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麼節約生活?

倪翠坪


我們是物質匱乏年代過來的人,勤儉持家已經養成習慣,我的購物準則是:我需要、我合適、我喜歡。該買的,手不緊,不該買的,手不鬆。


手機用戶崔得菊


我的節約生活之道

我是40年代的人,經歷過困難生活的磨練,養成了勤儉持家,節約生活的習慣。同時又因是破產企業退休的職工,退休金有限,屬於低收入家庭,還要幫扶下崗失業的兒子一家。因此節約生活是必然的。

首先要有節約的觀念。我的原則是"能用就用,能省就省,節約從點滴做起"。吃的不奢望"山珍海味“,一桌几百上千。我家就住在我市知名大酒店"四海鮮"樓上,沒有一次去搓一頓。一年四季粗茶淡飯,家常飯菜,一樣吃的香。穿的不追求時髦高檔,到大眾化的"衣世界",買一身不過幾十元,也不寒酸。住41平米舊樓,心寬不嫌擠,朝陽還亮堂。行有輛破自行車,能把我載走就行。一年到頭捨不得坐出租,寧肯多走一段路,也要坐公交車。水,電能省就省一點。

其次花銷有計劃。本著"量入為出,略有節餘,以備急用"的原則,每月領完退休金,和老伴共同商量,定下大的花銷有幾項,有沒有婚喪嫁娶人情往來。餘下的伙食費,水電氣電話電視暖氣等費用。

再次生活費有記帳。每項支出逐筆記錄。日清月結。

最後,開闢財源。退休後我去打更,老伴去做飯保潔,一個月3~400元,不多總比在家強。後來歲數大了,再次"退休"了。閒時揀廢品紙殼,塑料瓶子,一個月賣個1~20塊的,錢不多,積少成多嘛。


用戶6096一帆風順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件事:

1961年12月4日周總理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就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只有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也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這件事至今聽來仍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

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偉大的人格,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化身!

勤儉節約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做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做“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方針。

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鬥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有的同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題:“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答案是:“當然需要。”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

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糧食,做到每頓不浪費,飯菜不隨意倒掉,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適時適量吃零食,儘量少吃零食。

我們要節約每一滴水,提倡一水多用,避免大開水龍頭。用水後要擰緊水龍頭,避免水龍頭滴水現象。

我們要節約每一張紙,不隨便丟棄,能做草稿紙的要留著做草稿紙。養成雙面用紙的好習慣,不浪費任何一張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

我們要節約每一度電,提高節電意識。隨手關燈,人走燈滅,人離扇停。外出時關閉室內的各種用電設備,徹底杜絕“長明燈”現象。

我們要節約每一分錢,合理利用廢棄物。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減少一次性物品(如紙杯、筷子、塑料袋等)的使用。

我們要提倡節儉,把握好吃穿用度;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適度消費。

經典語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解讀: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解讀:節儉才能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吃貨柏的大廚魚


節約生活很簡單,從吃穿住行四個方面去節約,可以每天記賬,看到一筆一筆錢出去就知道自己花在哪裡。可以給自己固定開支,從發工資那天起大概估算自己接下來一個月大概需要花多少錢,然後從銀行取出來,內心暗示自己,我只能用手中的現金,剩下的錢不能動,超用多少下個月生活費少多少。

1.條件允許學會做飯,真的比外面吃的好,消費低。不會做飯就少點外賣,店裡吃省個外賣配送費

2衣服鞋子買經典百搭款,一件衣服多種穿法,不為搭配一條牛仔褲去多買一件衣服,不為搭配鞋子多買一條褲子

3.如果住自己家房子就要省電省水省天然氣,減少不必要的水電煤天然氣用,租房子可以合租,住不了合租房可以選小一些的房子,減少租房開銷

4..出行選擇公交車或者地鐵,不是必要時候堅決不打車











武漢小燕子


你好,很高心為你回答,節約生活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讓別人來幫忙,不指使別人,生活必須勤儉節約,就算你家裡條件在好也必須要有這種意識,有的東西該用的時候用,需要什麼就買什麼,錢要花在刀口上,不要浪費錢,沒用的東西不要買,自己在這方面也要認知。

不浪費糧食。這一點應該人人做到。好多貧窮的人都是沒有糧食吃,每天飽受飢寒之苦。浪費糧食的人是最可恥的。吃飽了就別點多的菜,飯店剩餘菜可以打包。

不浪費資源。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地球每年的水資源都在減少,有些地區根本就用不到乾淨的水,我們每浪費一滴水,就等於浪費這些人的生命。用電過度也是需要注意的,有些資源是需要我們節約並珍惜的。

節約紙張,儘量做到廢物利用。紙張都是砍伐樹木得來的,生活中紙缺少不了,各種紙卻也在被任意的浪費,紙浪費是最常見的。紙張要做到雙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都拒絕使用,保護環境。

低碳生活,低碳出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這是一種更健康、更環保、更自然的生活方式,形成低碳意識,會使我們的社會循環可持續性發展。


Leo88


節約休現在我們平時每一件小事中,比如我們應該低碳環保的生活.不要刻意去追求物質享受.要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養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的好習慣。



放浪成駭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首先呢應該是從我們的衣、食、住、行開始

1.現在人條件都好了,衣服剛買完穿了沒幾天就又去買,家裡的衣櫥都放不下了,百分之80的人會遇到這種情況吧,建議大家控制一下吧

2.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就不要去外面用餐,儘量在家自己做吧,自己做的飯菜吃著乾淨衛生,主要是便宜!

3.在來說說我們洗衣服用的水吧,最後擺完衣服用的水都很清的,不要倒掉了可以用桶存起來,用來涮拖把或者是沖廁所都可以的

4.在就是空調,建議大家如果出門時間很長時間的就把空調關掉,而且要提前幾分鐘關,它的溫度不是一下就會升高的

5.外出很近的話儘量不要開車了,就騎一下電動車當然有自行車更好,就當鍛鍊身體了,對於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大家要學會適當調整自己,有個好身體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沂蒙四妮兒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勤儉節約的生活 ,小到一個人 ,大到一個家,在大到國家 ,都有真實的意義 。不鋪張浪費 ,節約一切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 。


至於怎麼節約生活 ,可能 100個人有100種意見吧 , 對於一個成天窮的飯都吃不好的人來說,你不用給他說 怎麼節約 ,他自己都會節約的 ,對於手頭比較寬裕的人來說 ,的確應該學會節約 ,各方面的節約的 。其實 要把節約變成一種習慣 ,一種無意識的習慣 ,才能正確的做好節約 ,


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做“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方針。



對於節約 ,只要 有意識 ,成為習慣 ,小到一粒米,一碗飯,一件衣服,一桶水等等 都可以隨手做到 節約 ,節儉,少用 ,省用等等 ,所以說 ,不要什麼東西 都來條條框框的 ,怎麼節約 ,只要自己培養自己有一顆節約的心 ,勤快的手 。 在生活做做到不浪費 就是一種節約了 。


為了美好的環境,大家都來節約 各種資源 ,相信 生活 會越來越好 。


農民進城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d80000a5d279a7d476\

宜昌小龍


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7d0000613837f4692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