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鍾南山傳遞重磅信息,對當下未來都有意義


鍾南山傳遞重磅信息,對當下未來都有意義

2月27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回溯非典廣州經驗,介紹廣醫疫情防治特色和經驗,並回答了一些熱點問題。

鍾南山傳遞重磅信息,對當下未來都有意義

毫無疑問,作為疫情發生以來最受大眾關注的人物之一,鍾南山院士的每一次關於疫情的表態都會引發人們的熱議。之所以如此,緣於鍾院士在專業上的精深造詣,也與其嚴謹求實的風格密切相關。

鍾院士的最新表態再次引發關注自然不讓人意外,而且據媒體報道,鍾院士的這次最新表態內容豐富,“傳遞了大量重磅信息”,其引來網友刷屏幾乎在情理之中。

鍾院士的表態傳遞了哪些重磅信息?

一方面,在一些複雜疑難的問題上,鍾院士根據自己團隊的研究,給出了自己的結論。病毒溯源全球關注,鍾南山在通氣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未必發源於中國。會後又補充說,從科研的角度看,“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畫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只有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有了結果,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儘管不同角度的聽眾可能會對鍾院士的這一判斷作出各取所需的解讀,但作為一個科學家,鍾院士的審慎求真的精神卻無法被遮蔽。病毒溯源原本就是一個艱難的科研過程,作為非專業人士,與其急於從科學家那裡聽到自己希望聽到的信息,不如給科學家安靜的環境,讓他們潛心鑽研和解答。

另一方面,鍾院士對既往防疫史進行了覆盤,並結合切身的經驗,針對當下戰疫和未來防疫乃至抗疫的國際合作提供了不少建議。

“要進一步加強對突發性傳染病持續性科學研究”、“CDC地位一定要提高,而且一定要有行政權”,作為專業權威,鍾院士的這些建議是否合理,採納這些建議是否有助於補齊公共衛生事業的短板,相信有關部門一定會進行認真研判。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的新增病例已經少於國外新增病例。種種跡象顯示抗疫的全球合作迫在眉睫。鍾院士期盼與各國學者合作,同時又列出了廣州抗疫的三大經驗,即“控制上游,預防好、早發現、早隔離,就可以避免大暴發”,“應將病人收治在定點醫院”,“重症病人,必須綜合學科救治,而不是單純進行傳染病救治”。病毒不會區分國界,世界抗疫理當精誠合作守望相助,廣州經驗的共享會是一段佳話。

當然,對普通人來說,鍾院士的最新表態中最讓人振奮的應該是他對疫情結束時間的預測,“因為有國家強力干預和群防群控意識”,“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前不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經對中國戰疫給予高度評價,並動情地表示:“我衷心感謝所有正在承受著日常生活上的不便、放棄了很多享樂的中國人民,這是他們為了遏制病毒傳播所作出的犧牲,是對全人類的偉大貢獻。”是的,病毒的肆虐讓很多平常的快樂都變得遙不可及,人們渴望迴歸正常的生活。而在戰疫曙光初現的當下,鍾院士的預測無疑起到了傳遞更大信心的作用。

自然,預測始終只是預測,哪怕身為專業權威,鍾院士的預測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自從疫情發生以來,相關的各種預測就一直沒有缺過。

但不論作何預測,戰疫必將勝利的結果肯定沒有懸念;也不論預測疫情將於何時結束,誰也不會否認,當前仍然是戰疫的關鍵時期。其實就在鍾院士樂觀預測疫情有望在4月底結束之際,又同時表示“現在是最艱難的時候”,因為原來採用高水平的防控措施,才使病例減少,“防控措施一旦放鬆,就很可能出現新的傳染病例”。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臨近成功,越需要韌勁。哪怕春蕾謝盡,心花也將綻放,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