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發出怎樣信號?哪些重大發現?

激靈繪


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為你揭開病毒真面目……

實施者:“預期10天以內可以得出結論。”9天前,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工作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從2月16日至24日,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遺體病理解剖。

遺體解剖在病理學上叫屍檢,簡單地說就是對死者的遺體作出解剖,作出病理學檢查。它是病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揭開病毒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

兩位專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從科學研究上說,病例越多越好,但很難做到。但目前積累的11例病例,某種程度上還是能顯示一些問題。

遺體解剖是揭開病毒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

遺體解剖正有序推進,期待這一“特種部隊”能給疫情防控帶來重大轉機。

2月24日,劉良同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教授王國平,以及該院心內科教授周寧,共同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等媒體的採訪。

劉良:從2月16日至今,我所在的團隊共解剖了9例新冠肺炎遺體。此外,來自上海瑞金醫院的科研團隊在武漢解剖了兩例患者遺體。這些遺體的男女比例大致平衡,年齡都比較偏老,基本都維持在60歲以上,有的甚至達到80歲,年齡最低者也超過了50歲,其他信息不便透露。

劉良:有關我們前期解剖的三具遺體,其病理學診斷的初步結果已經得出,一些更加深入的檢查,如免疫組化、特殊染色等,目前也正在加緊作出中。

第一例解剖手術為何遲遲才作出?早在1月22日,劉良就呼籲對新冠肺炎逝者作出病理解剖,並聯合團隊向相關部門遞交緊急報告,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然而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手術一向來到2月16日才作出,這期間劉良團隊遇到了什麼難題?劉良:首先,場地保證不了,解剖場地必得是要負壓的,但我們國家只有負壓的實驗室,沒有負壓的解剖室。

記者:您在等待的過程中心態是怎樣的?劉良:我著急,因為不斷有人死去,然後都很茫然。

2月15日下午劉良接到通知,有家屬同意捐獻親人的遺體做病理解剖,武漢金銀潭醫院同意將一間小手術室改造為解剖間。

北青報:針對新冠肺炎的病理解剖工作作出的如何?劉良:從16日到25日,我們的團隊一共解剖了9例,上海的團隊在武漢解剖了兩例。

北青報:一般來說,想要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需要作出多少例的綜合分析?王國平: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越多越好,目前一共解剖了11例,還是能在肯定程度上顯示問題的。

北青報:屍檢工作是在哪裡作出的?劉良:這次的屍檢工作都是在醫院的手術室完成的。

遺體解剖在控制流行病蔓延過程中的重要性,在2003年SARS爆發時就已經有所印證。

劉良說,目前團隊完成9例遺體解剖,捐贈者年齡最小的52歲,最大的80歲,多在60歲以上。從性別比例來說,男女差不多。此外,國內病理學專家卞修武院士和上海瑞金醫院團隊,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

“我們團隊的前期3例遺體解剖病理研究已有了初步結果,更深入的檢查比如免疫組化等,還在抓緊做。20多位團隊成員正加班加點,力求以最快速度完成病理研究。”王國平說。

何時公佈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病理報告?劉良坦言,還回答不了,“應該快了”,包括上海兩例解剖遺體的穿刺結果,可能很快就會發布。

前3例遺體解剖病理研究有了什麼新發現,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包括除了侵犯肺部,新冠病毒還讓哪些器官受累?還有學者提出的一些重症患者中可能暴發心肌炎或“心碎綜合徵”,是否存在?兩位專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科學研究上說,病例越多越好,但很難做到。但目前積累的11例病例,某種程度上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不僅有發現,而且是比較重要的發現。”。

劉良說,目前看來,新冠肺炎不僅損害了肺,還包括免疫系統及其他器官。他同時提到,新冠肺炎逝者是否存在肺部嚴重纖維化暫且不談,可以肯定的是,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有些患者肺部切面出現粘液性分泌物。

他進一步闡釋說,目前切片結果顯示,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損傷,然後氣道又被粘液堵住了,臨床上會出現缺氧低氧狀態,所以要改善病人的缺氧狀態,需要把氣道打通,對粘液進行稀釋、溶解。否則粘液沒有被化解,單純給氣給氧,有時候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這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臨床上已經採用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劉良認為,還可以再多進行一些嘗試,如對中藥的運用。

重症患者是否會暴發心肌炎?劉良認為,目前看還是待定,需要更多觀察。至於心碎綜合徵,可能性相對較小,因為臨床上沒捕捉到,病理上也很難發現。

病毒的傳播途徑並不是病理學的問題。但劉良說,在進行遺體解剖時,與合作單位一起,的確做了不同器官、組織的核酸測量,有些發現也有助於對病毒傳播途徑的分析。但還需要將不同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因為從目前來看,不同病例以及不同臟器的監測結果並不是十分一致。

王國平提到,目前看來,新冠肺炎和SARS引起的肺炎在病理學上有類似性,都是病毒性肺炎,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具體全部完成屍檢的遺體都由殯儀館的車送去火化。

從目前情況看,還是有比較重要的意識到,但結論需進一步與臨床專家作出溝通,看這些病變是臨床上的治療形成的,還是疾病本身形成的。

王國平呼籲,進一步在社會上宣傳遺體解剖知識,目前來看,患者死亡後可以提供遺體作出解剖特別是做病理解剖分析的,還比較少。


激靈繪


公安局和交警大隊,為什麼解體,都是判斷車禍和被殺的刀傷和車速度,腸胃裡有什麼,骨頭斷了多上,解拋最直觀,判斷正確,病毒最主要的損壞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