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物聯網孵化的產物——條碼掃描器

一、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的概念由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於1999年被提出,即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稱為Web of Things。根據阿什頓的想法,計算機最終能夠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主產生及收集數據,因此物聯網會應運而生。簡言之,物聯網的理念在於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通信,以及相互之間的在線互動。例如條碼掃描器可以通過識別一維或者二維條碼裡的信息,從而傳輸到掃描器所連接的電腦界面,達到將產品和電腦產生互動,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換。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即通過射頻識別、全球定位系統、紅外線感應器、條碼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使產品產生互動通信,以實現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條碼掃描器是物聯網產物的典型代表。

二、 什麼是條碼掃描器 ?

條碼掃描器,又名條碼閱讀器、條形碼掃描器或條形碼閱讀器。它是用於讀取條碼中所包含信息的閱讀設備,利用光學原理,把條形碼的內容解碼後通過數據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傳輸到電腦或者別的設備。廣泛應用於超市、物流快遞、圖書館等掃描商品、單據的條碼。

三、 條碼掃描器四大技術

普通的條碼掃描器通常採用光筆、CCD、激光、影像型紅光等四種技術製作而成。

光筆是最先出現手持接觸式條碼掃描器,造價較低,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時,手持光筆,使光筆接觸條碼,通過光筆的鏡頭髮出一個很小的光點,當這個光點從左到右劃過條碼時, 光線在“空白”部分被反射,光線在“條”的部分將被吸收, 光筆內部產生一個變化的電壓,這個電壓通過放大、整形後用於譯碼。

CCD為電子耦合器件適合近距離和接觸掃描,使用一個或多個LED。不同於光筆閱讀每一個“條”或“空”,CCD掃描器是解讀條碼的整個部分,並轉換成可以譯碼的電信號。CCD掃描器價格便宜,重量輕,閱讀條碼的密度廣泛,容易使用。它的侷限在於閱讀景深和閱讀寬度,對於弧型表面的條碼(如罐裝飲料、瓶裝礦泉水等)讀取時會有困難;景深有限,不適合倉庫內的遠距離掃描;CCD的防摔性能較差,故障率較高;誤碼率高,信息很長或密度很低的條碼很容易超出CCD掃描器頭部的閱讀範圍,導致條碼讀不出;而且某些採取多個LED的條碼閱讀器中,任意一個的LED故障都會導致不能閱讀;大部分CCD閱讀器的首讀成功率較低且誤碼機率高。

激光掃描儀是價格相對較高,但它各項功能指標最高,因此在各個行業中都被廣泛採用。分為手持與固定兩種形式:手持激光槍連接方便簡單、使用靈活,固定式激光掃描儀適用於閱讀最較大、條碼較小的場合,有效解放雙手工作。


物聯網孵化的產物——條碼掃描器


激光條碼掃描器優點:可用於非接觸掃描,景深範圍大,一般情況下,在閱讀距離超過30cm時激光閱讀器是唯一的選擇;激光閱讀條碼密度範圍廣,並可以閱讀不規則的條碼錶面或透過玻璃或透明膠紙閱讀,因為是非接觸閱讀,因此不會損壞條碼標籤;因為有較先進的閱讀及解碼系統,首讀識別成功率高、識別速度相對光筆及CCD更快,而且對印刷質量不好或模糊的條碼識別效果好;誤碼率極低(僅約為三百萬分之一);激光閱讀器的防震防摔性能好,如:SymbolLS4000系列的掃描儀,可1.5米水泥地防摔。

影像型紅光條碼掃描器是一款可替代激光槍的條碼閱讀器,其掃描景深達30釐米,配合其高達300次/秒 的掃描速度,使其具有優異的讀碼性能,解碼能力極強。通過智能接口,只需更換電源電纜就可實現USB、RS232串口、鍵盤等接口的轉換。

條碼掃描器等種類很多,常見的為手持式條碼掃描器,小滾筒式條碼掃描器和平臺式條碼掃描器。按功能還可以分為一維條碼掃描器和二維條碼掃描器,按電源線情況可以分為有線條碼掃描器和無線條碼掃描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