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麼理解“以目標的完成度來‘客觀’衡量教師的工作”?

吳昆華


目標的完成度,一般的是指年度整體目標或一學期整體目標。例如對初中老師來說,目標就是兩個,一個是政治方面的,如及時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寫政治學習筆記等,政務量化考評結果即每天、每週、每月、每學期、每一年度的教師上班辦公、上課總次數等;另一個是業務方面的,如你教的那個科目應該教給學生的知識都教到了沒有?學生掌握了沒有?掌握了多少?反映在三率上是多少?是對一個人一個年度的整體工作完成情況的檢查評比結果,它決定一個老師該年度績效工資的實際多少!


星語的世界


“以目標的完成度來‘客觀’衡量教師的工作”。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教師的工作是沒有辦法真正的進行客觀評價。


主觀因素決定每個班級的情況不同。

每一年新學期,學校就會公佈每個教師的新學期工作任務,具體到教幾年級,幾個班,但任什麼職責(班主任,級部幹事等)。


因為很多主觀原因,學生最終的發展度是有偏差的。


比如說,學生分班後,學校會根據部分人的要求給學生重新調班,雖然說是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但也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比如一個男生換了一個同等成績的女生,雖然說成績一樣,但後來的發展不會一樣,男生可能更偏向理科,而女生則有可能偏向文科。

但真正量化老師的時候,是不會考慮這些因素的。

開學初,學校也會讓老師定下新學年的教學目標。如果這一年分的學生很聽話,再加上老師的努力,可能目標能完成。但如果學生整體不好管理的話,老師可能付出再多,目標也很難完成。


所以,現在很多老師在說,教學是一個良心活,有的家長不管,老師管得太嚴,家長不一定領情,效果還不一定好。如果今年班上的學生整體素質好,那就會稍微輕鬆一些。教師付出的多少,是沒有辦法簡單地去“客觀”評價的。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雪中看羅浮,如果你喜歡這篇問答,請點個贊,轉發一下吧。


雪中看羅浮


題主所說的“目標完成度”,其實就是一種量化標準,比如今天學校數學的教學目標是完成因式分解這個內容,學校會從學生對其定義、性質以及運用等方面進行檢測,如果學生絕大多數都能掌握因式分解的解題規律和技巧,目標檢測才算合格或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