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李立群(廣東)


吃晚飯時候,兒子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去看場電影吧。

很久沒有一家人去看電影了,兒子的提議得到家人的一致贊同,我自然也不會反對。

電影院設在步行街三樓,有多個影場,售票處的廣告牌排滿了近日的片場。我環顧四周,發現今晚到這裡買票看電影的多是年輕人,很少有爺姥祖輩的“票友”。

看什麼電影我並不關心,只是為了與家人出來走走,湊個熱鬧。

人們陸續進入影場,有拉手攬腰的情侶,有手牽孩童的爸媽,有身穿校服的學生,人們對號入座,秩序井然。

電影快開場了,我把影場特配的眼鏡輕輕戴好,閉起雙目靜心等待。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轟隆”的一聲響,我被嚇得差點把眼鏡跌落了。原來電影是個科幻片,天際間一架古怪的飛機被一個會飛的星際人給炸了,然後又炸第二架、第三架,爆炸聲、嘶叫聲不絕於耳,奇形怪狀的飛行器、光怪陸離的外星人,立體而怪異,幾近恐怖,好像他們就在你的眼前追逐打鬥。

這樣的電影不合我的胃口,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我乾脆摘下眼鏡來個閉目養神。

現場的電影我已無心再看,過去的老電影卻一幕幕地湧上腦際。朦朧間,腦海裡掠過了早年看電影的一幅幅畫面,還有銀幕裡的故事。

懷城以前有座影劇院,已被拆去改建。老街中心的電影院,現在成為商人賺錢的商鋪,而當年卻是熱鬧非常,每晚售票窗前都是長長的人龍,大門口被人潮擠擁得水洩不通,很多時候是一票難求。人們要在單調的生活裡尋找樂趣。那時的情侶看電影,是這樣一番景象:或男的先進場坐好,女的偷偷“潛入”;或女的先出場,男的隨後跟上。他們生怕別人看見,不好意思。

而在鄉村,看電影又是另一番景象。

“今晚有電影,今晚有電影……”兒時,村裡每逢有電影,都是“消息靈通”的小夥伴們先聽到然後傳喊開來的。每當聽到這個消息,村裡人別說有多高興了。

村寨對面是一所小學,那裡有個籃球場,是放映露天電影的好地方。

有一晚,電影隊帶來了戰鬥故事片《英雄兒女》。

那時是農閒季節,在田間勞作的鄉親們比以往都早收工,準備晚飯後去看電影呢。

夜幕悄悄降臨。飯桌上,我用筷子快速地拔著碗裡的飯菜,大口吞嚥。一扭頭,發現門口站著兩個小夥伴正在向我招手,火把的火光映紅了他們稚嫩的臉,示意我跟他們一同去看電影。我丟下手中的碗筷,點燃火把帶上凳子就跟著他們出去了。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從村子到學校不到一公里路,由一條蜿蜒彎曲的羊腸小道相連接。田野和村莊一片寂靜,路邊飛過幾只螢火蟲,夜空裡閃著稀落的小星星。我們三個小傢伙點著火把一搖一晃地往前行,都想早點趕到學校佔個好位置。

“有鬼!”走到半路,前面的小男伴突然喊了一聲,並停下了腳步。小女伴趕緊閃到小男伴的身後,並緊緊攥住他的衣角,看得出她的小手在微微顫抖。

我順著小男伴指的方向看去,發現前面百多米處閃著兩個光點,兩點之間相距約半拃寬,而且不時在左右晃動。光點閃著幽幽的藍光,在黑夜中顯得陰森恐怖,十分嚇人。

我對兩個小夥伴說:“別怕,哪裡有鬼?老師不是說世界上沒有鬼的嗎?”其實我自己心裡也感到很緊張。我大著膽子撿起一塊石頭向那邊扔了過去,兩個光點向後退了一米又停了下來,我再扔一塊石頭過去,光點一動不動,反而還向前移動了不少。我們感到更加害怕,幾個人緊緊地擁挨在一起。一會兒光點再向前行,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小女伴嗚嗚嗯嗯地哭了起來,兩隻腳直打哆嗦。

這時,村裡有幾團火光向這邊移動,是大人們來了,小女伴停止了哭泣,小男伴大聲呼喊他的爸媽,回應的果然是他們。見到了大人我們放鬆了很多。小男伴把前方的光點指給他們看,說那裡有鬼。他的媽媽噗哧一笑說,哪裡有鬼?他爸爸用手電筒往遠處一照,原來是一隻大黑狗,站在那裡紋絲不動,正怒視著我們。男孩的爸爸向黑狗扔去一塊石頭,差一點兒砸中,黑狗灰溜溜地跑走了,我們才鬆了一口氣。

來到學校,銀幕前已經坐了很多人,有的自帶凳子,有的席地而坐,嘰嘰喳喳,很是嘈雜。幾位叔伯坐在一排,嘴裡吧嗒著葉子菸,吞雲吐霧,不時在交頭接耳說些什麼。剛剛熄滅的火把冒著團團濃煙,飄向球場上空,嫋嫋升騰,直上雲天。

各村寨的人陸續到來,球場坐得滿滿的,不久電影就開場了。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轉盤在放映員的操作下慢慢轉動,布幕被一道光柱照亮,變成了閃亮的“銀幕”。隨著音樂聲的響起,銀幕首先映出“長春電影製片廠”和“英雄兒女”等字樣。

電影重現了當年抗美援朝的情景,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鬥中,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故事。王成、王芳、王政委、張團長等人物的形象,深深地留在記憶裡。尤其是在硝煙瀰漫的高地上,戰鬥到只剩下王成一個人,他頭纏繃帶、揹著報話機堅持與敵人戰鬥。後來,面對漫山遍野往上爬來的敵軍,王成對著話筒大聲呼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最後他拉響爆破筒衝向敵人,英勇犧牲。到了總攻時間,我軍大炮齊射,最後取得了那場戰鬥的勝利。

在學校的操場上,還看過《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南征北戰》《江湖赤衛隊》等電影。那時有的電影還是黑白片,但看到感人的情節,我的情緒也會跟著或悲傷或憤怒或興奮或激動,在心底裡種下了正義的種子。

有一次,放映的是《紅色娘子軍》。當南霸天再次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一位老伯罵罵咧咧地站起身來,“你這個惡霸!”他突然拿起小凳子,憤怒地向銀幕上的南霸天砸去,銀幕搖晃了幾下,場下一片譁然。

放映員理解老伯的樸素感情,並沒有指責他,還把凳子撿回來讓他坐下好好看電影,並解釋說這是影像不是真人。

其實,我第一次看電影不是在學校,而是在離村子不遠的一個山坡上。

山坡那裡有一個伐木場,一排排的杉皮木屋,在幽靜的大山裡見證著日出日落。由於場裡的工人沒有多少娛樂活動,他們也不時請來電影隊放電影。每有電影我都到場看,因為場裡有一對夫婦是我家親戚。女的是場裡小雜貨店的售貨員,男的是場裡的幹部。男親戚想著法兒打發班後時光,就把我家的手搖留聲機帶回場部,黑唱盤是一水的粵劇粵曲,後來他能把幾個唱盤的曲目唱得有板有眼。一天女親戚問我會不會喝酒,我逞能說會。她在店裡舀了幾兩白酒在她家吃飯,準備飯後看電影。我逞強喝了幾小杯,酩酊大醉,害得電影沒不成,還要親戚揹我回家。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現在,那個伐木場“遺址”是一片綠草地,靜靜地躺在藍天下,每天都有牛兒的光顧、鳥兒的光臨,還有蟲蛇鼠蟻的歡騰。

當年,山裡林木豐茂,尤其是當地盛產的杉木十分堅硬,遠近聞名。為了支援國家建設,懷集縣森工部門派出幾十號人組成伐木隊,浩蕩入山,安營紮寨,成立了國營上竹伐木場。他們搭木屋、架木橋、修土路、伐杉木,在“啃喲”聲中用木輪車把木材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去。經過數年努力,完成了採伐任務,最後撤場收隊。

那時在伐木場看的第一場電影是《馬蘭花》,後來又看過《苦菜花》,等等。“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這歌詞至今還記得。而《英雄兒女》的主題曲《英雄讚歌》,更為全國人民所喜愛、所熟悉、所傳唱。

“夢”醒了,現場的電影也散場了。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李立群,網名“立之於群”,居地中國燕都。閒餘讀點書報,敲敲鍵盤,在字裡行間尋點樂趣,也能滋潤生活,還能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有散文等見諸於報刊雜誌、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

留在銀幕裡的故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