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寶雞市出土的唐代錫杖,榮獲“世界錫杖之王”,被禁止出國展覽

在一般印象裡,我們常見的文物一般是些陶器、銅器、瓷器、玉器、書畫之類的東西,有些種類的文物出土量甚至非常大,不過還有一些比較獨特且稀奇的文物,十分引人注目,比如唐代時期被稱為世界錫杖之王的“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1987年,陝西省寶雞市的法門寺地宮被開啟,法門寺歷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它是我國古代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之所以擁有這麼高的地位,是因為它藏著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

寶雞市出土的唐代錫杖,榮獲“世界錫杖之王”,被禁止出國展覽

而在1987年的這次開啟發現中,出現了數千件大唐佛教珍寶,包括其它各種琉璃器物、瓷器和針織品等,幾乎都是稀世珍寶,而且保存完好,這次發現簡直是佛界的狂歡,震驚及吸引了海內外人士,也因此,法門寺也成了博物館。

其中,這條“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也在這些奇珍異寶中脫穎而出,這是一條由金銀打造的錫杖,用金2兩,用銀58兩,於唐鹹通十四年,即公元873年被鑄造出來。

寶雞市出土的唐代錫杖,榮獲“世界錫杖之王”,被禁止出國展覽

這一年,剛好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執政的最後一年,這一年的8月,李漼就因病去世了。“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上面銘刻著3月份李漼命令打造這條錫杖的重量、打造者等重要信息。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朝的尊佛習氣十分盛行,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歷經千辛萬苦到印度去真經,回來後,玄奘受到了包括唐太宗極大的尊重和讚賞,可以看出,從唐代初期開始,佛教這個外來宗教就已經在中國開枝散葉了。

寶雞市出土的唐代錫杖,榮獲“世界錫杖之王”,被禁止出國展覽

武則天時期,為了加固自己的統治,出於政治上的目的,武則天也對佛教尤為推崇,將其大力推廣至全國,各地的禪林寺院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佛教的發展更加繁榮。縱觀整個唐朝,基本上除了唐武宗是反佛的,其它皇帝基本上都是推崇佛教發展的。

而這次出土的這條渾身金光閃爍、熠熠生輝的錫杖,也證明了唐代佛教在中原的黃金歲月。同樣在《西遊記》中,唐僧也有一條九環錫杖,書中說這錫杖,上有九環,持在手中,不遭毒害。

寶雞市出土的唐代錫杖,榮獲“世界錫杖之王”,被禁止出國展覽

所謂錫杖,簡單來講,其實就是佛教法器中至高至尊的一種,搖動時,會發出錫錫聲,《錫杖經》中佛告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萬行盡在其中”。

唐僧手持的是九環錫杖,應是象徵了他的九次轉世。而現實中的這條法門寺的“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則是佛教界最高權威的象徵,屬佛祖釋迦牟尼。

寶雞市出土的唐代錫杖,榮獲“世界錫杖之王”,被禁止出國展覽

錫杖杖首為四股雙輪十二環,這四股桃形輪,象徵四諦:苦、集、滅、道;每股輪幅上套三個滿飾纏枝蔓草的扁圓錫環,共十二環,代表十二部經;杖頂是象徵佛所在的兩重蓮臺,上託智慧珠一枚。

和這條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同時出土的,還有迎真身單輪十二環純金錫杖、鎏金六環銅錫杖兩件。但不管是精美程度還是材質上,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都是略勝一籌的。

此錫杖的工藝令人歎為觀止,出自皇家工匠之手,集實用與藝術於一身,造工之纖麗世所少見,是無量佛法的弘顯,也是唐代工藝的精品。

寶雞市出土的唐代錫杖,榮獲“世界錫杖之王”,被禁止出國展覽

2002年,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以其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它也被人們稱之為“世界錫杖之王”,是佛門中當之無愧的至尊法器。(觀邸畫廊156210105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