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心經》緣起


唐太宗貞觀三年,長安因發生饑荒,朝廷許百姓出城覓食,玄奘就趁機(之前曾申請被拒)潛往西域。

傳說到羅賓國(漢代西域地名。約今阿富汗東北,克什米爾一帶)道路險惡。虎豹橫行。他只得到洞內一宿。

天亮之時。忽見洞中臥一老僧。頭面長滿瘡痍。身被膿血之苦。玄奘便上前施禮求解。且為老僧清洗膿瘡,並照料至痊癒。

臨別,老僧即口授之與《心經》,且告之說,若路遇險惡,虎豹為害,鬼魅作祟,誠心誦此《心經》,則可化險為夷,虎豹不能害,鬼魅不能祟,玄奘謹記教授。

於是繼續西行,一路備受艱險,度「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人馬俱絕的」流沙(八百里沙漠),越雪嶺,忍飢渴,遭強盜,幾經暈死,每誦心經,終得化解。

《心經》文簡約只260字,義宏深,涵蓋了佛教的般若智慧,理事圓融,知行合一。是覺悟成佛的指南,是利益大眾的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