黨支部書記。身負重任的她為了保證大家安全,率先進入隔離病房,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為我們又提供了一層安全保障。她時時提醒年輕護士,工作中要萬分小心,一絲不苟,一個人的些許不慎可能就會全盤皆輸。

兩點一線是每一個人的生活軌跡,穿上厚重的隔離服工作幾個小時讓每個人都接近虛脫。結束工作後,我們要洗澡、消毒所有衣物。由於醫院條件限制,病房裡沒有護工也沒有保潔人員,賓館服務員受疫情影響也不能進入我們的住處。我們既是病人的護理者,又要負責保潔和一系列的消殺工作。

到這裡已經4天了,由於物資緊缺,蔬菜的品種非常單一。今天的飯菜中,除了大白菜還加了茄子,我們竟有了幾分驚喜。

完成一天的全部工作,回到住處,緊繃的身體徹底放鬆下來。在這個小屋,僅僅生活了4天的地方,我開始有了回家的感覺。

相對於沙洋縣緊缺的物資,我們自行準備的生活用品非常齊全。全靠各級領導、愛心人士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生活必備品。

從我所在的單位,海拉爾區人民醫院接到要派重症醫學科主任史天福和我去湖北的通知那一刻起,院領導就開始安排辦公室邊玉梅主任、醫教科邢麗華主任、護理部王永紅主任為我們採買隨行物品。直到我們出發前她們還在往我們的行李裡添東西。有3個大包裹,我和天福都不知道里面裝了什麼,是張院長親自為我們送到機場的。

第一次打開院裡給我們配的不鏽鋼飯盒,我鼻子就酸了一下,飯盒的第一層放了一個小巧的指甲刀,再打開下面一層裡面裝滿了榨菜。

皮箱、外套、內衣、護髮素、護手霜、牛肉乾、罐頭、奶茶、拖鞋、隨行的藥品……甚至內褲、紙尿褲都為我們準備好了,真是周到又細緻。

我們醫院近幾年日子並不好過:房屋老化、設備亟待更新……院裡一直在千方百計想辦法開源節流。張院長曾說過,買上千元的東西,他第一反應就是該講講價。大家也都知道單位的財務狀況,沒想到在我們這裡卻花了這麼多錢,有些不忍。必須好好工作,不負期望。

在沙洋縣,房間裡的每一樣東西都凝結了滿滿的愛。我有一種出嫁女兒的感覺——父母節衣縮食卻把最好的都給女兒帶走……

(報特約通訊員 鄭惠穎 作者系赴湖北醫療隊員、海拉爾區人民醫院護理部護士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