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平安銀行、怡亞通等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甜蜜期

​區塊鏈從業者,除了少數理想者,大多為逐利者。

這無可厚非,慾望才是人性第一生產力,才是維持一個行業長久存在的動力。

在資金流入緩慢,圈子固化難以擴張的問題日益嚴重後,從業者不再執著於區塊鏈的美好故事,開始尋求持續不斷的麵包,與其他行業的融合便提上了日程。

體現在去年底,便如多家媒體報道“公鏈轉型外包”,其中一個方向,便是供應鏈金融。

但這萬億級別的市場並非是沒有競爭的沃土,傳統企業已虎視眈眈,我們就以平安銀行、怡亞通、易見股份為例,看一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發展如何,是否好做,以及,區塊鏈企業反攻,機會還有多大。

點區塊鏈技能燒錢又耗時

2月19日,平安銀行旗下的金融壹賬通,公佈了其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財報。

2019年金融壹賬通收入達23.28億元,同比上漲64.7%,其中來自於平安集團的營收為人民幣9.95億元,來自於陸金所的營收為2.99億元。公司高端客戶總數為473家,新增252家。

其中全年客戶通過金融壹賬通的平臺處理的零售貸款服務在2019年達到912億元人民幣,上漲128%。2019年客戶通過平臺處理的中小企業貸款數額為391億元人民幣,上漲295%。2019年智能閃賠處理量從2018年的120萬件上漲至500萬件,上漲316%。

上市之後金融壹賬通財報數據喜人,但這只是平安集團涉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一部分。

從平安銀行、怡亞通等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甜蜜期

金融壹賬通隸屬於平安集團旗下,成立於2015年12月,而現平安銀行前身之一,深圳發展銀行在2006年,便於國內首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品牌,在2019年12月,由《貿易金融》雜誌主辦的第 9 屆中國經貿企業最信賴的金融服務商“金貿獎”頒獎典禮上,平安銀行獲“2019 年度最佳供應鏈金融銀行”。

平安銀行的主要目標市場也是零售業務、信用卡以及中小企業,是迎合目前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方向,根據平安銀行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末,平安銀行供應鏈應收賬款雲服務平臺累計交易量340.38億元,累計為450家核心企業及其上游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有效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在平安銀行2019年財報中,雖然區塊鏈共出現14處,但並未標出區塊鏈是否帶來盈利,盈利又是多少,在財報3.4.7關於科技落地成果中,也未說明區塊鏈具體起到了何種作用。


從平安銀行、怡亞通等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甜蜜期

且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發展勢頭良好,金融壹賬通也仍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金融壹賬通營業虧損為人民幣17.01億元,2018年營業虧損11.14億元。對於虧損,金融壹賬通 CFO 羅偉傑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需要在研發上持續投入

我們可以從資料看到,金融壹賬通定位為中國領先的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雲服務平臺,點的技能點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都是燒錢又耗時的存在,但合理推測,背靠平安,金融壹賬通燒得起,且成長不會緩慢。

從平安銀行、怡亞通等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甜蜜期

供應鏈+區塊鏈盈利效應不明顯

我們再看一下稱中國第一家上市供應鏈企業的深圳怡亞通。

通過既有新聞稿件,我們可以發現怡亞通旗下,提供區塊鏈服務的公司為深圳市宇商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非公眾公司,無法看到財報,最新消息為2019年10月,怡亞通聯合螞蟻金服、中融信託發行國內首單快消品行業動產融資區塊鏈項目,項目總額度2.5億,本次落地金額5千萬,但暫未看到後續。

而回到怡亞通身上,怡亞通尚未發佈2019年全年財報,在其2019年半年報以及三季度報中,暫未看到區塊鏈的身影。

而此前備受關注的“區塊鏈妖股”易見股份,在其2019年半年報中,提及其“2019 年上半年,公司不斷拓展“區塊鏈+ 供應鏈業務”應用場景的多樣性,持續沉澱技術優勢,以供應鏈金融底層資產管理者的角色,提供可溯源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在易見股份公司主要業務中,其將區塊鏈服務主要歸類於信息技術服務,集中於全資子公司易見天樹和榕時代,提供的服務為“易見區塊”平臺服務,從易見股份2019年報中可以看到,易見天樹營業利潤為-1060.52萬元,淨利潤為-1060.52萬元,榕時代營業利潤為7827.64萬元,淨利潤為6653.50萬元,先拋開營業利潤與淨利潤一致的問題,兩家子公司淨利潤相加,收入僅為千萬,與易見股份半年營業收入規模(55億元)相去甚遠。

從平安銀行、怡亞通等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甜蜜期

從平安銀行、怡亞通等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甜蜜期

即便帶上另一帶有區塊鏈名字的子公司,霍爾果斯易見區塊鏈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利潤也沒有很高,且這家公司也有營業利潤與淨利潤數額一致的問題。

目前區塊鏈業務可以給傳統業務的增值效果並不明顯。

點亮區塊鏈技能,更多是核心企業們在增量放緩時候,嘗試精簡消耗,佈局賽道的手段。

根據《中國供應鏈金融創新實踐白皮書2019》統計,單2017年一年,除開4月易見股份攜手 IBM 中國研究院聯合發佈了“易見區塊”外,8月,TCL 金控“區塊鏈”項目上線、商銀行推出業內首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企業“應收款鏈平臺”,9月,蘇寧銀行成功接入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簡稱 BCLC”),11月,騰訊雲正式發佈區塊鏈金融級解決方案 BaaS。

而在由中國供應鏈金融服務聯盟和復旦大學國際供應鏈金融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2019中國供應鏈金融科技優秀案例集》中,統計的也是中金支付、小米金融一類的案例。

調整好定位,2、3年間搏一撥

大廠在前,無論物力、人力,都要優於積累尚淺的區塊鏈企業。

但這也並非代表區塊鏈企業失去空間。

目前人們在統計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時,多直接默認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即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如前瞻產業研究院於2018年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

如鯨準研究院在《2019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報告》中預測2022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為91.19萬億元人民幣。

從平安銀行、怡亞通等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甜蜜期


這一市場,目前缺口仍大,尚未完全被瓜分殆盡。

對於區塊鏈企業來說,在市場上出現寡頭效應之前,都有一定掙扎之地,無論是依託既有幾年技術積累,如布比區塊鏈、觸鏈科技、趣鏈科技一類,根據合作對象不同,提供定製的技術結構,在目前作為技術方案提供商,不斷積累,順勢成長為領頭羊:

  • 布比區塊鏈:研發了壹諾供應鏈,根據資料已經與東方雲、馭風青雲、外運物流、隨行付、眾盈盈網、中金支付、普路通、深裝總合作。
  • 觸鏈科技:提供企業級區塊鏈產品與應用解決方案,以下為其供應鏈金融平臺解決方案示意圖:
  • 趣鏈科技:與復星金服合作的飛洛供應鏈,與西美保理合作的西美供應鏈平臺,與浙商銀行合作的營收款鏈,與愛心人壽合作的愛心人壽信用保險。

或是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技術、專利、渠道、成本等優勢,皈依資本,將自己視為供應鏈的一環,加入到產業鏈分工體系中,成為大企業主導的供應鏈節點佈局中的重要一環,都可以成為目前區塊鏈企業的出路。

但更糟的結果,是大廠們依託優勢迅速積累技術,同時區塊鏈企業因新資金缺乏,無法堅持到用戶成熟階段。

我們先不以互聯網為對標,區塊鏈目前還不可能像互聯網一樣,以線上顛覆線下,逼迫線下主動被動轉型,單以同為新技術的 AI,5G,XR 等技術為標的,也會知道風口未成熟時只會燒2、3年,而能堅持下去的,最後多以皈依資本告終。

區塊鏈企業,如果真的看準了供應鏈金融這個行業,就該調整好自己的定位,仔細發揮自己每一份資源,而不是繼續熊瞎子掰苞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