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現在小散戶養豬可行嗎?

百花摺扇


農村小散戶養豬。

在村一邊我家有一房子30多平方米,改建成三小豬欄,門口留點空間存放飼料,大約能養豬的30平方米,按一平方養一頭豬,只能養30頭,豬欄裡面裝上豬吃的自來水咀,二十四小時都有水喝。

經豬場朋友介紹,決定養三元白豬,50斤重的豬苗防疫都已做完成,當時,豬苗40斤等於500元,超出一斤是7元,50斤的豬苗是500元加10斤70元等於570元。主食是玉米粉百分之五十、豆粕、麥皮,餐廳剩飯剩菜,攪拌投餵,一天沖洗豬舍二次喂二次。

養了四個多月出欄,平均每頭260斤,價錢是7.8元,成本每頭豬豬苗6百多、飼料7百多元至8百元,利用剩飯剩菜省飼料成本,新豬舍養豬總算成功。後來有損失一、二頭是正常的事,經歷過幾年的飼養經驗,學會處理病症。

二年出欄5次大豬,平均下來每年賺三萬元左右,比打工輕鬆點。養了十多年,一場非洲豬瘟結束了養豬業。





林振溜


因為環境問題,咱們國家從去年就禁止散養家禽,家畜,我們山東這塊很多散養戶豬圈都強行拆除,豬都處理了。要想養豬,必須規模環保才行,而且必須要辦理合法手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這合格證是由獸醫主管部門審查合格才發給的,審核通過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要講選地。飼養場應遠離生活,居民小區,為防止汙染,必須遠離飲用水源,公路,鐵路交通幹線。

其次是建築設施。養豬場要建有圍牆,生產區和生活區隔離分開,要建有消毒池消毒設備,汙水汙物處理設備,患病動物分離的隔離舍。最後要按規定建立檔案,檢疫用藥等等要記錄,規模化的還要配備獸醫。

小散戶養豬已經被市場和國家淘汰了,建一個規模設備完善的養豬場,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對一般散養戶來講,風險太大,許多人都在轉型或尋找新的出路,可以考慮加入合作社或者與公司合作,散戶只負責飼養,公司提供種豬,疫苗,豬長成後公司回收銷售,很省心風險小,自己能力有限,抱著公司大腿還是可以吃點肉的。

現代個人養殖市場空間變小了,如果可以還是想想別的出路吧!


新農大視野


小散戶養豬不但是以前可行,現在可行,以後還可行。因為國家並沒有規定不準散戶養豬。除非是禁養區和環保不達標。根據調查,到目前為止,規模戶以上的生豬出欄量佔總出欄量的50%。說明散戶還有一半市場。而中國又是一個豬肉消費大國,養豬是一個永遠不倒的行業。養豬大企都在積極擴張,這又說明養豬是個掙錢的行業。

市場雖然是有了,下一步看散戶怎樣養。根據2018年中國生豬量化推演分析:從2018年到2020年中國生豬市場生豬上市量還會緩增。養豬風險加大。但這並不等於所有養豬人都會賠錢。關鍵還要看管理技術和對生豬市場行情走勢的判斷。2014年是養豬人賠錢之年,大部分規模戶每頭豬虧損50元到200元不等。有不少大養豬戶倒了。而有的散戶管理好的不但沒賠錢還有微利。2016年是金豬年,有的管理水平不好,也沒掙錢。在我附近有好幾家在2016年竟然沒豬可賣。就其原因是在2014年賠怕了,害怕再賠,這是對市場估計不準造成的。

從你問的問題判斷你很可能是沒養過豬又想養豬的農民朋友。如果你現在沒有其它行業可做,養豬掙個打工錢還是可行的。我建議你先少上點種母豬,一邊飼養一邊好好跟附近人學習。沒事多上上網學學養豬新技術。以後凡是養豬朋友都離不開戶聯網。等過了兩年,你的養豬技術也學的差不多了,豬市行情估計也好了,你再擴大產能。


山野50


以當前的環保政策和養豬行業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來看。不建議小散戶新建養豬場。如果看好養豬行業建議可以考慮加盟公司加農戶的模式。理由如下:



1,根據目前政策倒向與養豬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未來肯定是集約規模化。

2,隨著養豬行業的逐漸成熟,未來養豬行業的競爭肯定越來越激烈。市場成熟了,那麼競爭就大了。競爭上來了,那未來誰的養殖成本低就能生存下來作為小散戶不管是技術設備遠遠是競爭不過大公司,大企業的。飼養成本比不過大企業。成本肯定高。在未來可能存在的價格戰當中。小散戶肯定會被市場淘汰

3,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未來農業將是健康生態養殖的理念。小散戶資金跟不上,有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4,綜上跟公司合作養殖,可以解決以上小散戶的短板。當然跟公司合作利潤也會低但好在不用承擔過大的風險

最後與其在這裡問養豬還可行嗎?還不如在當地多瞭解當地的解養殖政策。畢竟每個地方的政策不一樣

如果政策允許,不是在國家劃定的禁養區內養殖。還是可以的。咋們小散戶可以做好長期規劃,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做大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