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4歲初入職場小白該買哪些保險?

1432456


初入職場的小白,可能收入上還不是那麼穩定,也不是特別高,這時候買保險保費支出就不要太高。

但是也正因為經濟基礎還不穩定,更擔心一些意外或者疾病的發生,那麼買保險的時候先考慮意外險,萬一有個磕磕碰碰的能報銷,再補充一下醫療險,社保報銷有限,商業醫療很好的解決了社保報銷剩餘的部分,避免損失減輕就醫負擔。

重疾險是需要的,但是這個重疾險看自己的支出能力,可以先買消費型的,這個保費低,萬一發生風險了也有個經濟補償,支付生活費以及康付費,如果每個月可以承擔四五百塊錢的話,建議考慮終身重疾險,續保不受限制,費率不上漲,發生風險有豁免。

隨著收入增加慢慢的完善增加重疾的保額,隨時做調整。


永豔學


我和你年齡差不多,不過已經工作2年了。

保險方面,買齊了重疾險、醫療險、壽險、意外險和理財型保險,目前年交保費2萬,應該算是能說得上話吧。

反正又一些覺得值的,有一些買了也挺後悔的。

總結一下,希望對你有用。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面臨什麼風險?

當我們擁有了美好生活後,就總會時不時的害怕失去它。

像失業、破產這種危機,我們只要小心謹慎大概率是能預防的。最怕是碰上意外傷病,一夜返貧,欲哭無淚……

雖然保險無法緩解病痛、預防死亡,但那些相關的經濟損失,交給保險來彌補,卻是最划算的。

假如害怕被重病掏空家底,那就去買醫療險和重疾險。假如害怕突然離世、傷殘,家裡老小失去經濟來源,那就買壽險和意外險。

重疾、醫療、意外和壽險,這四大金剛涵蓋了我們的日常健康風險,就是我們一個正常家庭要買保險的標配選擇了。

像其他帶有返還、理財、年金之類功能的保險,往往設計複雜,不能當作家庭的剛需配置,它們過於昂貴的價格也會擠佔我們的保障預算。

為了百分之幾的理財收益,而減少了應對風險的準備金,那就得不償失了。

要花多少錢呢?

我們買保險,只能用一點小錢,因為一個家庭要有充足的活動現金儲備,還要滿足日常消費、學習和投資的需求,純為保障的開支如果超過年收入的10%,就會可能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了。

這也是為啥我更願意推薦純消費型的保險,並且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最長的繳費年限,就是為了能用盡可能低的保費去撬動最高的保額,而不至於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一般來說,大家每年花的保費佔到年收入的5%就非常合理了,最高也別超過10%。

對於這個比例建議,有同學提出過這樣的疑惑:

我家房貸很高啊,存款不多,你說這5%的比例,要按扣除房貸之後的淨收入來計算麼?

當然不是啦,因為收入越高,意味著所需要的家庭保障其實也會越大,像過高的房貸本身就是一個巨大風險,需要額外多買保險呢。

舉個例子,某個家庭每年掙100萬,要花掉90萬,另外一個家庭每年掙10萬,但全年只花1萬塊。

兩個家庭的淨收入看似相近,但如果買相同的保險,就嚴重不合適了。

具體到每一類保險應該買多少呢?

首先要說的是重疾險。

這也是我建議大家最該優先考慮的保險,它能應對最大概率的風險,並且要佔用我們的絕大部分保險預算。

我們選重疾險的時候,並不用糾結它具體保了多少種大病。

因為危害最大,又特別容易高發的25種大病,是由國家強制指定好的,任何一款重疾險都一樣……像癌症、腦中風、心梗啦這類重大疾病,統統都包含在其中。

我們患上其中一種,滿足理賠條件就能一次性從保險公司拿到一大筆賠償,幫家庭扛過最艱難的日子。重疾險根據保障期限不同,一般分為兩種。

有保到70、80歲的定期重疾險,費用相對更便宜,更適合健康的年輕人,未來隨著大家收入的增長,還有很多調整的機會。

也有直接保到去世為止的終身重疾險,如果已經三十多歲了,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建議就優先考慮保終身產品,因為未來幾年身體一旦起了小變化,無法滿足健康告知的要求,未來可能就沒有再買保險的機會了。

至於重疾險該買的總保額,可以按照個人年收入的3-5倍來制定,保額太高經濟壓力太大,太少起不到對沖風險的作用。

由於隨著收入增長,我們肯定還會調整買新產品,所以第一次購入,買30-50萬的重疾保額,是近兩年的主流水平了,如果不夠用,可以後續再加。

第二大類要說的就是普通人比較容易接受的醫療險,

住院了就給報銷,價格比重疾險便宜,一年幾百塊,保額還特別高,看著就特別划算。

但是我們先要明確,醫療險是短期保險,目前市面上最長的保證續保期也就是六年,很可能存在以後需要用時反而買不到的情況,只買醫療險,是不如重疾險長期合同更可靠的。

同時便宜的百萬醫療險,往往是有一萬塊的免賠額,就是自費部分不足一萬的話,即便住院也是拿不到錢的。

但我們也沒必要為了追求門診、住院100%都能報銷,而去買特別昂貴的高端醫療險。

因為幾千塊、甚至幾萬塊的看病費用,對絕大多數家庭都不能算是災難,為了這份報銷專門買保險,又是另外一種得不償失了。

現在基本上大家都有社保,平時住院生病,幾十萬的開銷靠社保也是能扛住一大部分的。

醫療險所應該防備的問題是像那種住進icu,每天都要花掉幾萬塊的極端大病情況。

所以我們每年花上幾百塊,買幾款網絡上熱銷的百萬醫療險就完全夠用了。

至於壽險,這是歷史最悠久的保險產品。

有保障二三十年的定期壽險,也有保障到死的終身壽險。

我強烈建議普通人買定期壽險就好,因為壽險是當我們不在了,代替我們為家人提供經濟保障。

一旦我們到了退休不再賺錢的年紀,即便離世,家人也早該有正常的經濟來源,不需要我們太多操心了。

這樣選便宜的定期壽險保障價值更大,而終身壽險更側重的是財產傳承,因為它的價格我們算下來就會發現,基本和長期銀行存款差別不大。

具體的定壽保障年限大家可以根據家庭情況來選擇,例如保障到自己退休年齡,或者孩子可以獨立工作的年齡。

保額則要比重疾險更高一些,最好能是個人年收入的5-10倍,如果只保到60歲,價格還是蠻低的。

最後要說的是意外險,

不管意外身故,還是意外傷殘,它都有的賠。因為防備的是極低風險事件,所以價格特別便宜,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購買。

往往一百多塊,甚至幾十塊,就可以買50萬、100萬保額,保額太低就沒有意義啦。


七七的理財秘籍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面臨的風險一般跟一個普通人所面臨的風險差不多,差別就在於初入職場,收入不多,也許還不穩定,持續的保費會有壓力。

因此,在商業保險的配置上,可以優先考慮配置意外險、和醫療險。當然,如果繳費能力不是問題的話,重大疾病保險也是必須要配置的。

意外險,也就是保障因客觀意外事故造成的偶然的、意外的、不可預見的傷害賠償或者給付責任。

意外險的保費很便宜,10萬的保額只需要幾百元甚至更低,適合初入職場的你。同時,意外發生的概率又很大,小到扭腰崴腳、貓抓狗咬,大到殘疾、死亡,所以一定要配置上。

要注意,意外險包括了兩種,都要上全。一種叫意外傷害保險,俗稱大意外。一種叫意外醫療報銷,俗稱小意外。

醫療險,一般指的是住院醫療報銷類型的商業保險。一般會涵蓋社保範疇以外部分的醫療費用支出,例如現在很多的百萬醫療險,自費藥、進口藥都可報銷。

醫療險保費也不貴,對於初入職場的你,也許只需要兩三百元,保額可是以百萬元計的,一般都會有200萬到500萬保額,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就醫治療費用的壓力,對於一些需要鉅額治療費用的疾病可以放心無憂的安心治療了。

至於重大疾病險,差錢先上班攢錢,以後再說。錢不多,少買點,花個幾千保個30萬,以後再加。要是不差錢,就好辦了,趁著年輕,保費便宜,一步到位,保個60萬到100萬。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切勿拍磚!


連藏周


24歲初入職場,想給自己上一份保險,市場上幾十家保險公司,各種銷售渠道都說自己好,究竟該怎麼選,怎麼配?我們每個人可能接觸到的保險有社保、醫療險、意外險、壽險、重疾險、年金險等。孰輕孰重,孰優孰劣眾說紛紜。

* 社保中的醫保是國家福利,解決我們基礎就醫報銷。在此基礎上補充一份醫療險,可以避免你上水滴籌。醫療險解決醫保額度外的報銷,包括藥物、器材、治療費用。百萬醫療險一年幾百元,保額可以高達兩三百萬,是醫保的有利補充。

* 醫保和醫療險是解決看病住院報銷費用的問題,如果罹患重大疾病,一般需要三到五年的康復期,為了彌補收入損失,讓患者安心在家休養,作為家庭經濟支柱需要考慮優先投保一份重疾險。重疾保險支付時間長,保費高,還要根據經濟情況做配置和考慮。保額建議年收入的3-5倍,或者年支出的十倍。

* 說到家庭責任就需要考慮壽險,覆蓋子女撫養費、老人贍養費、家庭安置費。如果有家庭債務,例如房貸,更需要考慮。壽險就是身故賠付,非常簡單。健康告知內容少,責任免除條款少,沒什麼花裡花哨的東西,選擇保費便宜的最合適。壽險給自己投保,留給家人的一份保障,所以也被稱為愛與責任的保險。

* 平時開車多添加一份交通意外險,又便宜又實惠。如果愛運動建議附加意外醫療,小磕碰、大傷病都能用得到。

* 基本保障配置之後還有富餘,可以考慮瞭解年金險。現在正是年富力強賺錢最快的時間,但是賺得多花銷也大,存不下錢退休之後一年能拿多少真的不知道。從現在開始每年給自己存一點錢,退休之後每年有一份收入是很不錯的。


七彩鹿說保


初入職場的小白,錢並沒有特別多,因此買一份性價比的保險是首選。等工作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再換一份更全面的、價值更高的保險比較好。但目前小白應該怎樣選一份有高效性價比的保險呢?

明確保險不是萬能的,但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

初入職場的小白經濟能力並不高,因此可以選一份短期的保險,等經濟允許了再重新補齊,進行長期的配置保障。

從四大保險出發去分析應該怎麼配置。

我認為初入職場的小白,應該按以下的思路去對這些保險進行先後的配置。

  1. 醫療險。我們知道五險一金中有醫保,但是每個公司的醫保交法各不同,有的甚至有補充醫療保險,但有的卻沒有。因此,如果自己的公司福利中缺乏基礎的醫療保障,或者醫療保障中沒有額外的保險,那麼我們可以選擇購買一份商業性的醫療險,這樣的話到門診看病也能得到大額報銷。我想,初入職場的小白應該有或多或少的小病要花費,因此選擇商業性醫療險,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額外的醫療花費。
  2. 意外險。初入職場的小白,要避免意外的工作事件傷害。因此通過意外險能大大降低風險這種風險的出現。
  3. 重疾險。剛入職場的小白預算十分有限,想要獲得一份的重疾險可以優先選擇單次賠付較高的定期重疾險或者一年期的重疾險。到期後可以繼續續期,或者選擇轉換成時間較長的重疾險。
  4. 定期壽險。其實,剛入門的小白對壽險的需求較度較小,但是如果有能力的話,考慮配置一份未嘗不可。

目前,有很多保險公司都會給初入職場的小白定製專門的方案,有的方案甚至能以1000塊一年的保費完成四大保險的全覆蓋。

我建議你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出發,並進行多家保險的對比,綜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即可。


甜恬蘇


你好,首先你很有保險意識。恭喜你在這一刻已經領先部分的同齡人。

買保險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收入情況。如果在收入不是很穩定的情況,首先應該配置的是消費型意外險和百萬醫療險。這兩種保險的保費都相對較低,且交一年保一年,不會造成生活壓力。24歲一年保費只要300-400元,它能夠幫我們解決國家社保報銷後剩餘部分的問題。以防發生大病或意外導致經濟損失。另外可根據自己的職業類別增加一部分專項保障,保費相對較低,且保障更合理。

定期壽險和百萬意外險也是推薦的險種。為什麼呢?第一,便宜,24歲1000多塊擁有100多萬保障。第二,責任。現在生活壓力大,每個人都有早逝的風險,雖然說出來不好聽,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如果不幸突發疾病或者意外離開。保險公司所賠付的100多萬可以替自己繼續承擔起贍養父母的家庭責任。

任何保險保障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實際分析,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用。懂保險,找一姐!



保一姐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投保順序[可愛]

1.意外險 槓桿作用大,繳費少,保障高。年繳費100元保障高達幾十萬

2.醫療險 費用補償機制,遇到突發意外或者疾病就醫可以解決高額醫療費用問題。年繳費300元解決305萬醫療費

3.重疾險 可以選擇月交或者年交,根據自己經濟收入情況,保費支出不要超過年收入10%

4.理財險 經濟收入不錯的話,要開始規劃,養老和子教的支出。


唐山奕姐


職場小白投保攻略

按年齡來說

重疾+醫療+定壽+意外,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商業保險“標配套餐”!

按錢包來說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保費承受和持續交費的能力還不穩定,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重要性高】同時【保費便宜】的險種,比如“百萬醫療險+意外險”的搭配,或者“消費型重疾險+百萬醫療+意外”的搭配。

“重疾+意外”綜合卡單

一年一交,保費便宜,但產品不夠穩定

這種卡單很適合剛上班人群,一張卡單涵蓋了重疾、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醫療以及意外住院津貼,屬於“創可貼”型險種,實用性很高,單獨投保或者用來加保都很值得推薦!

買保險,量力而行

買保險需要有計劃,預算先行,不可盲目!

預算控制好,保險為你打工;保費超支,你為保險公司打工,影響正常生活品質。

TIP:保險投保是動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重要的是先有保障,然後根據經濟能力,後期進行加保或者選擇更適合的保險產品!


保而易見


先百萬醫療,便宜,一年一交,你現在的年齡四五百足矣。再配一款重疾險,只推薦終身型。因為年紀越大,患病風險越高。所以保終身很有必要。重疾是連續交十幾至二三十年不等,按照每年相同的保費。繳費期的長短各有利弊。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歡迎詳詢。


李樂天也叫奧利亞


你好,作為一位在保險行業擁有超過4年從業經驗的過來人而言,我的建議是購買消費型重疾險,消費型定期壽險,消費型住院醫療險。理由如下:

1、對於剛入職場的小白而言,收入有限,有時候能自己基本開銷都處理不了,即使有剩下一些,應該也不多。

2、消費型保險相對終身型保險,費率低,一個月一兩百就可以解決各種保險需求,如果購買終身型保險,一般一個月都要1000左右,對於手上預算有限的年輕人來說,負擔太大。

3、優先購買消費型重疾險和意外險,因為這兩種發生的概率相對較高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