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整裝公司是未來,可是大的整裝公司紛紛倒閉,家裝公司轉整裝有前途嗎?怎樣規劃呢?

宅立方整裝


各位好,我是屋顏,作為裝修領域從業者,我也來談談我的想法。

我的理解:整裝有未來,整裝公司大批倒閉有特殊性。

這些年大批量的整裝公司,來源這個行業的少,資本介入的居多。大家都知道裝修是大行業,裝修也是幾十年沒變的傳統行業。“這麼厚的肉,還是一幫土老帽幹著,進去隨便玩”,很多傳統公司不都是被這樣革了命?銀行被移動支付革命了,出租車被滴滴革命了,於是一幫資本家也想進去革命。

可惜,真沒有那麼簡單。現在有兩類整裝公司活得還可以,一類是本來就深耕行業,絕對熟悉行業的裝修公司;一類是本就是開發商、製造商等擁有優質上線資源的整裝子公司。

這也說明:家裝公司轉整裝公司肯定是可行的。能不能成功,要規劃的點還是很多的。至少得有:團隊思想向用戶服務思想轉變。材料供應商體系的建立。施工流程的調整。全案設計人才的培養等等。

借鑑這些相對成功的整裝公司,個人認為運行模式可以嘗試:第一:獨立現有的業務模式,一個企業兩套班子。以傳統的半包、全包裝修穩住客源,同時開展整裝業務拓展。方式可以是獨立店面、獨立設計施工團隊。第二:與開發商合作,完成特定小區或樓棟的整裝服務,甚至可以做為開發商精裝板塊的承包方。兩個點的目的都是風險最小化,保障正常企業運轉,再做小範圍啟動。

謹供參考。謝謝指正。


屋顏社


整裝公司是未來,第一15萬以下的裝修預算不叫整裝,也不是裝修機構的客戶,,主要是沒啥利潤,15萬以上的才是裝修機構的客戶,但不是大規模的,是精細化的小公司,打通行業上下游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家裝300萬一下的裝修,還需要那麼大的規模幹嘛?養一堆閒人,弄那麼大個場地幹嘛?一年幹3.4套就行了,做那麼多幹嘛?上面我指的裝修上下游是從形象建立,形象營銷,談單,到設計,到施工,到配套落地,到業主入住,不是找幾個個材料供應商就是打通上下游了,


憂傷的設計師


我只想說,不管家裝怎麼改革,都是在爭錢做大文章,在服務上做表面文章,網絡裝修能走多遠,恐怕是一時心血熱潮,共享單車都紛紛倒閉,那麼多的大裝修公司都倒閉,這裡面有各種原因。整裝公司扒掉皮分一下,就是家裝開發商,然後每一項成本分包,雖然用量多,但這也要每項分包商連本帶利做下去,最後幹活工人的工資只有等整裝公司交完活才能到手。如若有半點差錯,倒黴的是材料分包商和幹活的工人。

家裝本身是有發展前途的,就是怕老闆打著裝修旗號掙來的錢,去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整來整去,把裝修整黃,把材料供應整倒一批,把幹活的工人整倒一幫。


qzuser


談談自己的觀點,本人從學徒做傢俱開始從事裝修行業至今,對行業現狀來說是隨著用戶的消費升級及不斷的行業進化,無論是輕工輔料、半包、全包、整裝,在互聯網時代都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必將淘汰;只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的認知沒有跟上目前的節奏,更別說能把握明天的市場了。當然了,之所以大行業,小企業,是到目前為止沒出現一家像電商一樣的企業(也就是說行業的基礎設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即使市場上有所謂的互聯網裝修公司,也不過是在不停的試錯,根本沒有解決行業痛點的本質。


獵鷹236799024


整裝公司是未來,還是炒作概念還不一定,所謂整裝也只是木製品相關的整裝,並不是真正的整裝,個性化設計,泥工,漆工,款裝藝術裝飾等,這些有幾個所謂整裝公司能做到的。家裝本來就是一個小而全,小而美的中小行業,不太適合做大規模化的產業,所謂整裝也就是整合裝修各工種供應商而已,整合資源不好也一樣玩完。


一舟一楫


我是做建材的杜逍子,家裝公司走的是個性化,有專人負責專門的工地。而整裝公司走的是流水線。我見過的幾個做整裝的做的一灘糊塗,很多東西以次充好,質量低劣。


逍子聊家裝


我不明白家裝公司和整裝公司有什麼區別?除了它們的字。作者難道以為把床櫃子電器窗簾配齊了就叫整裝公司?家裝公司或者整裝公司或者個人承包商本來就做同樣的事情,作者的題目沒什麼討論意義。


周邊環境評論員


一提“整裝”就來氣…什麼叫整裝?就所有東西都是現場製作…現在哪個公司能做?市面上的那最多的“拼裝”把各廠家生產的東西拼在一起…拼的好還湊合,拼的不好就是各種問題…沒設計、沒品質…


瀾峰國際設計事務所


為什麼各類企業都在積極準備上家居整裝?

目前,家居整裝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知己知彼,要想對接整裝,我們首先要了解整裝。

{ 整裝路上的五路人馬 }

這裡小編先給介紹下目前參與下整裝這盤大棋的分以下五路人馬,其幡號分別是:流量型、資源型、供應型、技術型以及服務型。

{ 流量型:天貓、京東、蘇寧、國美、土巴兔、齊家 }

這類是大型互聯網家裝企業。它們的特點是有巨大的流量。呵,不錯,你也看到了,天貓、京東都在做整裝。而齊家網上半年剛在香港上市。

{ 資源型:萬科、碧桂園、恆大、綠地等 }

萬科旗下有家裝公司萬鏈、碧桂園旗下則有橙家,恆大則與知名品牌家居企業簽約,建立合作聯盟,以“拎包入住”的精裝房的方式殺入。

{ 供應型:尚品宅配、索菲亞、大自然、東鵬 }

這類企業是生產企業,嚴格來說只是整裝公司的供應商。但最近兩年它們也不安份,就是不滿足於供單品類家居產品。

要做全屋主材/傢俱供應。而且是以全屋定製的形式。


{ 技術型:點石、星藝、聖都 }

這個有點看不懂。何謂技術型?就是裝修的活做得好?就算吧。

{

服務+產品:百安居、靚家居 }

這個也有點看不懂。哦明白了,就是它們有研發特別好的主材包。比如靚家居,之前是賣傢俱的,現在搞整裝,掌控產品入口。通過整裝、軟裝、局裝、換裝、智裝五大類服務,挖掘客戶顯性需求。

同時,靚家居吸納東鵬、薩米特、新中源、大唐合盛、昇華等陶瓷品牌為整裝公司為股東,達成長期戰略合作。設計各種價格套餐的主材包供消費者選擇。

按下來,小編跟小夥伴們介紹下整裝全包、大包公司的運作模式:

裝修一套房子由下列費用組成:基裝費用(即輔料+人工)、硬裝主材費用、傢俱及軟裝費用。

1、基裝(輔料+人工即半包)費用多少由施工項目多少及數量多少、輔料品牌決定。

2、主材:是一套裝修花錢多的地一項費用包括牆地磚、地板、燈具、潔具、開關面板、櫥櫃吊櫃、廚房電器等幾十種主材。

3、傢俱軟裝:窗簾、飾品、傢俱等。

裝飾公司有所謂全包的整裝大包公司,就是包上述三項主材。另外,還有選半包公司,即只包輔料+人工,主材客戶自購自選。

整裝公司與主材供應商(經銷商)在財務上有月結、三月結、半年結等多種形式。最好的模式當然是現款現貨,但這肯定做不到。

我們應該謹防最壞的結款方式。即“先進貨、後付款”,且沒有合同硬約束。如果是這樣,那或許等於自己抱著一顆成定時炸彈。比如,去年,蘋果裝飾事件爆發,就有大批供應商被連累。

以下是2018年4月,億歐家居梳理了一批整裝企業倒閉名單,短短3年內,就已倒閉113家。在整裝如日中天的時候,這則消息猶如當頭一棒。所以,我們下面還是把這個表重發一次,請小夥伴們一定記住!

—— 大裝企崩盤的“四大誘因” ——

最近,騰訊家居總編輯、資深媒體人,依據自已10餘年跟蹤百餘家企業的採訪調研經驗。7月30日,在一次整裝論壇上發表題為“中國家裝行業患上的五大絕症”彙報演講,引發各界關注。

張永志認為,當前,整裝企業患的“五大絕症”是,妄想、跟風、失血、虛胖、虛榮。目前,全國幾十家裝企崩盤的誘因有以下四點:

企業自有資金不足

企業有意或無意地佔用了客戶和供應商、甚至是投資人的錢。家裝行業的特點是淨利潤不好,但現金流好,企業收到客戶和供應商的錢總會產生這是自己的錢的錯覺,從而盲目擴張。

重營銷,輕交付

企業沒有形成有效的供應鏈體系和交付體系,在營銷方面一流,但是交付末流。

擴張過快,人才管理跟不上

企業對分公司和加盟商既沒有提供有效的經營支持,又對其缺乏有效的管控,這說明企業本身的管理體系和組織建設不健全。

產品缺乏競爭力,盈利能力差

企業不注重自身的創新和管理,盲目模仿其他企業,對客戶和供應商缺乏起碼的尊重和價值傳導。

張永志總結說,整裝行業患上的五種“絕症”,本質都是由於某些企業老闆盲目自信、急功近利、對家裝行業缺乏敬畏造成的。

整裝/家裝:未來三大趨勢

最後,張永志認為,整裝/家裝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三點:

第一,家裝企業從服務型商業模式向產品型商業模式轉變。

產品型商業模式有幾大特點:有品牌、有產品、掌控價值鏈、有定價權。產品型商業模式下的家裝企業將精簡sku、整合供應鏈,打造自身品牌、進行標準化施工與服務管理。未來如果家裝企業不能向產品型商業模式轉型,貌似很難做強做大。

第二,未來3到5年,行業中會誕生一批過百億量級的全國性裝企。

筆者十分看好中國家裝行業,但是在一個幾萬億級體量的家裝市場中沒有出現一個百億級的全國性裝企,這確實是整個行業的悲哀。

第三,區域化與本地化的強勢家裝企業依然是行業的一支主力。

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地方性的家裝公司依靠高性價比的服務和良好的口碑,依然會是地方家裝市場裡一股強大的勢力軍。


德國舒爾茨漆官方


我們做全屋定製櫃子的,在蘇州上海地區。和正裝平臺合作必須要謹慎。正裝平臺利潤縮小的時候,為了生存會割韭菜。家裝1.0想法割業主。家裝2.0想法子割供應商。家裝3.0一起割。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