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下的電動車 何時才能掌握話語權?

自從電動車面世,它給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疫情之下的電動車 何時才能掌握話語權?

對於一直沒有話語權的電動車,人們有著各式各樣的看法:

有人說,它便利了短途出行,緩解了交通壓力,它的到來對社會是一個福音;

有人說,它橫衝直撞,毫不顧慮周圍行人與機動車的感受,它的到來擾亂了交通秩序;

還有人說,新國標下的電動車不讓帶人,跑得又慢,根本無法騎。

2019年4月15日,電動車新國標正式落地實施,看似平靜的電動車行業,實際卻早已暗潮翻湧,電動車被分為三類,一類電動自行車,一類電動輕便摩托車,還有一類電動摩托車。

疫情之下的電動車 何時才能掌握話語權?

對於新國標,人們將其稱為電動車行業的一次重新洗牌,在筆者看來,新國標的實施,更像是一次規範行業的再發展,也是讓電動車走上合規道路,擁有話語權的一次決策。

一場災難,或將改變電動車的今生後世

就當新國標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計劃,隨著感染病毒人數的增加,封城、封路、封村相繼而來,交通成為束縛人們出行的主要矛盾點。

在人們都在關注疫情,支援疫情的關鍵時刻,電動車在此次疫情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電動車企業紛紛挺身而出,出財力,捐物力,充分驗證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

疫情之下的電動車 何時才能掌握話語權?

此前還在被議論紛紛的電動車,此時變成了鼓勵大家出行的安全交通工具,在疫情面前任何有利於抗疫的工具,都應被急需,這也成為人們為何呼籲,電動車不應該只在特殊時期“被需求”!

作為一個常年不被社會主流關注的產業,在席捲全國的疫情面前電動車產業卻絲毫沒有猶豫,眾多品牌早已挺身而出,如雅迪、愛瑪、臺鈴、新日等電動車企業紛紛貢獻自己的力量,第一時間身體力行,上下一心的行動了起來,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攜手武漢,共度難關。

疫情之下的電動車 何時才能掌握話語權?

在災難面前,電動車再一次凸顯了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相比於其他交通工具,電動車不存在空氣不流通的情況,與人接觸的概率較小,出行更加便捷靈活,從防控疫情的角度看,電動車是一種更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

想必通過這次災難,電動車這三個字將會深深刻在受益人們的心中,對於此前一直存在的偏見,也會隨之消滅的病毒一同逝去,從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標準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被規定限制了發展,電動車不應該只在特殊時期“被需求”。

【73862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