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文 / 紐約時報記者 詹姆斯•戈曼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的陰霾籠罩在中國上空,整個世界一片低沉。


科研人員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很大可能為中華菊頭蝠。它們也是2003年SARS病毒的源頭宿主。而源起阿拉伯半島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也是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齧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以及鳥類都會攜帶可能或已經傳染給人類的疾病,但獨具一格的蝙蝠卻是所有攜帶病毒動物中的“佼佼者”。蝙蝠被稱為天然的病毒儲存庫,它可以感染許多不同的病毒自身卻不生病。


除了SARS和MERS病毒,科研人員已經從蝙蝠體內發現約140種病毒,其中61種都是人獸共患病毒,例如在非洲、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和澳大利亞引發了大規模人類傳染病的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可怕的埃博拉病毒也相當可能是來自這座毒庫,甚至還有一部分病毒隱而未發。


在2017年刊載於《自然》雜誌的一份報告中,彼得•達扎克博士等人表示,他們建立了一個包含754種哺乳動物和586種病毒物種的數據庫,並分析了哪些病毒會被哪些哺乳動物攜帶以及如何感染宿主。最後他們證實:

蝙蝠的人畜共患病比例遠高於其他所有哺乳動物。一瞬間,蝙蝠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對象,人們憎惡蝙蝠,更憎惡一些人胡吃野味的非理性行為。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自然》雜誌


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一些傳染病的宿主總是蝙蝠?是什麼身體特點讓它們可以攜帶如此多的病毒?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病毒為何對蝙蝠毫髮無傷呢?


新的研究表明,對飛行的進化適應給蝙蝠帶來的免疫系統變化可能是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免疫系統一方面對病毒奉行“不打擊政策”,一方面幫助蝙蝠與眾多致病病毒共存。現下的新型冠狀病毒只是這些病毒中的一員。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眾所周知,人類的免疫系統全開模式是“發燒”,這是以溫度升高的代價來消滅多數病原體的應激身體狀態,人如果長時間處於高溫,身體是受不了的。簡單來說,發燒帶來的結果就是:你的身體和病毒,總有一方要佔據上風。而蝙蝠擁有哺乳動物中最活躍、最強力的免疫系統,它們的常態體溫在40攝氏度左右,就算是非常厲害的細菌病毒也奈何不了它們。也就是說,蝙蝠對病毒的耐受性,遠超過其他哺乳動物。除此之外,它們還會大量吞噬攜帶疾病的昆蟲,並在許多水果,例如香蕉、鱷梨和芒果的授粉中發揮重要作用。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2018年,一篇刊載於《細胞宿主與微生物》的論文報道了一項中國和新加坡的科學家對蝙蝠體內DNA傳感的研究,研究表示:蝙蝠飛行所需的能量極大,以至於體內的細胞會分解並釋放出一些DNA,然後這些DNA會在一些不該它們存在的地方遊走。哺乳動物(包括蝙蝠)針對此類在不該它出現的地方出現的DNA片段,是可以識別並響應它們的,其免疫系統會將它們定性為某種入侵的致病生物,然後與之戰鬥。當然,無論是與被誤認敵軍的友軍DNA戰鬥,還是與真正的病毒戰鬥,炎症都不可避免會被引發。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對於被飛行消耗著巨大能量的蝙蝠來說,那些遊走的DNA片段會給它們帶去過多的炎症,而炎症會對它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出於自我保護,它們在進化過程中失去了某些相關基因,削弱了免疫系統的此項能力。當然,蝙蝠的免疫能力依然存在,只是減弱了而已。因此,研究人員推論出這種減弱的反應可能使蝙蝠保持“對病毒‘有效而不過度反應’的平衡狀態”。


可是人類沒有蝙蝠這樣強大的免疫系統,一旦觸碰了某個強悍病毒的“開關”,就會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蝙蝠與病毒共存的能力對於人類來說,仍然如同一個潘多拉魔盒。當我們侵佔它們的“領土”,或是把它們光明正大地擺入海鮮市場的野味牢籠和其他野生動物一起等待烹調,那個魔盒裡的病毒很可能就會擴散給別的動物或者人類,給傳染病爆發提供了客觀條件。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疫情當前,採取快、準、狠的有效手段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即使蝙蝠攜帶了眾多病毒,慘烈的疫情卻不該讓蝙蝠來背黑鍋。達扎克博士強調:停止在市場上出售野生動植物對於遏制未來的病毒爆發至關重要,追蹤和研究蝙蝠等野生生物也同樣重要。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合作平臺◎環球人文地理刊系

出品◎攝程網 優積付客戶端


紐約時報專稿:蝙蝠是如何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