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阮元和林則徐:清代兩位第一人的交往2——一座石屏開境界


   阮元學富五車,著述等身,研究領域極其廣泛,凡歷算、輿地、金石、文字、校勘、訓詁、方誌、詩詞無不涉及,他在大理石的推廣收藏鑑賞方面亦可謂巨匠。近代張輪遠在《萬石齋靈巖大理石譜》中贊曰:“阮文達公總制滇黔,曾親至點蒼,認大理石為天然石畫,非筆墨所能造成,乃極力揄揚,各加品題,著為《石畫記》,於是大理石之名始大著,其後輸入內地漸多。”可見阮元對雲南大理石的所作貢獻。

阮元和林則徐:清代兩位第一人的交往2——一座石屏開境界

  道光十五年(1835年),阮元由雲貴總督入都,以《孤山梅石圖》石贈送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林則徐獲此佳石,喜出望外,並回信致謝:

  荷瓊瑤之寵錫,真過百朋;欣水墨之紛披,須論萬里。惟此煙雲吐納,本蒼山靈秀之鐘;況乎樹石蕭疏,繪孤嶼橫斜之影。憶杭郡久開節鉞,即逋仙亦在帡幪。當年攬勝名區,探梅寄興;此日系懷舊部,琢石成圖。割翠綠之千重,肖丹青之一幅。登諸棐幾,恰疑鷲嶺飛來;障以湘簾,似有鶴聲遠至。出嫏嬛之仙館,清供彌珍;慙和靖之宗風,俗塵難浣。

  林則徐首先表示深深謝意,贊其“煙雲吐納”、“樹石蕭疏”,然後由梅花的“橫斜之影”,寫到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的林逋,最後則表示自己慚愧沒有逋仙的風致。“慙和靖之宗風,俗塵難浣。”此句可用林則徐題林處士祠聯為之作註解:

  我憶家風負梅鶴;

  天教居士領湖山。

阮元和林則徐:清代兩位第一人的交往2——一座石屏開境界

阮元和林則徐:清代兩位第一人的交往2——一座石屏開境界

  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一》在記述阮元贈林則徐“孤山梅石圖”後贊言:“於此想見老輩風流,雖贈答間,亦有雅人深致。”

  阮元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自然知道阮閱《詩話總龜》裡“孤山梅”的典故:林逋隱於武林之西湖,不娶無子,所居多植梅畜鶴,泛舟湖中,客至則放鶴致之,因謂妻梅子鶴雲。而且阮元先後任浙江學政和巡撫,在杭十二年,修繕名勝和疏浚西湖,西湖至今還有阮公墩。以“孤山梅石圖”命名,本身就極富有詩情畫意,讓人浮想聯翩。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的清逸風姿和高潔品質,是阮元與林則徐一生傾慕併為之以榜樣的。我們從兩位創作的詩詞中可以窺見一斑,今各錄一首,與君共賞。

  阮元《遊黑龍潭看唐梅》其一:

  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

  香吹蒙鳳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

  玉斧曾遭圖外劃,驪珠常向水中探。

  秖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

  林則徐《賀新郎·題潘星齋畫梅團扇顧南雅學士所作也》

  驛使曾來否?正江南小橋晴雪,一枝春透。誰向故國新折取,寄作相思紅豆。休錯怨丰姿清瘦。數點花疏繞冷韻,待宵闌獨鶴來相守。香雪海,漫回首。

  合歡扇在君懷袖。最多情團團月明,邀來梅友。不待巡簷頻索笑,已共臞仙攜手。且漫擬逃禪楊叟。但按醉花陰一闋,問幾生修到能消受?紙帳底,夢迴後。

阮元和林則徐:清代兩位第一人的交往2——一座石屏開境界

  阮元有《作石畫記題以三十韻》,其末曰:“滇少詩畫友,得友在石中。舊交久零落,嘆息感於衷。豈無新交遊,自顧嫌龍鍾。宜此特健藥,與之相磨礲。更如與談理,點頭向生公。我固愛石友,石亦依雲翁。”言為心聲情相通,阮元以自己所愛之物,贈與知己,更顯其真情厚義,也難怪林則徐銘記難忘。這正是:

  一座石屏開境界;

  兩公心鏡鑑情懷。

阮元和林則徐:清代兩位第一人的交往2——一座石屏開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