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1

公元1205年,宋寧宗改年號為“開禧”。

這個年號大有講究,是把宋太祖的開寶和宋真宗的天禧合二為一。宋太祖開疆拓土,宋真宗擊退了遼國,穩固了中原。因此,開禧這個年號,釋放出南宋恢復中原的強烈信號。

當時,南宋當權者是韓侂冑。他總攬軍政大權,正在籌劃建立一番蓋世功名。

說起韓侂冑,那是相當有來歷的人物。他是一代名相韓琦的後裔,是宋高宗皇后吳氏的外甥,是宋寧宗皇后韓氏的叔祖。

在擁立宋寧宗繼位的紹熙內禪中,韓侂冑憑藉內戚的身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論功封賞的時候,他卻被排斥在核心權力之外。

韓侂冑不是等閒之輩,他掌握了最有話語權的臺諫部門,利用臺諫的彈劾之權,對宰相趙汝愚發起攻擊。

趙汝愚與道學宗師朱熹互為羽翼,御史們彈劾那些道學官員相互勾結,圖謀不軌,並把道學斥為偽學。韓侂冑佔據了黨爭的制高點,政敵們紛紛落馬。這就是著名的慶元黨禁。

從此,韓侂冑如日中天,掌握了朝政大權。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2

不過,韓侂冑也很頭痛。慶元黨禁打擊了政敵,也導致他在士林中的口碑不佳。

還有,他雖然位極人臣,卻沒有什麼功勞可以服眾,屬於官大功小威望低。

而吳太后、韓皇后先後去世,他失去了宮內的奧援。新封的楊皇后頗有心機,韓侂冑反對立她為皇后,這當然令她不滿。

如何樹立威望、把控大權?韓侂冑決定放大招,出兵北伐,收復中原,建立不世之功勳。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3

韓侂冑是搞輿論戰的高手,成大事必須佔據輿論的制高點。

他為韓世忠修廟,追封岳飛為鄂王,把秦檜的諡號改為謬醜。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主張北伐的聲音迅速在朝廷中佔據上風。

但這還不夠,畢竟金國給宋朝留下太多慘痛的記憶,金軍強大的戰鬥力,令很多人心有餘悸。親信給韓侂冑出的計謀是,一定要在朝堂之上,大說特說金國的困境,以樹立北伐的信心。

這一招非常管用。金國內外交困的消息紛紛傳來,大臣們都認為金國已經處於苟延殘喘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主戰派越來越覺得應該抓緊機會,迅速出兵,北伐必然大獲全勝。

葉適主張“備成而後動,守定而後戰”,反對倉促出兵,並拒絕擬定出師詔書,結果他被韓侂冑趕出朝廷。

李壁也主張穩健行事,這引起韓侂冑的不滿,他只好改為迎合。李壁迅速被提拔為禮部尚書,負責擬寫出師詔書。

順便說一句,李壁的出師詔書寫得非常好,其中有這麼兩句:

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

人心助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

搞好輿論宣傳,不能只在朝堂之上,還必須得有詩詞界的意見領袖。利用他們的詩詞,把輿論推向高潮。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4

劉過是南宋詞壇頗有名氣的人物。他屢試不第,沒有當過官,不過他是堅定不移的主戰派人士。

劉過性格疏狂,能言善辯,經常滔滔不絕地談論如何用兵、如何北伐,聲稱“中原可一戰而取”。

他成為了韓侂冑的座上賓。聽說韓要北伐,他十分興奮,寫了好幾首激情澎湃的詩詞,例如這首《清平樂》:

新來塞北,

傳到真消息。

赤地居民無一粒

更五單于爭立。

>>>
維師父鷹揚,

熊羆百萬堂堂。

看取黃金假鉞,

歸來異姓真王。

上闕是說金國已經千瘡百孔,底層飢寒交迫,上層四分五裂。下闕是說南宋形勢一片大好,領導(韓侂冑)雄才大略,軍隊雄兵百萬。最後,他還展望了北伐勝利後的慶功場面。

韓侂冑過生日,劉過又寫了一首《西江月》賀壽:

堂上謀臣尊俎,

邊頭將士干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

“燕可伐歟?”曰:“可”。

>>>

今日樓臺鼎鼐,

明年帶礪山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

不日四方來賀。

這首詞的意思是,朝堂有能臣,邊關有猛將,宋朝北伐,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勝利之後,我們共唱凱歌,看四方來賀。

這兩首詞,確實大快人心,稱得上詩詞中的爽文。估計連韓侂冑看了,都會熱血沸騰。

不過,劉過除了一腔熱血、一杆健筆、一堆道聽途說的消息,對本朝的政治軍事,以及金國的政局,幾乎一無所知。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5

韓侂冑更看重的,則是詩壇另一外大咖,陸游陸放翁。

陸游的一生,自始至終都在為恢復中原奔走吶喊,加上他在詩壇久負盛名,成為主戰派真正的意見領袖。

陸游被召入京城,此時他已經年近八十。陸游對韓侂冑打壓道學十分不滿,不過北伐這杆大旗確實有效,他轉為堅定地支持韓侂冑。

韓侂冑的私家園林落成,陸游為他撰寫了《南園記》。韓侂冑過生日,陸游為他寫詩祝壽,其中有這麼幾句:

問今何人致太平?

綿地萬里皆春耕。

身際風雲手扶日,

異姓真王功第一。

詩文不似劉過那麼輕狂,但是對韓侂冑的歌頌明顯過分。

陸游的很多詩令人感動,比如“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報國之情,拳拳切切。

但是,他還有一些詩,未必經得起推敲,比如“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他總幻想南宋大旗一舉,中原人民就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陸游認為金國“中原蝗旱胡運衰”,稱頌韓侂冑“身際風雲手扶日”。總之,金國國運已衰,中原百姓期盼王師,韓侂冑文韜武略,必能收復中原,建立蓋世功勳。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6

1204年,辛棄疾奉詔入京,陳述他對北伐的看法。辛棄疾的觀點,必會得到朝野兩界的重視。

辛棄疾是從金國起義渡江南來,對金國情況相對熟悉。從以往的經歷看,他有軍事才幹,有組織能力,有作戰經驗。

辛棄疾是堅定的主戰派,認為“金國必亂必亡”,宋朝應當及早備戰。他旗幟鮮明地贊同北伐,這讓韓侂冑大喜過望。

但辛棄疾並不認為金國不堪一擊,中原唾手可得。相反,他一貫主張長遠規劃,不可無謀浪戰。

辛棄疾被派到軍事重鎮鎮江,在這裡,他對金國的政局以及宋朝的軍力瞭解更多。面對朝野輿論過度樂觀,他深感憂慮。在北固亭,他寫下那首千古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在一片大幹快上、速戰速決的歡呼聲中,辛棄疾的憂慮與大氛圍格格不入。他也很快遭到彈劾,又一次罷職回家。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7

韓侂冑是權鬥高手。在權鬥中,他發動輿論戰,佔據制高點,然後打擊政敵,屢屢得手。

在開禧北伐時,他依然把權斗的思維,用到戰爭動員上。

效果似乎不錯,從官場到民間,輿論迅速形成統一,那就是形式大好,速戰速決。到最後,連韓侂冑也沉醉在“看取黃金假鉞”、“異姓真王功第一”的美夢之中,在建功立業、時不我待的迫切心情中,匆匆開啟了北伐戰爭。

戰爭開始了!宋軍的進攻沒有幻想中的摧枯拉朽,反而遭遇金兵頑強的防守和犀利的反擊。

戰事不順,韓侂冑又匆忙派人求和。金國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懲辦戰犯,韓侂冑想拿鼓動自己出兵的蘇師旦等人交差。當聽到金國“欲得太師頭”時,他勃然大怒,只好繼續交戰。

不過,已經晚了。速戰速決的美夢破滅,韓侂冑的威望已經跌至谷底。而金國開出的和議條件,又推動了以楊皇后、史彌遠為首的倒韓聯盟迅速形成。

韓侂冑在上朝的路上被暗殺,他曾經的親信蘇師旦也被處死。韓、蘇的兩顆人頭,被南宋使臣送到了金國的朝堂。


8

開禧北伐在一片歡呼聲中開始,而是一地雞毛中收場。

在這場倉促的軍事行動中,權力引導著輿論,輿論裹挾著權力,最後,一起墜落深淵。

宋軍傷亡慘重,還不得不增加對金國的歲幣。韓侂冑被砍頭,他的班底在戰爭中慘敗,又在戰後被追責。而擬定《出師詔書》的李壁,轉身成為謀誅韓侂冑的成員之一。

劉過的“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淪為笑柄,陸游的“身際風雲手扶日,異姓真王功第一”,則成為他詩壇生涯的一個汙點。

唯有辛棄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詞句,在一片喧囂的聲音之中,顯得多麼清醒,多麼勇敢,又是多麼稀缺。

開禧北伐為什麼淪為一地雞毛?一場權力與輿論相互裹挾的戰爭動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