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一位武漢土著講了這麼一件事情!


一個武漢土著朋友講了這麼一件事:

她前幾天叫了個外送跑腿,幫她採購一些生活物資。

等人到了,卻發現是個西裝筆挺、開私家車的中年男子。

男人走之前,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麻煩你先結一下跑腿費吧,謝謝。”

他是低著頭說的,不敢抬頭看我朋友的臉。隨後追加了一句:

“謝謝你今天讓我跑腿,下次如果你還要人跑腿,麻煩聯繫我。”

朋友心裡震了一下。

這個男人看起來像是有體面工作的人,要不是迫於生計壓力,絕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到處給人跑腿賺外快吧。

想起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說:

這次疫情受委屈最大的,其實是沒什麼聲音的人。

你跟他們講隔離防疫,但你沒法幫他們繳房租水電、一日三餐。

很多企業和崗位可以線上辦公,但還有很多小門店只能依靠線下實體賺取收益。

因為一場疫情,大街小巷數不清的捲簾門久久關閉著。看著這組照片,不禁感到心酸:

說好正月初就恢復營業,不得不食言了。

樂呵呵回家過年,沒料到這個年漫長而難熬。

一位武漢土著講了這麼一件事情!


店主在大紅紙上親筆寫下“新年快樂”的祝福,誰知2020年的開頭一點都不快樂。

以為只是放了個短暫的春節假,不曾想開工日期一改再改,這個假直接放了一整個春季。

疫情影響的不只是心情,更關係著生計。

再不結束,很多人就要被生活壓垮了。

廣東人有句話,叫“手停口停”。一旦失去工作,這些人真的可能連飯都吃不上。

豆瓣網友@百年孤寂 有個開餐館的親戚,去年剛買了房車,還生了二胎。

按慣例,春節正是生意火爆的時候,他就囤了很多貨,想趁著過年賺一筆。

之後疫情爆發,誰不怕死?他也關了店門,回家休息。

剛開始還不覺得,開工日子一次次往後延遲,他根本坐不住了。

店租、房貸、夫妻兩人的醫社保,包括一家老小的吃喝,還有店裡壓著的貨,怎麼辦?

2月中旬,他在百般糾結之下還是決定重新開張。店裡不能營業,他就微信接單,自己製作、自己配送。

家裡人都勸他“彆著急、別冒險”,他也無奈:

“我也怕啊,但我不是貪錢,只是再不開張,我連房貸都交不起了。”

你聽過那個划船去上班的新聞嗎?

一個男人為了賺工資,硬是靠著一人一盆劃過了長江。

剛開始聽朋友談及,還以為是好事之徒蹭新冠病毒的熱度,編造的段子。

然而,這卻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太不容易了。

一位武漢土著講了這麼一件事情!


情人節的前兩天,受疫情影響,花農缺少市場和銷路,不得不將成千上萬支玫瑰拋至荒野。

重慶一位健身教練沒了收入,狠了下心賣掉自己花3萬多買的摩托車。

奶茶店的營業小哥被迫扔掉大量的水果......

權威報告稱,這次疫情帶來了三波衝擊:

第一波:重創旅遊、航空、娛樂、餐飲、酒店等行業,短期損失預計最高可達90%。

第二波:衝擊零售、批發、物流、房地產等行業,預計短期最高損失可能達30%~60%。

第三波:影響製造業,主要由延遲復工、銷售滯緩、進出口受阻、勞動力不足、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導致。

(來源: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

一隻蝙蝠竟挑起這麼久的艱苦戰役,所有人始料不及,這無疑也是對中國企業、社會民眾的一次嚴峻考驗。

試想,疫情結束之前,你手上的存款還能撐多久呢?

一位武漢土著講了這麼一件事情!


前些天,偶然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寶媽自拍的短視頻:

媽媽想去東莞工作,女兒卻指著她鼻子痛哭斥責:

“你就知道錢,你的嘴裡總是錢錢錢!”

孩子泣不成聲,媽媽沉默不語。

跟這位母親處境相似的人,都在評論區點讚了這句話:

“孩子,放下工作就養不起你,拿起工作就陪不了你。”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用尖酸嘲諷的口氣批判別人活得太卑微寒酸。

“真的有人27歲連2萬存款都沒有嗎?”

“真的有人連一個名牌包都買不起嗎?”

“真的有人買不起口罩嗎?”

“真的有人不捨得吃肉嗎?”

....

沒錯,都是真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才最噁心。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是我,便不知我心裡的苦與樂。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有一句經典:

“每當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不要長期浸淫在各路網紅明星營造出的美輪美奐的精緻生活裡,就誤以為年入百萬、香車名包才是常態和標配。

生活的真面目,遠遠要樸素粗糙得多。

疫情爆發這33天,帶來的創傷一定是暫時的,只不過這場陣痛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平復。

有人湊齊2000萬創業開民宿,迎面趕上新冠病毒,只得把辛苦招來的員工就地解散;

有人開了間小書店,前15天苦於物流中斷,後15天死於門庭冷落。從店裡搬回奄奄一息的綠植,忍不住嘆息:

如果到六月還這樣,書店就要貼上休止符了。

還有些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失業了。

你永遠不知道意外何時敲門,也永遠不知道下一刻將面臨怎樣的困窘。

如果說這次疫情有什麼正面作用,大概就是教會了我們——要踏踏實實過日子。

年輕人經此一戰,懂得了節約和剋制,明白了之前定義的“美好生活”是多麼不堪一擊。

當災難不打招呼迎面襲來時,拿錢去儲備一些冬瓜蘿蔔大白菜,遠比上千的遊戲機和化妝品要緊得多。

還有很多人已經把2020年“一夜暴富、暴瘦20斤、買豪宅...”的願望,悄悄改成了兩個字:

活著。

一場疫情,讓原來崇尚精緻主義和消費主義的人,開始轉向實用主義和理性主義。

撇去浮華和泡沫,真正能撐起一個人底氣的,終究還是一定的財力。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城市和村莊儘快復甦。

也祝願每個正在努力謀生的人健健康康,熬過這段苦日子,相信一切會好起來的。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萬春堂康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