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這麼嚴重,茶葉都賣不了。大家有什麼辦法?電商有用嗎?

Lai說茶


我覺得茶葉賣不出去與疫情嚴重沒有直接關係,疫情嚴重時物流不暢,到處封村封路,農產品都賣不出去。茶葉賣不出去原因很多且複雜,種茶不如製茶,製茶不如賣茶,中國茶葉品種多,產區都說各處的好,普通百姓真正愛飲茶、品茶又懂茶的人不多,市場魚龍混雜,供過於求的時候,茶葉肯定難賣。但愛飲茶的人還是有的,我喜歡飲茶,疫情得控制後,物流暢通了,我就訂了許久物有所值的雲南普洱茶、杭州龍井、安吉白茶、信陽毛尖等茶葉。但作為愛茶人,我覺得中國茶品質那麼好,品類那麼多,競然在世界大市場上沒有獨佔鰲頭風範,有人說還不如一個英國的立頓紅茶,令人失望!等那天我有實力又有精力,我非好好研究一下原因,幹掉英國立頓紅茶!


隆安


這是我想在在座的事情,再有一週左右,我們家鄉的茶園開始大面積採摘製作,以前是老弟在家管生產,我在成都做批發和銷售,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都在老家守著茶園,打算試著做電商,也在拍視頻試著做自媒體,希望可以增加曝光率,讓茶葉有一個銷路!




賣茶寶媽


最近基本呆在家裡,純淨水用完了,自來水泡的茶不好喝。家裡的茶葉,去年春節前買的茶葉和陳茶,估計能能喝到今年年底。疫情期間吃的簡單,也不油膩,喝茶主要是為了提神醒腦。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排在最後一位,重要性差一些了。喝茶是為了解乏,品茶是因為生活安適。現在雖然呆在家裡,因為是非常時期,所以大家普遍有一些焦慮症,所以也就提不起品茗的雅興。


輪迴的光陰


我講講個人的觀點,講得不對的請見諒。

這次的疫情持續多長時間誰也說不準。不單是茶葉市場,整個社會和市場經濟都受到嚴重衝擊。為了能儘快儘早的全面戰勝疫情,國家和地方政府都根據實際情況實施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防控辦法。

進行生產要根據各地方的風險等級而定。雲南這邊受災面小,有的地方甚至沒有發現病例,同時這些地方也很快的組織並恢復生產。

我不知道你是哪的,就用雲南核心產茶區做比例。雲南的核心產茶區集中在臨滄、普洱、西雙版納這三個地方;其中以臨滄的茶葉品質最佳,價錢也最便宜,多以粗加工為主。西雙版納的勐海縣是紅碎茶、紅茶、等發酵茶的主要產區;以技術、人員、氣候的優勢,在做好本地茶的同時也在全省內進行大量收購。

這些收購的茶很大一部分來自臨滄其次是普洱,用來進行發酵深加工,通過將廉價收購來的原材料精加工後,以三四倍甚至翻十倍至十五倍的價格批發給全國各省市的經銷商進行銷售。

2020年受疫情影響,勐海茶產量出現下滑現象,接踵而來的臨滄、普洱也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個人覺得光靠交情、友誼、經銷商、茶客、茶品質、茶包裝,茶產地、茶販子等方面的因素是無法帶來市場活力的。

為了能讓茶葉銷售出去,經過反覆思考,想出了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 一、針對茶葉主產區廠家,以政府為主導力量,以各商會茶葉協會為輔助,積極溝通,建立產地微信快銷圈或者其他進行溝通交流的圈子,把問題和困難一一列舉,以聯名求助的方式向當地政府商務局請求幫助。
  • 二、針對散戶和茶農,多上網瞭解今年的茶葉銷售動態,例如要及時瞭解清楚各地的茶葉銷售行情。哪款茶好銷就做哪款。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 三、把價格壓一壓,少賺一點,做到讓百姓大眾都喝得起的茶並且滿意的茶。不做偽劣產品,不做以次充好,讓消費者從先認識茶葉,讓茶葉消費回到理性上來。
  • 四、做一款品質好價錢便宜的快銷品,想方設法聯繫知名網紅做代銷,力求以量變來達到質變的效果。

峻森


我是王三哥,專業手工茶,我的建議,也是今年我想做的,一起探討。

一、必須認真思考這次疫情對自己的影響。由於我是茶廠,有批發業務,那就需要考慮中間商的市場,因為他們的量決定著我的量。毫無疑問,中間商不開門營業,銷售會受影響。所以,今年還需要密切聯繫批發商,不能壓貨太多。

二、疫情之後對茶葉終端消費者的影響。茶葉的消費場景,有在家裡喝茶,有在辦公室喝茶,有商務接待喝茶,有禮品贈送用茶。前面的消費市場影響不大,後面商務用茶,禮品贈送,可能會有影響,量會減少。這樣在產品搭配方面需要調整。

三、消費方式的改變需要商業模式的改變。現在足不出戶,居家抗疫,也讓許多人慢慢習慣了網上消費,無論是大平臺還是你的私域流量,都要重視起來,不能單把中心放到電商,現在的短視頻也非常火爆,這是以後的方向,需要進入,合作也好,自己做也好,都要開始行動了。

這是我2020年茶葉計劃,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三哥日照手揉茶


、電商的弊端

弊端一、特殊情況,買不到需要的產品。疫情下我們缺少口罩,電商平臺在幾秒鐘內口罩被一掃而空,全國人民在平臺上都買不到,搶雙黃連,不到一分鐘,全部沒了。一人下單買下全部商品,其他所有人乾瞪眼買不上。如果全靠電商來維持老百姓的吃喝,特殊情況下,是不是蔬菜瓜果也是一分鐘就被掃乾淨了。

弊端二、輕資產重視資金使用效率,導致庫存低。電商甚至沒有裝物資的庫房,很多是把照片放在網上,你不下單他不生產,更不要說庫存了,但是關鍵時刻,你下單了,他生產已經貽誤戰機了。

弊端三、打擊了實體店的倉儲功能。90年代做生意的小賣部、夫妻檔等有自己銷售產品的門面之外還有自己的倉庫,幾乎家家都有,每次進貨都會進很多。因為電商的原因導致現在實體店鋪每一個產品進幾個,幾盒,賣完了再進,原因是網上可以買到,大家都網上買,線下需求變少了,沒必要存那麼多。

弊端三、破壞了營商環境,人人沒有利潤,導致一起變窮。商業猶如生態圈,一個生態圈是否穩定,要看生態鏈是否多元化,商業中的農業產品、實體企業製造業的產品猶如草原上的植物,屬於生產者,我們的各種各樣的實體店相當於草原上食草的牛羊兔,而消費者相當於虎豹狼等食肉動物,這是幾千年來人類形成的穩定的商業生態鏈。現在出現了電商,電商如果能按規矩營商,那也可以,可是電商完全不按規矩,就好比一個草原本來牛羊兔數量剛好,這時候來了一個馬,給了草很多補貼,讓草都和他合作,被他吃,馬的數量急劇上升,牛羊兔沒了草,數量慢慢減少,草原上只有了馬,這時候虎豹狼只能靠吃馬活著,慢慢習慣了吃馬的味道,如果有一天馬瘟病氾濫,馬都死了,草原上又沒有牛羊兔,那麼狼虎豹是不是也要餓死。那麼這個生態鏈就極其不穩定、生物多樣性被破壞了。90年代,個體工商戶千萬家,一個實體店最少養4箇中產階級,養老闆一家、養房東一家、養收銀員一家、養銷售員一家,大家都有錢賺因為利潤高,全國人民的錢都是互動的。而現在電商裡面一個店把產品價格降到最低,全國人民養他一家,資金是定向的流動,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通過電商買的東西越來越便宜了是可以省錢啊,而我們卻因為省錢變窮了,這種商業生態極不穩定,導致整個大環境下的個體的都錢難賺了。

弊端四、不利於產生自己的本土品牌。沒有電商的時代,百家爭鳴,運動品牌安踏、特步、金萊克、貴人鳥、鴻星爾克、德爾惠、361度、李寧等等遍佈縣城小城市的大街小巷,老闆賺錢、房東賺錢、一個初中畢業的銷售員都能一個月提成1萬塊,現在呢,各大品牌在電商平臺扒掉了比基尼,看誰價格低,最後倒逼質量變差,導致口碑變差淪為地攤貨,然後倒閉。羊毛出在羊身上,拼價格就會導致實體制造業利潤變低,利潤變低就會偷工減料、就會技術停滯、就會被外國品牌吃掉市場。絲綢自古就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現在還有幾個中國人懂絲綢,中國絲綢企業在電商平臺上拼價格,一條1米的正方絲巾最少需要300個蠶繭,怎麼才能降低價格,在電商平臺吸引流量?只有造假,桑蠶絲裡面加柞蠶絲要麼加聚酯纖維,所以幾十塊一條絲巾品牌就出現在了電商平臺,導致貨真價實的絲綢龍頭企業不得降低利潤,要麼就同流合汙,參假,網上甚至出現了200塊一床的蠶絲被,而貨真價實的品牌蠶絲被企業一床需要1000左右,這是不是在毀自己的本土實體品牌。現在我們的絲綢企業的絲巾有幾個被消費者認同,都是在地攤市場血拼,愛馬仕迪奧成了絲綢絲巾的代表,而幾千年絲綢文明於世界的中國本土絲巾你貨真價實賣,就是沒人買。

弊端五、導致區域極度不公平。西北、東北是國家的邊界,曾經大量的援疆援藏軍人幹部紮根西北,我們的邊界很長,廣袤的土地需要大量的外來人口,人口多則邊疆穩,邊疆富,西北、東北農業受電商影響較小,也不吸納多少人就業,因為內地人來邊疆很少是來種地。吸引人口來邊疆最好的辦法就是吸引他們到企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沒有電商的時代,內地各路商人、打工人員齊聚邊疆各個地方,開店做生意,農牧民的錢、公職人員的錢全部花銷都給了他們,讓他們在邊疆安居樂業,有錢賺沒人會走,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形成了一個本地資金良性循環。然而,經過十幾年的電商發展,農牧民已經不到城裡買東西了,公務員的工資也不本地消費了,他們的錢一半都直接通過電商平臺直接去了東部發達地區,本地個體店流量越來越少,賺錢就少、服務員工資就少,房租就算免費有時候都是賠錢的,街上沒人了,惡性循環,第三產業的人口流向了東部發達省市。這些年倒閉的第三產業店鋪不勝枚舉,西北流失的人口也不少。原因是電商不適合西北地區,西北製造業本來就少,運費貴,運時長,導致西北的賣家在這個平臺沒有任何優勢,因此西北地區在電商平臺上可以說是隻花錢不進錢,後果可想而知。

弊端六、資本崇拜,年輕人身陷囹圄。一是年輕人不再是學技術,而是天天研究怎麼直播帶貨當網紅、當明星,怎麼吸粉吸流量,因此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都用上,賣臉的、男扮女裝的、裝瘋賣傻的、風騷賣弄的、各種直播pk吃掛麵剪頭髮的等等,都成了資本的炮灰,資本過去年齡也大了什麼都沒學到。二是被電商等互聯網企業的雞湯毒害,在網上買買買,沒錢買了,電商平臺壞就壞在這裡,讓你貸款買,他賺利息,多少涉世未深的姑娘大學生深陷其害,多少家庭妻離子散。三是實體企業很難招到高技術工人或者普工,原因是年輕人已經不屑於企業工作的制度,更向往直播打賞的賺巧錢模式,帶貨抽成的模式,並且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這是新技術代替就技術,試問真的有技術含量麼?而這波資本退火後,可能很多年輕人已經連回到企業當普工的資格都沒有了。四是年輕人熱衷於以馬雲、馬化騰為心中偶像,誰有錢誰是爸爸,嚮往資本驅動,資本壟斷某個行業,而不是研究實打實的技術。很多年輕人天天嚮往天使投資,要麼就互聯網金融借貸,甚至裸貸去創業。不再向往父輩們先打工積累資本、開實體店積累資本、搞實體工廠搞製造業。

弊端七、能享福不能共患難。平時歌舞昇平的年代電商可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但是遇到疫情、戰爭、特大自然災害時候,會發生什麼?這次疫情請問全國人民靠什麼生存的,大家心裡肯定有數,那些天天詛咒實體店倒閉的消費者還有網絡噴子,此時正吃著實體店實體超市的物資吧,吃著實體超市的飯,盼著實體倒閉,砸著實體的鍋,你說你們是什麼,兩面人嗎?電商講究輕資產輕庫存,企業訂單式生產,這就讓電商平臺精細到最大可能的減少損耗減少庫存,減少資金的投入。如果發生戰爭,電線、網線、公路等是攻擊的第一要素,那麼在沒有電、沒有網、沒有公路的情況下,老百姓怎麼靠手機下訂單,手機沒有電沒有網絡,又沒有實體店,電商如何為老百姓提供物資,就算有電、有公路、也有網絡,遇到疫情,電商的庫存能夠老百姓吃幾天,快遞那麼大的量是否能及時送到位。我想電商做不到,這次疫情,電商的弊端原形畢露。我們誰能拍拍胸脯說再過一百年都不會打仗,我不怕偉大的戰死,而是怕窩囊的餓死。

弊端八、不利於民間資本和智慧研究高科技產品。我們的電商寡頭互聯網公司,熱衷於利用龐大的資本壟斷某個行業,比如讓實體店無生意可做,壟斷零售業;滴滴打車,壟斷出租業;美團餓了麼,連送外賣的都不放過;還有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等各路牛鬼蛇神、魑魅魍魎齊上陣,這是高科技麼,無非是一個app而已,然後靠資本補貼拉人頭,最後讓人頭養成習慣開始割肉,這有什麼高科技的技術,賣東西電商可以賣、古代人也可以賣,送外賣武大郎都會。這些天,我看到比爾蓋茨買了一艘氫動力超級遊艇花費6億美金,中國人說寡頭真壞,真奢侈,萬惡的資本家。其實我們中國很需要這樣會花錢的有錢人,只有這樣花錢的富豪,才能推動我國氫動力的研究,推動技術革命,然而我們的寡頭在買什麼?看到馬斯克火箭回收技術多麼科幻,看人家的富豪想的都是怎麼衝出太陽系、怎麼研究反重力飛行器,再看看我們的寡頭們天天拼勁腦子研究怎麼壟斷地攤生意,讓擺地攤的人沒路可走、讓送外賣的無路可走。下一步我們的富豪是不是要研究一個app,壟斷全國撿垃圾市場,讓撿垃圾的都成為會員,繳納平臺使用費,哈哈哈。


兒時了了


首先我認為,今後電商是茶葉銷售的最主要渠道之一。

千百年來,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元素,除了前六個,茶我認為還有精神層面的意義,本來,茶沒有那麼金貴,除了稀有品種,它的最主要功能是喝,如今茶已經變味了,很多人還有機構資金進入到茶業,變成一種投資炒作的載體,更有甚者把最普通的、為了保存運輸而製作的黑茶做成了傳銷的工具,這些種種亂像不僅改變了人們對茶的認知,在極大程度上是損害了這個行業!

茶農也是農民,祖祖輩輩以茶為生,原來可能是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名茶可能銷售不是問題,但我國幅員遼闊,有無數的地方名茶,可能在當地大家都很瞭解,離開了原產地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如今互聯網給茶業提供了一個更方便快捷的渠道,只要你貨真價實,只要你的茶葉質優價廉,只要你不以次充好,只要你認真對待每一位茶友,或許你的茶葉會成為爆款,最起碼電商能成為你茶葉銷售的最主要途徑,這也是大勢所趨。





艾維兒


本人就是信陽地區茶農一名,自己也在傳統市場賣茶葉好幾年,這幾年也在從電商平臺入手,前後也在好幾個電商平臺進行推廣。

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建議和經驗。

為什麼要走上電商之路,這是由於現實情況決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電子商務發展至今,經歷了三波浪潮,第一波是虛擬產品為代表的,像圖書、音響等文化產品;第二波是以服飾為代表的;第三波是以日用、居家、母嬰等為代表的;第四波一定是以食品行業為代表,而農產品和茶產業都屬於食品行業的一部分。

根據淘寶網的數據,目前涉及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種類分佈比較分散,涵蓋了數十種產品,但交易金額品種靠前的農產品相對集中,如茶葉、堅果炒貨、肉食、蜜餞糖果、蜂蜜及工藝品等排名都在前列。並且從網購數據來看,茶葉已成為淘寶網銷量最大的農產品,年銷售額超到100億元。從茶葉電商企業數量來看,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茶葉市場的井噴現象,就交易平臺來看,數據顯示,茶葉B2C網上零售的交易規模中,天貓、京東、噹噹等綜合電商平臺佔到了整個交易規模的90%,而垂直網站僅佔到了10%。

近年來,傳統茶葉經營模式因地產業的發展,使店面租金不斷攀高,大大降低了茶葉店的利潤。相比傳統的茶葉經營,電商這種低成本,零門檻,小風險的平臺更能快捷地捕捉到更多的消費群體。

網上賣茶葉不受地域的限制,也不受茶葉品類的捆綁,一方面茶葉電商及時地利用海量信息熟知市場行情,另一方面,茶葉電商另闢蹊徑與地域性茶農合作,這樣消費者就能夠用較低的價格購買到更優質的茶葉,這更成為了茶葉電商迅速壯大的溫床。




信陽毛尖茶小邱


目前疫情仍舊嚴峻,茶企茶商都在尋求自救良方。對於“電商”渠道,“說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給予大家以下建議:

1、用心服務老客戶。通過老客戶的常態維護和用心服務,增加與老客戶的粘性關係,讓每一位老客戶維持乃至提升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信任度,進而不僅自身延續產品的復購行為,也願意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以此帶動新客戶的產生。

2、線上線下雙向發力。一方面,在疫情影響的當下,線下門店每天的消毒、環境衛生等相關工作,需讓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各環節應保證按照規範的流程和標準、系統、全面執行到位,以此增加消費者的信賴度。另一方面是,疫情期間和疫情結束後,消費者對線上消費的服務品質,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線上消費“看不到、摸不著”的情況下,如何讓消費者方便地學習標準化的沖泡和品鑑流程,即便在自身居家隔離的環境中,在自酌獨飲的場景下,也能夠方便地衝泡一泡茶、方便地品飲一杯茶,這將是各家茶企、茶商、茶店需要深入思考和系統佈局的環節,從而讓消費者實現即便不來線下門店,同樣可以感受到最佳的品茗體驗。

儘管目前整個行業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但茶行業的前景仍是樂觀的。茶界人士需要積極行動起來,堅持品質、打造品牌、持續創新,將衝擊變為機遇,創造出茶行業發展的全新模式。





說茶TV


眼下,一些特早生茶樹品種正漸漸步入採摘期。茶葉屬於對季節性要求較高的產品,所謂茶葉的春天不等人,早採一天是個寶,晚採一天是棵草。然而在疫情肆虐之下,封路、閉市,正讓今年的早春茶葉市場陷入困境。。

永嘉縣的《方案》還提出,加強制茶設備購置補助力度,將補助比例由原來的30%提高到50%,引導茶葉加工企業及時購置、升級製茶設備,提高本地茶葉加工能力。鼓勵有能力的茶葉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引進茶葉深加工設備,加強茶葉衍生品研製開發,提升產品轉化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