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家帶娃,感覺已被逼瘋。每天要吼上一天,有沒有同感的?

有點意思12345678


我沒有,但是我老婆有。我們都是外出打工,孩子是留守兒童。每當我老婆和孩子離別一兩個月的時候她就會特別想念孩子,還說要回家帶孩子,看著孩子成長。當然,我也認同,支持她的想法,但是我不得不拆穿她的耐心,直截了當的對她說"你別老說這些不切實際的話,最多三天,不出三天,你必定會抓狂,還有可能得抑鬱症甚至發瘋!"因為很多次的經驗感受我,她沒有耐心,每當孩子暑假前都說想孩子,回家接孩子過來,則不然,相處不到二十四小時,孩子哭了三次,每次她都說特點煩,不想理孩子了,這樣的情況在節假日回家都是常見不怪的事,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們有這樣的老婆,孩子


1986叉車隊長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目前的情況,孩子不能上學,只能在家了;周圍的朋友也和您有同感,簡直被折磨瘋了,作為學前班小朋友的媽媽,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1:每天有規律的作息,即使在家,也不要讓孩子亂了作息,睡得晚起得晚,那樣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2:可以給孩子製作一個作息表,就像課程表一樣,比如上午像我女兒,可以謝謝網課App,然後閱讀一會或者是跳個舞蹈放鬆一下,下午可以和孩子一起互動,比如一起畫個水彩畫,或者是一起做遊戲

3:其實孩子都是淘氣好動的,父母可以換個角度,這個時間孩子在家,其實也是很好的親子交流的時光,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這麼好的陪伴變成了怒吼,以後作為父母也許就會後悔自己的做法了。

每天規律的作息、規律的狀態,孩子也會很願意去做、這樣每天就不會那麼多的崩潰了,反而會很享受這段親子時光!

這是我的一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





依寶媽媽聊育兒


我現在是在帶二寶,生大寶的時候沒怎麼帶孩子,所以我現在開始用心地學習育兒,也正因為這樣,我開始體會到了當媽媽的樂趣。我覺得當媽媽是一種幸福,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快樂。

我家大寶現在11歲,上五年級,二寶三歲多一點點,還沒上幼兒園。我現在是全職媽媽,每天只要就帶二寶和做家務,我自己也發現我生了二寶以後脾氣變得沒那麼暴躁了。從二寶差不多會做開始,我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孩子吃東西搞得亂七八糟的場景,朋友們的留言都會說:“你不生氣嗎?這樣你都能忍受?挺佩服你的”我為什麼要生氣呢?這是孩子在練習她的技能的階段,孩子肌體功能還沒發育好,動作不夠精準,這是很正常的。我們需要接受孩子的這個成長過程,哪個人生下來就啥都會還做得特別好的呢?有人會說那你就喂孩子吃呀,就不會那麼髒了。可是孩子也希望自己成長,那我們為什麼不給他們機會而是剝奪了這個寶貴的機會呢?

再說到孩子到處爬、到處跑、到處翻,有些家長也會很生氣,嫌孩子不聽勸。可是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呀,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想要搞清楚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是孩子們在發展他們的認知能力的過程,我們要不要給他們這個機會呢?答案是肯定的,必須的。只管讓他們專心地研究探索,不要老是去打擾、阻止他們,還有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我說了不生氣不發火的好處,那我現在說說老是對孩子生氣、發火的壞處。想要孩子性格好、情緒好,首先大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否則孩子也是暴脾氣。經常發火對自己也不好,我相信各位愛發脾氣的家長都是深有體會的,就是你們說的要瘋掉的感覺。

我們要是瞭解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特點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了,就會覺得帶孩子很幸福了。各位父母加油做個幸福的父母吧。

希望我的回覆可以幫到你。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開心就好昕夕媽咪


不會啊!你小孩是多大了?今年假期特別長,我也是在家帶小孩,我兒子今年都三歲多一點點,我覺得的話也挺好的,畢竟生了就要帶,不帶的話幹嘛?我一般去到哪裡,都會帶我兒子一起,除非說去工作就把它放在家裡面,跟小孩在一起還可以回憶自己的童年,畢竟時間過了就沒有回頭路了,以前自己不懂,不懂珍惜自己的童年,現在就好好珍惜兒子的童年,跟小孩在一起,每天回憶起來感覺都是不一樣,畢竟小孩子的話,肯定會有那些哭鬧啊,嬌氣啊,嬌氣啊,這些的,但是作為長輩的話,肯定要理解啊!平時帶她瞎逛啊,找玩具跟他玩啊,跟他一起聊聊天,說說話啊!反正我覺得我兒子挺好帶的,雖然說有時候也容易發脾氣,但忍忍就過去了嘛,有時候大人認為不好的,可能就是兒童認為是最好的,哈哈,畢竟每個人的樂趣不同嘛,生了就要帶,心情不好的話,就換個角度換一下環境,調整一下就行了,好了,謝謝大家,


lihu531


有,曾經我也是這樣,一天吼完後,孩子入睡,你是否也會陷入自責,但是第二天依然會惡性循環。這樣不好,媽媽,你別急,請你一定要調整好自己,才能教導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你是孩子的榜樣,你是他最堅強的後盾,你可以做好自己,更能做一個好媽媽。

其實這種若有若無的惡性循環這些年一直困擾著我,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孩子的表現或者家庭,甚至工作的客觀原因,都能成為一個爆發點。我也經常反思,直到最近我覺得自己可以了,基本能做到調節自己情緒了,控制自己的行為了。以下是我靜下來對自己說的話,基本都在心裡默唸幾次,已經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的,希望麻麻參考,加油💪


mr漠然


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做飯,而飯後洗碗卻感到頭疼。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做飯是創造性工作,不光可以吃到美味合口的飯菜,還可以得到別人的讚美。而洗碗就不一樣了,就算你洗的又快又幹淨,也不是什麼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更沒有人誇獎你洗的鍋碗瓢盆乾淨潔白。

看孩子這件事就和洗碗一樣,是重複性工作。我相信開始照顧寶寶都是有新鮮感的,而日復一日的換紙尿褲、餵奶、哄睡,以及無時無刻的看護就變成了同樣的重複性工作。

長時間聚精會神盯住孩子,避免陷入危險的環境。高度注意力集中生怕一不留神孩子就受傷。這種雖然感覺沒幹什麼,可是精神卻一刻也不能放鬆的事情確實會讓人精神崩潰。

而且產後的激素分泌落差,會讓個別產婦難以承受。這種激素分泌的變化會使人產生悲觀敏感的情緒,也正是這個原因是產後抑鬱症發生的主要因素。但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我是個寶爸,也會有被“逼瘋”和崩潰的心裡體驗。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經過這麼乏味又單調的付出後,卻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沒有經歷過看娃經驗的人都理所應當的覺得這是件輕鬆的不值得抱怨的事。而且在自己的孩子當然自己帶這種沒有漏洞的邏輯面前,所有的抱怨變成了無病呻吟。

種種這些感覺只要經歷過的都能體會,也特別理解。但是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我們要改變,畢竟帶娃路還長,不能提前倒下。那如何改變呢?我是從轉變觀念開始的,首先孩子是自己的,我們對他的付出也必然得到回報只是時間很長,耐心等待就好。

等到有一天他學會了說話,第一個叫的是你,你就覺得所有的抑鬱都會煙消雲散。他依賴的是你,信任的是你,有深厚感情的也是你。在正確的管教下,他充滿愛心、他聰明伶俐、他溫暖仁厚,這些都得益於你的培養,到那個時候所有的煩躁崩潰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消失。

把被動變為主動,主動的學習、體驗如何帶娃。把這個過程變成樂趣,樂在其中才能不出現膩煩的情緒。被帶娃折磨崩潰的,都是獨立又喜歡新鮮感的人,他們喜歡挑戰,嚮往自由,習慣灑脫,但對於帶娃這件事,又何嘗不是一件充滿新鮮感又有挑戰的事情呢?





sam的爸爸


在疫情這段時間能在家裡陪陪孩子,我個人覺得挺滿足,應為平時也忙,也沒時間陪他,雖然有時候他讓你抓狂生氣,但是我們得把自己想象成孩子,才能和他跟好的一起玩耍,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哭你吼就能解決問題嗎?多理解孩子的需求,多換位思考。希望我說的能幫到你,謝謝!


冷漠4708


非常感謝你的提問,也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個爸爸,是一個超級小爸爸。

我的經驗就是互動、互動、一起互動、再互動……
1、孩子的天真活潑可愛,是天性。
2、要和孩子融入,還要了解孩子,也要包容。
3、多做親自互動遊戲。
4、家長切莫兩眼一睜,手機一抱,孩子隨便鬧。
5、千萬不要把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6、多給孩子肯定、鼓勵和表揚。激發他的興趣特長。


7、好孩子是快出來的絕對不是吼出來的。
8、再附贈一個視頻贅述。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3183a7af44d4c6dbe494c98717aa2c0\

直播探訪


這個我比較有發言權,首先我是一個15個月寶寶的媽媽,我孩子還小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什麼東西都想研究研究。家裡的抽屜裡面東西被她翻的滿地都是,看到一片的狼藉,我總忍不住要吼他,雖然我知道她聽不懂對她也不好,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吼他。其次我想這可能跟我剛生完孩子,身體上的激素變化有關係吧,導致情緒的不穩定,心情變化也比較大,沒有什麼耐心。最後我想說的是寶媽大部分在家帶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不上班也沒有獨立的經濟權,多少都會有點遺憾,在加上家人的不理解,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593c43830174663bf27657cf8c63b5c\

曉璐愛生活


沒有,在家帶孩子也挺幸福的,平時長時間在外地掙錢,和孩子在一起時間很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