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醫生看了CT、MRI片就要做手術,你敢嗎?僅憑CT片子診斷並不全面

醫生看了CT、MRI片就要做手術,你敢嗎?僅憑CT片子診斷並不全面

經常有朋友拿著CT或MRI來找我,就片子上的表現請我來定治療方案,外地的患者尤其如此。其實大家首先要轉變一個觀念:診斷疾病第一靠查體, 憑醫生的手、眼來進行各種體格檢查;第二靠問診,通過聊天來了解。例如:疼痛的性質、位置、特徵、加重由來、規律等,也包括其它相關疾病的影響,職業、地域、飲食、個人生活習慣的影響;最後才是影像學檢查的資料。

醫生看了CT、MRI片就要做手術,你敢嗎?僅憑CT片子診斷並不全面

脊椎影像

為什麼影像學資料只能作為參考呢?這裡面有幾個原因:第一、很多影像學資料不夠清晰,或者沒有顯示需要看到的結果;第二、影像學資料自身的偽像,例如核磁共振的“魔角效應”,再高清的核磁共振也不能完全顯示事物本身的原貌,分辨率高有時候更容易產生視覺的誤差;第三、CT、核磁對於放射技師的要求很高,而現在的許多年輕的放射技師沒有認真鑽研的精神,只是成像敷衍,其結果可想而知;第四、影像和症狀可能完全不符合,以頸椎MRI為例:我同學的父親在京城某三甲醫院就診,頸椎三個節段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頸脊髓,但其本人根本沒有四肢的神經症狀,僅僅是頸椎疼痛而已,卻被該醫院要求做人工頸間盤手術?被我及時喊停,而同學的父親之所以同意住院住院手術,也是因為片子上確實嚴重壓迫!反過來極端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很多年輕女性的關節痛(本人專有文章談過),MRI上多無表現,但確實受涼就疼,這多數是機能上的問題,結構上沒有變化。

醫生看了CT、MRI片就要做手術,你敢嗎?僅憑CT片子診斷並不全面

總結一下,骨科醫生看病定要看病人本人、要聊天,最後以片子作為參考,如果哪位醫生僅憑片子作治療的結論,肯定是不會全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