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你的爱情里,藏着你的童年

你的爱情里,藏着你的童年

恋爱的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情侣。
而是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

今天偶然间看到一句话“恋爱不只是两个人现在的舞蹈,还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聚会上认识的一个小姐妹小琦。

小琦今年26岁,谈过3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并且每次都超不过3个月。

她说,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问对方“我们会不会永远在一起?”

“你会不会永远爱我”这样的问题。并且,如果对方回复信息稍微慢一点,或者看起来不高兴,她就会忍不住想:他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久而久之,对方实在受不了了,便离她而去了。

可是,她自己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不断重蹈覆辙。并且常常觉得,也许这辈子要孤独终老了吧。

可是,她的心底是非常渴望爱情的。

你的爱情里,藏着你的童年


那些记忆模糊的伤,仍在潜意识里影响你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其实都是原生家庭的缩影,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又久远的。

而许多研究证实,一个人在其成年早期的亲密关系状态受个体在原生家庭所形成的依恋风格影响极大。

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这一概念源于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提出的。

区别于个体成人后所组建的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个人出生后被抚养长大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

萨提亚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和习惯都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人情感的最初体验来源于家庭,而在家庭中的独特体验造就了其对社会关系的最初认知,进一步影响成年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而萨提亚模式的传承者梅利·鲍恩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家庭成员在思想、情感与行为上都和家庭系统存在关联,个体幼年时期与原生家庭未解决的冲突不会因为距离上的分开而消失。

自主性和独立性差的人往往与家庭之间不能实现“自我分化”,从而很容易导致社会功能不良。

上面的小姐妹,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与冲突的家庭,是她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同时对亲密关系抱有怀疑与不安,而这在她成人后进入亲密关系时进一步体现出来。

因此,在关系中,她总是觉得对方无法给自己安全感,担心对方有一天会突然不爱自己,离自己而去。

她需要不断地让对方确认,要对方保证“他们最后会在一起。”

而这必然会给对方造成压力,从而导致关系的不平衡以及最后的破裂。


你的爱情里,藏着你的童年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

咨询师荣伟玲说,“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则更可能复制痛苦。”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

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希望恋人能够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修正我们童年时未能解决的问题。

现实中的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因此,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父母。

而理想中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我们无条件的爱。

我们将这个愿望投射到恋人身上,如果恋人很在乎我们,他就会主动去满足我们的这个无意识的愿望,去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

我们自己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我们也知道恋人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

所以,在恋爱前期,我们会积极地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总之都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论你做什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如果治疗获得成功,不仅童年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也是人格成长最重要的一步,以及与原生家庭分离的最后一步。

然而,不幸的是,现实中,很多恋爱治疗并没有获得成功,反而留下了更深的疤痕。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好爱与分离这一对矛盾。

但其实,恋爱的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情侣,而是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

并且,我们将会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

你的爱情里,藏着你的童年


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

虽然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一个人在其成年早期的亲密关系状态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

但同时,心理学者们也认为,个体的依恋风格虽然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却并非完全由原生家庭决定,随着亲密关系的稳定发展,原来的依恋风格会被逐渐中和。

台湾资深心理咨询师黄之盈老师在《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分析到: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匮乏感,或来自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或来自于家庭其他方面的局限性。

长大以后,这些匮乏感会变成我们潜意识里的声音,让我们不够自信,不够有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会不断责备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坚强、不够争气”。

但其实,错并不在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