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又花25億,華潤萬家仍在“Tesco陰影”下

又花25億,華潤萬家仍在“Tesco陰影”下

資料整理/ 蘇珊 安琪

▼ ▼ ▼ ▼ ▼ ▼ ▼ ▼ ▼

突然的“賣身”消息,讓沉寂多時的英國老牌零售巨頭Tesco(樂購)重回聚光燈下。

2月25日,Tesco宣佈,擬以2.75億英鎊(約合25億元)的價格,向華潤集團出售雙方合資公司Gain Land的剩餘20%股權,交易將於本月底完成。

在一眾網友“不是早就賣了麼?”的疑惑聲中,Tesco徹底吹響了撤出中國的號角。

6年前,Tesco將中國135家門店交棒至華潤萬家手中,後者就此坐上了“超市一哥”寶座。沒想到,後續整合之路,頻頻遇阻。

與此同時,華潤萬家業績下滑、高管離職、關店陣痛等經營問題,接連不斷,“一哥”之位岌岌可危。

可這次全面掌舵Tesco中國業務後,華潤萬家能否如願擺脫此前的整合“陰影”,依舊是個未知數。

01 時隔6年,華潤再接盤Tesco中國20%股權

相較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商超,Tesco入華時間晚了許多。

2004年,Tesco收購頂新集團旗下25家樂購超市50%股權,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幾年,囿於和頂新集團爭奪控股權,再加上華潤萬家、大潤發等中國本土商超崛起,以及電商高速發展,Tesco錯失黃金擴張期。

2013年,Tesco中國業務累計虧損8-10億元,單店銷售額不到1.5億元。2014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再次下滑3.8%,是10年來最差一季。“賣身”,成了Tesco及時止損的不二選擇。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來源/樂購中國官方微博

2013年10月,華潤創業(華潤萬家當時母公司)宣佈出資220億港元,與Tesco中國成立合資公司Gain Land,經營大賣場、超級市場、便利店、現購自運及酒類專賣店等零售業務,雙方各佔80%和20%股權。

按照規劃,Gain Land將致力於整合供應鏈及客戶資源,銷售額預計達100億英鎊左右(約合950億元)。該項交易於2014年5月正式獲批,成為本土零售企業收購外資第一單,也是彼時中國零售史上最大一樁併購案。

時任華潤萬家CEO洪傑表示,外資企業的管理加上中國本土化企業的規模資源,不僅加強了雙方互補作用,也是中國零售巨頭和外資巨頭業務合併的重要一步。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隨後,Tesco中國所有門店更名為華潤萬家。有了Tesco的加持,華潤萬家2014年門店總數達4127家,覆蓋全國264個城市;銷售額1040億元,位列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連鎖百強超市榜單第一。

但屬於華潤萬家的高光時刻,也停在了2014年。往後,因與Tesco整合多有不順,加上自身經營策略不善,華潤萬家的風光漸漸消褪,Tesco也漸漸被外界所遺忘。

這次再因“賣身”迴歸公眾視野,Tesco給出的原因是,“進一步精簡非核心業務,所得25億元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事實上,過去五年,自新任首席執行官Dave Lewis上任,Tesco便一直推行“精簡策略”——減少非核心業務以提高盈利能力,投資重心重新回到英國本土市場。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為此,Tesco相繼出售了韓國的Homeplus業務、土耳其的餐館Giraffe和雜貨Kipa業務。

2019年則宣佈對亞洲業務進行戰略評估,考慮出售泰國和馬來西亞業務的可能性。即使東南亞是Tesco旗下增長最快的區域市場,在泰國和馬來西亞共有2000餘家門店,僱員人數達6萬。

在正式退出中國之後,Tesco的國際業務將聚焦在歐洲,包括捷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文尼亞。

這邊,Tesco套現離場,十六年中國沉浮劃上句點;那邊,華潤萬家新的整合大戲,或才剛剛開場。

02 華潤萬家能否走出“Tesco陰影”?

時間回到6年前,一個是本土零售“國家隊隊長”華潤,一個是全球零售巨頭Tesco,大佬“聯姻”,看點十足。後續劇情怎麼走,外界翹首以待。

自2014年開始,在CEO洪傑主導下,華潤萬家採取了一系列整合措施:

  • 門店改造:縮減面積過大的門店,把2萬平米減至1萬平米,提高坪效;優化商品結構,去掉家電和服裝,加強生鮮和暢銷的個性化產品,等等;

  • 關店止損:關閉Tesco部分業績不佳的大賣場門店,保留小店業態“樂購express”和購物商場業態“樂都匯”;

  • 後臺整合:打通會員系統,統一供應商採購,擴大規模效應,提升供應鏈端談判能力,節省成本;


  • 試水電商+自提業務:上線電商平臺“e萬家”,升級樂購express品牌,成為“生鮮+餐飲+電商自提櫃”的綜合小業態。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來源/樂購中國官方微博

不料,這一輪整合效果遠不如預期。要把Tesco這個擁有135家門店、2.5萬名員工的外資大塊頭一口吃下,決不是件易事。

一方面,Tesco鉅虧的業績,直接導致華潤創業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2014年設立合資公司後,華潤創業出現了9.06億港元虧損,另外還撥備6.4億港元用作關店,使得其全年核心利潤由盈轉虧13.6億港元。

為了不拖累其他業務,華潤創業不得不將營收佔比近八成的零售業務,剝離給母公司華潤集團,徹底轉型成一支啤酒股,於2015年9月更名為華潤啤酒。

另一方面,整合過程中,華潤萬家被指通過關店裁員來扭虧Tesco業務,“整合不利”的負面輿論一直不斷。

2014年,華東區域4家Tesco率先被關閉。洪傑對外表態,“零售業關店屬於正常經營的一部分,屬於對過去經營行為的一種糾正,就像快消品企業每年推出很多單品、也淘汰一些單品一樣”。到2015年,華潤萬家各類型門店銳減727家。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關店的同時,裁員風波迭起。2015年6月,華潤萬家在華南地區實施“店長輪崗計劃”,引發Tesco店長、員工集體抗議,門店甚至出現“華潤欺壓樂購員工”等標語。隨後不到兩個月,北京Tesco閉店又因補償問題陷入爭議。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給員工調崗、不滿意就離職等做法,具有變相裁員之嫌,根本目的是節省人力成本。過去沃爾瑪、家樂福等也發生過類似的用工合同糾紛。

不久後,“併購後遺症”蔓延到了高層。2016年2月,曾經主導Tesco併購的“大功臣”洪傑被免去華潤萬家總經理職務,被外界看作是整合不順的實錘。

至此次交易前,高管離職、閉店操作,已成了華潤萬家的常態之一。據商業地產頭條查詢,華潤萬家近幾年關閉或託管門店中,大都為原先Tesco門店。

在行業分析師蘇珊看來,華潤萬家與Tesco整合不順,固然有文化、管理等磨合不夠的問題,亦有行業洗牌、底層邏輯的原因。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2011年之前,藉著國企母公司的資本優勢與香港超市運營的經驗,相繼併購萬佳百貨、蘇果超市、中山百惠超市、無錫永安超市等地方龍頭後,華潤萬家迅速壯大成為國內零售企業排頭兵。

但到2014年與Tesco合併時,受電商衝擊,外資商超的大賣場業態已至魅力退潮期。與此同時,以永輝超市為代表的本土民營超市,憑藉生鮮品類差異化競爭逆勢崛起,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處在行業變革期,華潤萬家關店之舉,是在“減負”。根據CCFA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華潤萬家相繼關閉510家、710家、173家門店,聯華超市、家樂福等門店規模亦明顯萎縮,沃爾瑪、大潤發擴張緩慢。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來源/華潤萬家Vanguard

某種程度上,關店意味著剝離部分不良資產,優化業務結構。大賣場“減負”之後,華潤萬家開始押注高端業態和小業態,加速精品超市blt和Ole'、便利店V>nGO、便利超市樂購express擴張。

現在,Tesco徹底退出了,華潤萬家的整合大戲要如何重啟?會否重蹈覆轍?畢竟,當下的商超爭霸賽已經進入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時代。

互聯網巨頭與傳統零售企業開始從資本、戰略、經營層面加速融合,以大數據驅動的新零售業態大行其道,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商超以及社區小業態崛起,並迅速佔領消費者心智。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來源/華潤萬家

這一階段,華潤萬家的“整合路”,需要同步配合著新零售改造進行。目前,華潤萬家已相繼與騰訊、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牽手,並於2019年推出全新品牌“萬家MART”,同步上線自有APP,打通會員體系,支持線上配送業務。

但現在這步棋,華潤萬家相較同行已經慢了一些。

大潤發、永輝、沃爾瑪等傳統商超早已加入阿里、騰訊陣營,接受大數據改造,並迭代出更多精選小店型。華潤萬家加碼的高端小業態原本就有BHG Market Place、lesuper等傳統精品超市對手,現在還要面臨盒馬、每日優鮮等自建騎手團隊的線上玩家。

如此看來,來自整合的壓力,外加競爭對手的瘋狂猛撲,華潤萬家想就此抹去“Tesco陰影”,道阻且長。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華潤萬家一哥保衛戰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