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樣寫?

蘇勤天賜


這是我村祭村時我寫的祭村文,拿出來大夥以雅正,不喜勿噴!謝謝!!!

王家河窪,吾輩家園。明朝立村,四百餘年。山環水抱,綠樹參天。

鍾靈毓秀,異才世間。世襲居之,和諧美滿。婆媳互敬,翁髫怡然。

鄰里和睦,德澤宇寰。

時近數年,家園有變。英年早逝,多名壯漢。家有嫌鬩,媳或離叛。

魍魎魑魅,意欲進犯。書記安棟,覓士指點。設於震方,矗立蕭山。

不求聞達,但保平安。

瀛寰內外,五嶽三山。天地神靈,過往神仙。陰保陽助,自家祖先。

齊心協力,保家平安。綿綿瓜瓞,龍脈永傳。澤垂後昆,胄衍祀綿。

伏惟尚饗,大禮叩安。

恭撰於丁酉年丙午月乙亥日


杏壇一粟


祭文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的用途是用來祭奠和哀悼,對於死人的一種情感通過文字的方式來表達,為什麼祭文在古代的地位特殊,原因在於死亡文化在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視死如生的觀念在我們傳統中一直都是重要地位,祭文作為死亡文化中的一份子,地位的特殊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祭文屬於一種禱告文章,分為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主要是哀悼,禱祝,追念死者生前的最主要的一些經歷和生前的功德以及業績,寄託對死者的哀思和激勵生者,祭文出現在漢代,古時候的祭文分為四類,首先是用來哀悼死者的,第二種是用來祈求降幅的,第三就是驅除邪魔,第四種就是祈禱降雨。


當然在現代這個年代祭文基本上都是用於哀悼死者,因為現在科技發達破除了迷信,留下的只是祭文唯一的用途就是哀悼死者,當然部分地方還有一些傳統迷信文化存在,祭文還被一些私底下的人用來祈求降幅和驅除邪魔,大環境下現在祭文的主要作用還是悼念死者而用,所以祭文的形式寫法以及內容,都是以悼念和歌頌為主。

祭文的書寫有幾點要講究,格式用詞還有簡練以及情感的表達,所以在書寫的時候要特別的講究,開頭用詞應該用哀維,維字是一個助詞,沒有特殊的意思,接下來就是明言悼祭文,時間和祭誰以及誰來祭等,這些都是祭文的開篇要義,祭文的內容要簡短,語言用詞要精煉,用最少的詞來表達哀悼悲痛之情,一般的祭文在兩百到三百個字之間最好,當然古時候的祭文都是比較長的,古時候的祭文是非常押韻的,現代的祭文很難做到,祭文的結尾用伏維尚饗結束,意思是伏在地上恭敬請品嚐貢品。



主要的格式書寫是,標題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輩分或者與生者的關係,接下來就先維起,下面就寫死者逝世的情況,然後 寫祭奠人,接下來就寫死者的生平事蹟,然後就寫對死者的哀悼之情,最後寫伏維尚饗,祭文的稱呼為顯(先)考顯(先)妣姓氏名字,而祭文內容基本上都是比較多樣化的,沒有絕對的格式言語,但是用詞一定要謹慎,主要的內容還是講述死者一生的重要事蹟和對死者的深痛懷念,能表達出來這些就可以了。


無法超越的足跡


一篇悼念母親,同頭條朋友分享,望指點留言

母親啊母親,我想對你說,,哽咽的聲音無法表達,母親啊母親,我想對你笑,噙滿淚花的雙眼,露不出笑容。八十年的經歷,給我們留下了生活箴言,一次次病魔的挑釁,您淡然面對,柔弱的肩膀撐起家的負重。六二三年的災荒你沒有氣餒,七十年代的土地平整,興修水利你沒有嘆息,九十年代的房屋搬遷你跑前跑後。為了家,你的身軀不再挺拔,為了我們你的兩髮落滿霜花。如今,兒女立家,子孫成人,您卻象一隻結繭的春蠶,安息長眠。象一支燃燒的脂燭,耗盡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面對困難,您沒有退至三舍的逃避,面對錯誤,您沒有花言巧語的狡辡,勤勞一世,您為忠厚代言,樸素一生,您與謙讓作伴,如今您走了,沒有留下遺憾,沒有留下怨言。但您的誠樸善良,您的寬容大度,早己在我們的心中紮根綻放。在我們的心中,您就是天上的太陽,有您,夜就不會黑暗,有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覺到溫暖。

您的一生,兩世紀風雨,不被病魔困繞,艱苦樸素,勤儉持家,教育兒女,善待親鄰,芳名永存遺千古。您的一世,八十載春秋,不向命運的頭,含辛茹苦,任勞任怨,不計得失,樂於奉獻,懿德照人留百世。

安息吧,母親,天堂有您就多一份慈祥,天堂有您就多一份快樂。


東方紅2373907717510


偶然看到這個提問,瞬間想起2013年時,曾受一姜姓好友、大哥請託,為其遼寧熊嶽姜氏一族祖塋立碑撰寫銘文,業已原文刻錄。今不揣淺陋,錄原文於下,一則借網絡留存,二則請方家指正!


遼寧熊嶽姜氏祖塋碑刻銘文

尊祖敬宗,重本篤親。遼寧熊嶽姜氏,開譜於先祖姜良琨、姜良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兩公自山東登州府寧海姜家下莊,渡渤海,抵蓋平縣熊嶽城南劉家溝肇基,櫛風沐雨,披荊闢榛。翌年,姜良洞公徙至今吉林省農安縣葫蘆把營子。姜良琨公生有七子,長子姜仁,次子姜義,三子姜禮,冠禮之年徙居至何屯(今福利村)。自此瓜綿椒衍,子孫相養,戶齒日繁。迄今已歷三百五十載,薪火相傳十代。


賴祖宗之默佑,姜氏子孫素重孝悌,善睦鄉鄰,忠厚傳家,詩書繼世,英才輩出,鮮有不肖。今立此碑紀流傳而俾稽考,寄木本水源之思,昭慎終追遠之心。冀後世子孫常念同宗有幸,莫使世久情疏,當以親親之義守望,相扶相恤。

公遠二○一三年清明


東北抖哥


祭文相當於我們現在追悼會上唸的悼文一樣,只是以前是文言文,現在是白話文。但是,以前的的祭文,受禮數的約束,格式嚴謹,不能隨意,不然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我們現在的掉念文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以前稱祭文,現在稱悼念文。

以前的祭文格式開頭是:

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公元記年)年,歲次~~(甲子記年)年,農曆~月~日,不孝男~~啣無涯之哀率閤家人等,謹以至崇至敬,至悲至哀之情,香表雲馬,時珍供饌粢盛之儀,哭祭於,故顯考~(父姓)公諱~~(父名)至尊之靈前曰,鳴呼慈父,生而為英,死而為靈,以下根據實際情況寫正文。

結尾:慈父有知,來格來歆,

欽哉欽哉

伏惟

尚饗

祭母文稱謂為,故顯妣~(父姓)母~(孺人)之靈前曰

其他人的祭文只需把被祭者的稱呼與致祭者的稱呼改一下就行了。

前面開頭格式中好多人把致祭者寫為孝男有失恰當,不孝男是致祭者謙卑恭敬的謙稱,再說了作為兒女對父母的孝無論怎樣也不算孝,不能自封孝男孝女貽笑大方。


頂天立地223212394


看到這個提問不免讓人沉痛,我岳母年前十一月不幸去世,按照當地習俗,身為女婿的我必須寫篇祭文公示(後附祭文全文)。



祭文,從商周時期至今,在我國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其形式和文體也幾經演變,由四言逐漸發展到五言、七言,文體也由詩詞、文言文發展到現在的白話文、甚至散文等。

文體形式不斷演變也帶來祭文行文格式隨之變化,尤其發展到現在,絕大多數人已不具備相關文化底蘊,對祭文中最基本的關於時間、輩分稱謂等都不瞭解,更別提嚴格的行文格式了。但,這並不妨礙您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和悲痛,用我們熟悉的現代白話文、散文一樣可以撰寫祭文。



祭文的本質是表達對先祖親人的懷念和悲痛心情,其關鍵重點是要體現祭文最基本的結構組成:對逝者生平的追溯和其一生的總結,其次是祭文時間、以及與祭者的血親關係。

對生平的追述和總結本身就是對先祖親人的一種懷念和尊重,也便於讓更多的人瞭解逝者的生平和為人,達到追思和銘記的目的。



您若對傳統祭文中關於顯考、嶽妣、孺人……這類儒雅的傳統稱謂不甚瞭解(網絡很容易查詢到),能準確做到更好,並不刻意強求。但——忌諱找人代筆!祭文的文體、格式畢竟只是種形式需要,根本的重點是要自己的感情真摯,客觀、忠實的追述和評價逝者,這才是祭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對逝者的尊重!

最後,附上本人當時對岳母的祭文原文。

《沉痛悼念岳母祭文》

嗚呼!

南山烏雨鎖重巒,沙河含悲水含殤。

山花不語風嗚咽,樓臺靜默鳥不前。

千尋萬尋尋不見,千哭萬哭哭不還。

苦命孃親天不眷,空留親人望眼穿。

彈指光陰似如箭,轉眼已是半旬間。

黃泉無路重會面,血淚空染紅杜鵑。

跪靈慾訴腸先斷,話在咽喉口難言。

母在西天來降鑑,今宵一訣別夢寒。

六十八年一瞬轉,尤記當年母乳甜。

跨鶴慢赴瑤池宴,生平歷歷浮心間。

初冬廿八母壽誕,天生性情古賢媛。

弟兄姊妹各對半,姊妹四人行排三。

自幼便知任勞怨,照顧上下憑弱肩。

十六走腳三百鹽,每斤僅得八角錢。

夜抱愛女紡棉線,晝掙工分汗珠串。

膝下兒女哭連天,侄輩兒女抱乳前。

一家事務內外兼,忙了農活又三餐。

不曉詩書人情諳,忠孝節良記得全。

生平不道人長短,腹內寬容撐得船。

有話寧在心中爛,一生隱忍不言穿。

好施好舍好方便,慈悲菩薩下塵凡。

幾句好言心便軟,替人垂淚代人憐。

生性克勤又克儉,德善賢惠四字全。

哺育操勞恩比天,怎奈上天病魔纏。

世間不公億千萬,何忍獨讓慈母攤?

噩耗來前未謀面,怎不叫人終生憾?

終南低嗚雲崖斷,女兒哭暈靈堂前!

冰屋冷灶霜瓦寒,可憐老父影只單。

從此少人問寒暖,憑地撒手撤人寰?

松柏浸雪淚漣漣,搶地無門枉籲天!

恨!恨!恨!

陰陽兩隔難相見,哭斷天涯也枉然

悲!悲!悲!

夜來幽夢溼衣衫,孤燈挑盡未成眠

痛!痛!痛!

上天尤憐雨打簷,年年歲歲盼娘還

盼!盼!盼!

須彌山上長生殿,來世再續母女緣!

愚婿xxx撰文並書

農曆戊戌年十月十日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既然是祭祀祖先,那麼祭文的主要內容即為哀悼、追念祖先的生前經歷,頌揚祖先的品德功業,以寄託哀思,激勵生者。

那麼這種祭祀祖先的祭文怎麼寫呢?

1、標題

祭文的標題一般寫成“祭XX文”。其中“XX”表示死者的輩分或死者與生者的關係。如袁枚給妹妹寫的《祭妹文》,韓愈給侄子十二郎寫的《祭十二郎文》。祭祀祖先,標題可以為“祭父文”“祭母文”等。

2、開頭

祭文一般以“維”或“哀維”“時維”開頭,後跟哀祭時間、祭奠誰、誰來祭奠。這就涉及到生者對死者稱呼的問題。請看下圖:

3、內容

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力求以最簡明扼要的文辭,敘述死者生前的經歷、事蹟、品德業績,來表達對死者沉痛哀悼的情感。所以祭文一般以二三百字最宜,語言精練,也可以押韻

4、結尾

祭文一般以“尚饗”一詞結尾,可寫“伏維尚饗”,也可寫“哀哉尚饗”。尚是希望之意,饗即設牲犧以品嚐,所以“尚饗”是希望死者領生者祭奠之情,品嚐祭品。

總結——祭文的格式:

那麼,祭文到底是怎樣一種格式呢?以祭母文為例:


時維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XXXX年,XX歲,農曆X月X日之夜,奠之良辰也,致祭不孝男(或不孝女)立叩: 

謹具香燭炬帛,三牲酒醴時饈清酌,一切不腆之儀,致修祭於新逝,故顯妣X母X老孺人西遊,享年X十X壽之靈位前而泣以文曰:

嗚呼! 

死者生前經歷、事蹟、品德業績,表達對死者的哀痛悼念。

哀哉  尚饗  不孝男(或不孝女)XXX叩拜

以上是我對問題“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樣寫?”的回答。

歡迎大家在我回答下方點評!也可以關注“維尼小怪”,查看更多好文章,和我一起分享書香!


維尼小怪


過是什麼祭文,跟本不懂格式,就沒有學過祭文的要領,胡篇亂寫,一蹋胡塗。

請這位發表者好好看一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大祭文″吧!

啊呀,現在的有些半瓶子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坡泊215


祭文:某年某月某日之夕,今已香楮等…

不孝孤子或哀子或孤哀子某某某;

孝女某某某,嫡婿某某;

孝媳:某某某某…

孝孫某某某某…

孝孫女:某某某某…

外孫:某某某某…

外孫女:某某某某…

曾孫:某…

曾孫女:…

敬請代祭脈侄:某某代奠於

故顯考某公諱某某行幾府君原生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歿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之祭於:今已雲雲…

哀哉尚香!


手機用戶大家庭


實事求是的寫。比如你的父母去世,來祭拜的人都是你和你父母生前的親朋好友,他們對你父母生前的為人處世一清二楚,以及你對父母的孝敬程度也一清二楚。祭文寫的過於誇張,他們會認為你虛偽、不孝,如果寫的過於謙恭也不必要。總之,該怎麼寫就怎麼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