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五月天是偶像還是“信仰”?

沁嶼


五月天在我這裡,以前只能算是一個樂團,給我們讀書那時候帶來快樂吧了!由於時間的推移,他們樂團也支離破碎,各奔東西了,也沒有剛出道那時候那麼多粉絲喜歡他們了,因為音樂就是這樣子的,你沒有好的作品,就沒有好的價值,收入來源也漸漸地變少了,才會導致樂團散夥,沒有了那種對音樂🎶追求完美的衝動了,在說現在都是網絡社會了,歌曲的好壞,現在人的要求都很高了,不是什麼歌曲都能夠有很好的傳唱度的,過不了一年或半載,就會有新的好聽的歌曲出現,所以,做音樂🎶也是很難的,我在這裡祝五月天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歌曲,還能夠拿獎,喜歡的朋友點贊,謝謝了。[耶]


遂川更美好安公子


其實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永遠不能體會到一個人對於一個人或者是一件事的喜歡到什麼程度。有些人可能覺得藝人團體而已本質陌生人,可是你怎麼能替那些喜歡他們熱愛他們的人來作答呢。也許對於那些喜歡他們熱愛他們的人來說,這些藝人團體即是偶像也是信仰!我非常非常喜歡張藝興,這麼些年來,他就如同一個最熟悉的陌生朋友!我從高中喜歡他,一直到我畢業到現在參加工作!八年的時間不短不長,恰好是我從懵懂無知到現在成熟穩重。就像有些人喜歡手辦有些人喜歡籃球,有些人喜歡極限遠動,有些人喜歡舒緩的瑜伽,我所喜歡的就是藝人,是我難過時的慰藉是我無聊時的消遣,一看到他就能開心,為什麼不能用信仰來定義藝人呢?“你是我的光,我的方向,我的夢想,我的動力源泉”“我所有的偏愛和喜歡都只給你一個人 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你只要往前走,我們就在你的身後”這是前兩天張藝興直播連線時一位粉絲說的話,張藝興直播時也紅了眼眶,都認為粉絲之於偶像是單方面的情感過剩,不是的藝人也是粉絲的精神依賴!


君子偕老


我一直在想我聽的第一首五月天的歌是什麼,天使,初中,對,就是天使,那時候其實根本不知道搖滾代表什麼,對音樂的理解還停留在旋律是否合心意,可就是這樣,第一首五月天的歌加入我最喜歡的歌單,並一直保留至今。再後來慢慢的願意花時間去一首一首聽他們歌,ktv必點歌曲倔強,天使,知足,高中畢業和宿舍的好朋友一起嗨了好幾首五月天的歌,那時候高考的味道留在我們心裡的除了別離還有就是恐懼,我們怕考完試後大家再也不聯繫,怕考的不理想,怕所有隱藏在心裡的躁動不安,是他們的歌陪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枯燥難熬卻又不得不向前走的時光。畢業的最後一天我們嗨翻了,我記得我們幾個看起來“人模狗樣”的小淑女嗨翻了五月天的歌,如今,兩年過去,偶像變了,我們不再痴迷於五月天歌裡澎湃的青春,可仍然不可否認他們的歌陪我們走過了最不想忘掉的日子,無所謂他們的歌代表什麼意義


強哥乃強人中強人


我從初一開始喜歡五月天,今年大二了,最開始的時候,只是覺得他們是我的偶像,別人喜歡tf EXO的時候,我喜歡上了這五位大爺,(關於五月天與我,樓主感興趣可以翻翻我的主頁。。),後來初四和高二,我去看了兩次演唱會,我覺得有他們在我會很安心,我會覺得有人在陪著我,如果我說五月天是我的信仰,有人會覺得我矯情,但我還是覺得是五位大爺的音符和那股子不服輸,催你向前看的勁頭,成為了我的信仰,逼我進步,逼我高三不要懈怠,逼我在困難時不要放棄,逼我考級時不要鬆懈,所以,謝謝他們。

最後我想說,只要你喜歡五月天,我們就是好朋友。

私心附一張我阿翊團長


螞蟻666


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歡五月天的我來說,五月天已經成為了我的信仰,唯一的遺憾就是還沒看過他們的一場演唱會,我的初戀喜歡聽我唱的溫柔,所以每當聽到這首歌就回憶滿滿,五月天的歌,包括主唱阿信給我帶來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我也會帶著它們一起走下去


zx寫盡半生都是酸


是信仰,不管怎麼說在我走不下去的時候他們真的有安慰過我。 他們的歌總圍繞著夢想 、回憶、青春、朋友,我都沒有。但沒關係聽到他們的歌,讓我看到未來。 我相信我不會一個人在人海浮沉,我相信活著其實很好,我相信我會有我的第二人生



言以蔽之:通過一套完整系統的價值觀,形成了五月天的凝聚力,以及整個公司的向心力。 在相信音樂裡面,阿信是可以被稱作“老闆”的人。在一些人的理解中,阿信甚至是真正意義上的執行長。 我覺得阿信更像是我們理解的那種產品經理型CEO,喬幫主,扎克伯格,他會提出一個想法,然後讓大家去完成它。而他的影響力,來自他構建的世界。 而他有很喜歡事必躬親。比如,諾亞方舟的海報,是阿信自己設計的;《如煙》裡面,歌詞打到煙霧上的想法,是阿信提出來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這個工作狂,特麼是一個不睡覺的人。今年的just rock it巡演,每場他都要唱到《候鳥》才開嗓,友人開玩笑說:因為之前他都在後臺睡覺,睡著化妝,然後才醒來嗎…… 哦對了,阿信是一個氣場無比強大的人。反正……和他對視,我是受不了啊這人有一種要看穿你的感覺。


洋哥說事呀


這個要看對於你是什麼年代的人來說的。

現在的可能說00後90後,這些他們更喜歡的是肖戰。李現,薛之謙這些。年代不同。

隊伍60,70年代是四大天王。可能對於80後來說了解要多點。

偶像和信仰是不一樣的,偶像是說我比較喜歡你,欣賞你,崇拜你。而信仰是和你一樣,比你更好,像你學習進步。

對我我來說五月天更多的還是一種演偶像劇的人,他們的《突然好想你》,《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也都是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我們喜歡的不是五月天,而是歌詞裡的自己。




鬼魅就不媚


資深五迷一枚,這麼多年了當年的歌依舊在聽,依舊熱愛,每一首歌的旋律,歌詞的深度,在經歷社會的層層洗禮,當聽到倔強之類的歌曲,不由自主會哼著唱,因為心中一直都有夢想



西子柚子茶


五月天,不是偶像,是信仰

8個月的26場演唱會,每一場座無虛席的爆滿,每一場超過3小時,每一場超過2次的安可,每一場整齊的藍色熒光海,每一場幾乎每一首的全場合唱,五月天,不出意料的讓我又一次震驚。

有時候很羨慕臺北的朋友,有機會從168演唱會開始享受五月天的陪伴,可以買專輯聽他們最新鮮的校園,或許可以在午夜的誠品偶遇睡不著覺的阿信或者瑪莎,也或許會在某家快餐店看見喝著啤酒的怪獸石頭,幾乎每年都至少擁有一個晚上,能和五月天一起締造世界上最動聽的噪音。

我猜,大多人愛上五月天是在某個跌倒以後,或者,某個考驗之前。在青春中最美好的時光,從幼稚邁向成熟的路上。

我愛上五月天,是因為《花》。

那是一次演唱會上他們即興創作出的一首歌。那年,我高三,正在體驗人生中第一次拼搏的煎熬。

突然看到這首歌的MV,他們說,當風雨都過去,抬起頭看天空,不放棄,才能夠有感動;這一生這一次,為自己抬起頭,至少要,驕傲的盛開過。

一瞬間,淚流滿面。

我把這段話貼在書桌正對面的牆上,一抬頭,看見它,告訴自己,是一朵花,就要拼命盛開。

是這段話,這首歌,他們的CD,陪伴著我,走過高三一個又一個的關卡。

除了強有力的鼓點,吉它精緻的Solo,有生命力的詮釋,感染人的旋律,我更偏愛的是歌詞,不得不承認阿信看了很多書,你能想象出一個搖滾歌手抱著濃郁文學氣息的書坐在陽光下的場景嗎?不管是他的詞還是他的文字,你都幾乎無法辨別出,那是出自一個搖滾創作者之手。說阿信是最浪漫的搖滾詩人,一點都不為過。

從前一直不喜歡搖滾,在我的意識中,搖滾便是一個長髮的男子,揹著閃亮的電吉他,穿著破銅的牛仔褲,上面掛著一些金屬的鏈子,聲音從肺部發出來,極沙啞,三句以後便開始嘶吼,近乎咆哮。我很怕那種嘶吼,大腦彷彿會炸裂,我很討厭那種喧囂的感覺,只會讓我的悲憤更壓抑,聽過之後只記得其中充斥著髒字和憤怒,不記得曲調,不記得主旨。

很不懂,生活從很多角度看來都是美好而充滿希冀,那些人為什麼要把自己打扮得那麼頹廢。音樂是可以讓人幸福的東西,他們為什麼可以在音樂中找到那麼多不知從何而來的憤怒和不滿。

而幸好,我遇到了五月天,又幸好,他們不一樣。他們有約翰列儂的精神,他們的榜樣是披頭四,他們喜歡U2,他們的音樂,是關於和平和愛。無論你說他們是偽搖也好,說他們被流行 化也罷,他們就是最能搖滾我的人,是他們,在作品中無聲無息的將我震撼。

為什麼搖滾不能流行?為什麼搖滾不能溫柔的傳遞感情?為什麼搖滾樂手就不能拍廣告代言?為什麼搖滾人只能落魄不堪的守護自己不知謂何的原則?不,感謝五月天活在自己的價值觀中,他們讓搖滾變得流行,讓更多人感受到搖滾樂震撼人的部分,讓搖滾樂通過更多人的耳朵進入更多人的心臟,讓更多人因此而更愛生活、愛身邊的人、愛世界。

在他們的音樂中,我可以暢快的流淚,可以放肆的笑,可以默默的感動,可以淡淡的哀傷。

我相信他們眼中的世界,我相信他們通過音樂傳遞給我的信念,那麼,他們於我,是信仰,而非偶像。

五月天告訴我,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而非按照世人的有色眼光,世界即使汙濁,至少在我心中仍有塊尚未崩壞的地方。



我可是小腦虎


五月天這個樂團在1997年青年節成立,發源於臺灣台北市。五月天的前身是SoBand,是由四個師大附中學生組成,329野臺開唱的表演所以就改叫五月天,同時也把329當成五月天的成軍日。前三任鼓手分別是錢佑達、陳泳錩及濁水溪公社的鼓手Robert。目前鼓手為已解散樂隊whynot的鼓手-冠佑。截至2009年6月,奪下三座金曲“最佳樂團獎”,代表作《志明與春嬌》、《瘋狂世界》、《終結孤單》、《心中無別人》等。

在我心裡就是個偶像團體了,以前總是傻傻分不清楚五月天和信樂團,以為信是一個人[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