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線戰“疫”黨旗飄揚」守初心,顯本色——退伍書記的抗疫阻擊戰

紅網時刻慈利2月28日訊(記者 楊玥妙楠 通訊員 何美芳 張琦 楊姣)2月5日,慈利縣義工協會黨支部書記、協會負責人吳猛帶領黨員及志願者前往杉木橋鎮沅峪村開展“抗疫四送”活動,村支部書記說:“2018年重陽節來慰問我們村老人,花費了7萬多元;2019年9月為村裡的特困戶開展募捐活動,送來1萬多元,還組織志願者給他洗腳、打掃房間衛生、清清洗衣物;今天,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又來為村裡15名湖北返鄉人員和村委會送來口罩、牛奶、飲料和慰問金。你們時刻想著我們,太感謝了”。其實,這只是吳猛在疫情防控期間的一個工作縮影。

大年三十吃了團年飯,吳猛看到新聞不斷爆出肺炎疫情,便坐立不安,思考著在這非常時期,不給國家添亂的前提下,可以做些什麼?當看到縣委組織部、縣文明辦、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發佈的文件後,吳猛立馬想到,這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民眾恐慌,甚至有很多人以訛傳訛,造成社會不穩定,所以首要任務是疫情宣傳工作,要告知民眾不聽謠、不信謠、不傳謠,正確認識疫情。在確定重點工作後,吳猛便一個一個電話打給協會黨員和主要骨幹成員,動員他們參加,組建了一支疫情防控黨員志願服務隊。

自疫情爆發以來,吳猛已經連續12天帶領15個分隊、300多名黨員和志願者行走在街道社區、鄉間小路上,通過高音喇叭、移動音響、發放宣傳單頁等方式全方位、全覆蓋進行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動員黨員、會員及志願者募集愛心資金1萬元捐贈給慈利慈善總會,採購八寶粥、罐頭各50件、口罩300個用於慰問長張高速慈利東、慈利西交通卡口抗疫一線工作人員與貧困老人,還有采購的1000個口罩在路上。他說,“雖身在慈利,但心繫武漢,雖然不能像醫生一樣請戰去前線,不能像工人請願去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沒有菜農那麼多的蔬菜去支援武漢,但我們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向有需要的群體提供服務。努力做愛心捐款的帶頭者,做疫情知識的宣傳者,用實際行動支持我縣的疫情防控工作”。吳猛的父母80多歲高齡,小女兒3歲半,早出晚歸的他這段時間都無暇陪伴照顧家人,自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父母已經很多天沒看到他了,小女兒每天打電話問,“爸爸,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來”。吳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舍小家為大家,積極發揮退役軍人勇擔當、敢作為的先鋒模範作用,用真實行動詮釋著“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品質,展現了新時代退役軍人的風采。

吳猛,1989年3月在南海艦隊服役,1992年12月退伍返鄉,2016年初創辦慈利縣義工協會,4年來協會沒有專項經費,請不來專職工作人員,他一個人默默地堅守著,堅守著在藍色海洋許下的初心。很幸運,他身後有一群支持他的大愛之人,無論什麼時候,他們都不畏嚴寒、不辭辛苦、甘於奉獻、團結一心、共抗疫情,跟隨吳猛一起構築公益航船,滿載大愛遠航。慈利縣義工協會千名會員,還依然在各自抗疫路上不停的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