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木中珍品不仅稀少千年难长大还会长回去,又称木中君子——黄杨木

黄杨木】,有“木中君子”之称,其生长习性和木材特性被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有人说它不怕火烧,有人说它遇闰年不生长甚至缩短,其木制品被视为百毒不侵、镇恶辟邪的吉祥物。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我们常见的黄杨木作品多为小件的工艺品,基本上没有大件雕刻成品。记得有一位先生在看到黄杨木根雕作品后对黄杨木的质地赞不绝口,连说如果是大件的黄杨木就好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木中珍品不仅稀少千年难长大还会长回去,又称木中君子——黄杨木


【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

黄杨木雕“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 (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似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

木中珍品不仅稀少千年难长大还会长回去,又称木中君子——黄杨木


到了晚清,黄杨木雕才发生从娱神到悦人的根本性转变。那时候黄杨木雕发展为案头工艺品,成为摆设、欣赏的艺术佳构。但其地域文化精神仍渗透于作品之中,折射民俗心理的戏曲人物、宗教人物是表现的主要题材,反映地域乡风乡情的作品则明显增多。如1915年,当时最有影响的黄杨木雕艺人朱子常,以乡土味浓郁的佳作《捉迷藏》,在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获得二等奖。这件作品,以7个孩子在亭阁前旷地上玩捉迷藏游戏的情景,把稚童情趣乡村风味表现得淋漓尽致。1929年,黄杨木雕著名艺人叶阜如的作品《牧童骑牛》。木雕雕刻的是一牧童在牛背上横吹竹笛,老牛俯首悠闲地觅食,体现了一幅恬美的乡村田园小景。创作这些作品时,朱子常已过不惑之年,叶阜如更是年届60。日常生计的艰辛,创作探索的艰难,并没有消磨他们对乡土的挚爱和对农耕生活的眷恋,他们骨子里的田园本色,使之对黄杨木雕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精神有独到的把握和表现。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独辟蹊径,别树一帜,能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上获得行家的肯定,屡获大奖,使得黄杨木雕这一地方特有工艺,从偏僻的乐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木中珍品不仅稀少千年难长大还会长回去,又称木中君子——黄杨木


【鉴别】

一、纹理细腻,质地坚韧,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雕刻材料而得名的。黄杨木纹理细腻,质地坚韧,适于雕刻高档工艺品。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生长在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之间,黄杨木树种成材时间长,且资源日渐稀少,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因黄杨木雕刻材料难得,一些造假者就用一些木质色泽相近的其它木材或树根冒充黄杨木。黄杨木的生长周期长于其它树种,一根直径15厘米的黄杨木断面,可以看到细密的数百圈年轮。而其它木料的年轮粗而稀,最多不过几十圈。黄杨木的色泽天然黄润温厚,其它木料(包括染色木料)的色泽飘浮发涩。黄杨木因生长缓慢,区型木材罕见,也是区别于其它木材的重要特征。黄杨木的木纹特别细腻,用手触摸光洁滑润,其它木材无可比似。黄杨木的木质坚硬,其它木材的木质比较软,用硬物轻轻刻画即可区别。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木中珍品不仅稀少千年难长大还会长回去,又称木中君子——黄杨木


二、自然存放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

黄杨木雕在存放中会自然变色,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有经验的收藏家根据色泽深浅和包浆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作品的年代。常见的黄杨木雕作旧,是用一种“油麻色”染制而成的,这种作伪的色泽不自然,没有包浆,鉴别时可用棉签沾少许香蕉水擦拭,赝品会出现掉色,而自然变色的黄杨木不会掉色。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黄杨木雕作品经历一定年代后,如果保管不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作品一旦腐朽或残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完好无损者自然就弥足珍贵了。

三、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

由于受社会和民族历史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受到民间文化的直接浸熏,几百年来黄杨木雕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元代的黄杨木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动传神,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写实;而明代的黄杨木雕作品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又突出了写实自然、简洁和不重细部,造型更加严谨,并追求精美细致;清代是黄杨木雕的繁荣时期,这时开始了强调艺术造型与写实相结合。清中期清内庭造办处领衔创作出一批人物造型逼真、神韵自如,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精品。清末,民间的黄杨木雕名师也佳作迭出,温州雕刻名师朱子常的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朱子常的作品被民间广为收藏,流传和仿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