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藝術與身體

身體——一直以來就是西方藝術史中一個永恆的母題,從古希臘藝術中對人體美典範的確立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性”的閃現;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的身體“戰爭”到後人類時期人機的融合……身體到底是一種生物體還是文化的產物?藝術的身體如何作為一種“符號”而存在?每一代人都在用他們的方式揭開關於身體、關於自我的奧秘。

艺术与身体

辛迪·舍曼攝影 History Portrait #224

01.“完美”的身體

藝術的身體並不等同於它所想要模仿的血肉之軀,在藝術再現中,身體往往是作為一種“理想”的自我而存在的。

對於“完美”身體的執著,或許沒有哪比得上希臘的造型藝術,嚴格遵照黃金比例,和諧統一,就如蘇格拉底所說的: “在塑造優美形象的時候,由於不易找到一個各方面都完美無瑕的人,你們就從許多人身上選取,把每個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來,從而創造出一個整個顯得優美的形體。”

艺术与身体

《觀景殿的阿波羅》(古羅馬複製品)

希臘人體典範的確立通常被認為與雕塑家波利克里託斯有著密切關係。波利克里託斯通過書寫《法則》將數量關係運用到對人體結構的研究中,並通過比例、均衡、對稱等幾何概念發展了他的體系。

艺术与身体

《持矛者》(古羅馬複製品)

《持矛者》是波利克里託斯的代表作品,雖然現存的是羅馬時期的複製品,但是從維特魯維提到的有關人體比例的一些數據中可窺一斑,比如:頭部與身長之比應為1:7;從顎部到前額上部和髮根,應等於整個人體長度的1/10等等。雖然按照《法則》中假設,人體“真實”的高度為199.5cm,但是希臘的人體依然通過數理上的比例準則驚人地凸顯了視覺真實和理想的完美統一。

希臘關於身體的“準則”連同他的一系列經典之作被後世奉為典範,並且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艺术与身体

《米洛斯的維納斯》

02.被“凝視”的身體

我們的身體是怎樣在藝術中被呈現的,它們又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和行為?

按照約翰·伯格、福柯和其他一些人所提出的凝視理論,觀看從來就不是中立的。權勢階層通過支配視覺表徵,在一定程度上行使著對他人的控制。

艺术与身体

提香《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這方面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是西方的裸像傳統,尤其是裸體女性的畫像。肯尼思・克拉克曾在其《裸像》一書中指出裸像與裸體的區別,即裸體只是脫光衣服,而裸像則上升為一種藝術形式。

約翰·伯格對這樣的看法提出質疑,在他看來,女性在畫中是作為一個被觀看的“景觀”而存在的,而觀看者則是畫的擁有者——通常是男性。畫中的女性總是面朝著觀看者,並以其姿態取悅其收藏者,引起他的慾望以及幻想。

艺术与身体

安格爾《泉》

歐洲裸像藝術中的不平等關係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文化中,構成眾多女性的心理狀況。以至於她們以男性對待她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她們像男性般審視自己的女性氣質,即把自己當作“景觀”。

當然,這種凝視所顯露出的不平等並不僅限於性別,他們也深深體現在不同的種族、階級、年齡等群體之間。

03.身體即“戰場”

現代意義上的身體藝術泛指以身體為媒介的藝術,並且是行為藝術的一項分支,後者大規模興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艺术与身体

小野洋子《切片》,藝術家端坐在舞臺上,請觀眾們上臺一片一片地剪掉她的衣服,直到衣服全部從她身上滑落為止。該作品表現了藝術家對暴力的揭露與對和平的祈禱

當時正處在西方女性主義的第二次浪潮,波伏娃的《第二性》幾乎成為當時女性主義者們的聖經,女性被認為是男性的“第二性”,女性解放的成功唯有依靠男性與女性的共同堅定意志才能實現,並且依靠以下兩個途徑:對於生育與否的自我決定權以及工作。

身體藝術創作也很自然地成為女藝術家們爭取女性解放的有力武器。她們以女人的經驗、情感、夢境等作為創作題材,探討如何獲得教育、工作、收入等公平的權益以及性解放等議題。

艺术与身体

朱迪·芝加哥《晚宴》

其中比較激進的如朱迪·芝加哥的《晚宴》,以等邊三角形的桌子構成,每條邊長為14.63 米,共分3 組,每組由13 位女性組成,分別與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中的13 位男性相對應。每個代表一位傑出女性的位置上配置了一塊繡上該名女性的姓名和有關其成就記錄的桌布、餐巾、餐具,以及一個玻璃酒瓶和一個陶瓷盤子,盤子上印有像花朵或蝴蝶的女性生殖器的圖案。共有39 位從原始女神到喬治亞·奧基弗等傑出女性的名字被安排在餐桌的位置上,另外999 位女性的名字則被記錄在裝置中央白色的陶瓷地板中。

艺术与身体

朱迪·芝加哥《晚宴》衍生品

從1974 年開始至1979 年,朱迪·芝加哥和她的團隊歷時六年最終完成了這件向1038 位西方神話和歷史中著名女性致敬的大型裝置作品。其重寫“西方由男性主導文化藝術史的野心”顯而易見。

80年代,女性主義者同許多少數族裔和酷兒藝術家一道,繼續致力於探索和身體相關的政治化問題。

艺术与身体

巴巴拉·克魯格設計海報,海報上書寫著“你的身體就是戰場”

“你的身體就是戰場”,這幅海報由巴巴拉·克魯格設計,被用作1989年華盛頓爭取墮胎權集會的宣傳海報。黑白攝影配以紅底白字,具有極強的震撼力,“這場戰爭”的意圖顯而易見,目的就是為了爭取女性的生育自主權。

艺术与身体

莎拉·盧卡斯作品

對很多藝術家來說,用自己身體創作無疑是一種更直接和方便的方式。“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每天早晨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今天穿什麼?我希望以什麼樣的形態展示給這個世界?首先我要把我自己作為我的一份創作材料,同時也是主體。”英國女藝術家莎拉·盧卡斯在中國講座時曾說道。

以身體作為一種抗爭的工具,歸根結底爭取的是關於身體控制權的問題,是誰決定了我們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打破這種既有的成見?

04.被“消費”的身體

打開我們的電視、網絡、廣告,到處都充斥著對於某種特定的“人體美”的鼓吹,女性一定是纖瘦白皙為美,男性一定是陽剛健壯為美。由此,針對身體裝飾性的消費不斷增多,並且充斥著對於技術主義的崇拜。

艺术与身体

Maureen Connor的作品《比你瘦》凸顯了一種病態的美

艺术与身体

珍妮·薩維爾作品

在藝術創作中,即存在著大量的對於規範美的挑戰:珍妮·薩維爾專注於描繪非典型審美的女性,“我筆下女人的美在於她們的個性”薩維爾曾說道。她的作品通常以照片為母本,筆下的大型女性人體顯現出強大的力量感;

艺术与身体

馬克·奎恩《懷孕的艾莉森·拉帕》

馬克·奎恩創作了一系列主題為身體殘疾的大理石雕塑,用來讚美具有身體缺陷的群體。《懷孕的艾莉森·拉帕》曾在倫敦的特拉法爾加廣場的第四根柱基上展出了18個月之久,她遠離雕塑的傳統概念——那些紀念男性英雄和帝國勝利的題材,歌頌了女性以及孕育生命的勇氣。

艺术与身体

約翰·科普蘭斯攝影作品

約翰·科普蘭斯60歲的時候,開始拍攝他的身體,他的人體攝影作品是對身體衰老的深刻描繪……

這些作品都在提醒我們:青春無暇的肉體縱然是美好的,但這不意味著這個世界只有一種標準。

艺术与身体

藝術家Vanessa Beecroft最為人熟知的,是在一系列行為作品中讓時裝模特按三角形隊列排好姿勢,可以理解為對理想體型的解構和顛覆。圖為她與美國嘻哈歌手Kanye West的一次時裝表演合作

05.走向“後人類”

英劇《黑鏡》曾呈現過這樣的一段劇情:在未來的某一個時代,為了不再讓女兒發生意外,母親將一種高科技芯片植入女兒大腦中。家長可以通過手中的監控器查看孩子的健康狀況,並根據即時的心跳、呼吸、皮質醇的分泌量分析孩子是否感受到了壓力、害怕等情緒,換而言之,可以監控孩子的一切。

艺术与身体

《黑鏡》劇照,通過在孩子腦中植入芯片,父母可以監控孩子的一切

在今天,這樣的場景正在變成現實。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人體不得不面臨如何與機器共處的境遇,後人類可能半人半機,也可能完全由人工智能合成。在後人類世界,可以通過十分先進的科技對人體進行重新設計,全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結構也在生成。

艺术与身体

艾米·卡麗( Amy Karle)《再生的聖物》

《再生的聖物》是藝術家艾米·卡麗利用人類幹細胞的潛能而創作的,她以3D打印技術製作了形狀為人手的生物打印支架,並將之放入可生物降解的 pegda 水凝膠中;波爾雅娜·羅莎、蓋·本-阿瑞、奧列格·馬維爾馬蒂共同創作的《雪花》是使用蓋·本-阿瑞的神經元製成的神經網絡並置於液氮容器中,用雪花圖案進行刺激,然後在- 80℃冷凍,也是針對人體冷凍技術使永生成為可能”這一命題進行的批判和探討。

艺术与身体

Wim Delvoye《洩殖腔》

Wim Delvoye著名的作品《洩殖腔》(Cloaca)用機械完全模擬了人的消化系統功能。展出時,聘請廚師準備餐飯對其進行有規律地餵食,一般每天兩頓;機器會盡職地將殘留的固體擠壓排洩到傳送帶上,這些排洩物再被真空塑膠袋包裝,以每袋1,000美元的價格出售。《洩殖腔》以模仿人體機能的方式巧妙地對對消費至上的觀念進行嘲諷。

在後生命的語境中,身體新的邊界在哪裡?新技術如何重塑我們對於未來的倫理價值?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嵌入到後人類的建構中?這都是未來留給我們的命題。

艺术与身体

馬修∙巴尼在“懸絲”系列裡扮演著他想象的“後人類”形象,其中分不清單性、雙性、後性、半動物、半人身、半機械、半神話的各式各樣的“超身體”圖像,展示了人類穿越時空、打破各種法則束縛的可能性。

被“完美化”的身體,被“凝視”的身體,與機器“融合”的身體……我們的身體,看似從來就“身不由己”,但至少我們可以擁有控制它的勇氣和自由,既不因被剪掉長髮而感到羞愧,也不因不擁有完美的體型而感到自卑,因為,身體遠比你我想象的更有力量。

(圖片來源藝術商業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