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七絕 詠紫定

紫蒨如玫瑰璀璨,晶瑩潤澈爛葡萄。

乾隆空想無緣見,穿越千年尚難超。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1:宋紫定仿古蟬文鼎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紫定”一詞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是明初曹明仲的《格古要論》:“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價高於白定。” 之後,又有晚明著名的大收藏鑑賞家項子京的《歷代名瓷圖譜》,譜中介紹了五件紫定絕品,其中一件這樣記載:“宋紫定仿古蟬文鼎,紫定應作定窯紫色,…而泑色爤紫晶澈如熟蒲桃,璀璨可愛,定窯之色,白者居多,而紫墨之色者恆少,如此紫定之器乃僅見者…。”(圖1)、

2:宋紫定窯小蓍艸缾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宋紫定窯百摺臥蠶洗水丞,泑色紫蒨如茄花桑椹,璀璨可喜。”、“宋紫定窯蟠虯斝,泑色紫若茄苞,晶瑩潤澈,…”、“宋紫定窯小蓍艸缾,…泑色紫翠溫潤…”(圖2)、

3:晚唐紫定罐

參見《定窯瓷器探索與鑑賞》下冊57頁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宋紫定窯蟠虯壺,…泑色紫蒨若爤熟蒲桃,晶瑩可喜,…”把紫定的釉色比喻如此貼切,且有手繪彩色圖片,只可惜自此以後似乎就沒有人再見過紫定了,四百多年來一直困惑著人們,稀缺的連清代最大的收藏家乾隆爺都無緣相見,乾隆帝在《詠定窯瓶子》詩云:“北定州陶佳制多,白如脂玉未經磨,空傳紫色與黑色,那辯宣和與政和”,乾隆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根本沒見過“紫定”實物的明清以降的陶瓷著述人,諸如:郭葆昌撰《瓷器概說》、黃矞撰《瓷史》、清代唐銓衡《文房肆考》、梁同書著《古窯器考》、趙汝珍編述《古玩指南》等等之屬皆為人云亦云之論,難見其真識卓見。其實紫定到了十六世紀已經就極為罕見了,項子京的朋友圈中也只不過見到五件而已,明末清初的戰亂遍及南北,難怪乾隆爺用傾國之力也未曾與紫定、黑定謀面。

在幾個世紀後的今天,更沒有人見到過實物,因此,後人們便揣測這“爛紫晶澈,如熟葡萄,璀璨可愛”或“紫若茄苞”的釉色到底是什麼樣?由於人們見不到實物,又有中國文字的靈活性增大了想象空間,在見不到實物的時候,便有人生搬硬套地在釉色泛紅的醬釉器物上去,或把醬釉偏暗的說成“紫色”,甚至把黑色也扯進到“紫定”上了。其實還是由於中國語言太寬鬆,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嚴格地講,紫定的顏色早已經被項氏說很透徹了,《中國陶瓷史》:“…紫定一名也首見於《格古要論》,書中說“有紫定色紫”, …… 那麼呈色劑就應該是氧化錳了。我國紫釉的燒成也不在宋代,晚到明代後期始出現。”也就是說嘉靖至康熙年間常見的藍紫釉,那是主色調偏藍。我們知道“紫色”的範圍也很大,如玫瑰葡萄的成熟過程是由青變藍,再變紫,茄子的成熟過程是從青到藍,再到紫,老了再泛白。所以成熟的玫瑰紫葡萄也好、茄子也罷,都是紫紅色的,這裡的紫色是“紫中偏紅”的紫。《定窯重議》:“至於今日常見的那種所謂‘紫定’者,還是用目前通稱的‘醬(絳)釉’比較確切”。老一輩專家們的論點不足為怪,因為他們也沒有見過“紫定”,不能怪他們,時代的侷限性,限制住了他們的思維,就像乾隆和晚清的專家們一樣。

項子京(1525-1590)的《歷代名瓷圖譜》真的失傳了嗎?全中國都找不到嗎?不過要想查看國家圖書館的善本圖書,還得專業機構的介紹信、領導審批,你有沒有資格看還另說?難上之難,幸運的是還能在歐洲的專業圖書館裡找到,這本一百多年前英國人翻譯出版的《歷代名瓷圖譜》中、英文對照版本,而且有彩繪圖片,嚴格尊重原著,其實古人尤其是有學問的古代文人用詞是很嚴謹的,項氏描寫的“紫蒨若爤熟蒲桃”就是“玫瑰紫”葡萄色,而且有圖為證(圖1、2)。

紫定確實像項子京所形容的一模一樣,呈較為深沉的紫紅色,猶如爛紫葡萄,色淺者紅中偏紫,色深者通體深紫色(圖3),參見《定窯瓷器探索與鑑賞》下冊57頁(唐代紫定罐),

4:晚唐紫定罐局部

釉表面留有密集的泛銀色的油滴點(專業稱返鉛),星點遍佈器身,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5:晚唐紫定罐底部

下部積釉處,星點密集度大,個別也有破泡現象,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6:晚唐紫定淨瓶

釉厚者釉表面有積釉凸起呈麻布狀,這種釉遠看呈黑暗的紫色,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7:晚唐紫定淨瓶與法門寺出土唐代淨瓶、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唐代金屬淨瓶造型對比,時代風格一致。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晚唐紫定淨瓶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唐代造型,它與陝西扶風法門寺1987年出土的唐代金屬帶蓋淨瓶造型極為接近,同時還有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唐代金屬帶蓋淨瓶相附證,這就是它們的時代風格(圖7)),不論是陶瓷還是金屬器物,一個時代的時代風格決定了它們的造型,也是那個時代的審美取向。

紫定在陽光下反射下,呈現釉質豔麗本色的紫玫瑰色,這就是項子京所說的“爛紫晶澈如熟葡萄”。由於種種原因,大約在十世紀早些時候就不再有這類產品問世了,它的生產時期大約在盛唐至晚唐、五代,北宋已經很難看到這類產品了,因此紫定作品極其罕見,又經項子京的推崇身價倍增。這種釉色估計都是偶然形成的,而絕非人為有意燒造出來的產品,非人為意識所能燒造者,純屬偶然,它的珍稀程度不言而喻。參見《定窯瓷器探索與鑑賞》上冊第二章,第二節9,‘定窯紫釉’及第四章第八節。

8:2013年河北曲陽定瓷研究所的老窯工燒製醬釉時,偶然所得紫定瓶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五年前曲陽定瓷研究所的老師傅在燒造醬釉時開爐一看,有黑、有醬還有紫,這一偶然燒造成功了失傳數百年的紫定(圖8),

9: 河北曲陽地區出土紫定碗底殘片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儘管是一種偶然,但它揭示了紫定的本貌,據稱河北省考古隊在遺址曾挖掘出一片紫定碗殘片,一直沒有公佈,其色與我們介紹的完全一致,以及近年曲陽地區出土的紫定碗底殘片(圖9),現藏曲陽定瓷研究所,這一品種的發現以及當代偶然的巧合,無疑對研究紫定是件大喜事,對比項子京《歷代名瓷圖譜》的彩圖及描述,可以把這一困惑了幾百年的懸案徹底得到了解決。

紫定目前發現的初步統計完整的有五件,再加上河北省考古所那片、曲陽出的那小塊碗底,和曲陽定瓷研究所老窯工偶然燒出來的紫定完全一致,其色彩也與明代大藏家項子京描述的完全吻合,就是那所謂爛紫葡萄色,也就是今天人們說的“玫瑰紫”葡萄的顏色,與之前人們誤以醬色、黑色稍微偏色一點的說成紫色完全兩種概念。

10:現代紫定與古代紫定對比圖

瓷器收藏 | 紫定之謎-揭開紫定之紫的魅力面紗(往期精品回顧)

古代的釉質深沉厚重,質感很好,現代的釉色雖然遠看很接近,感覺單薄,缺少質感,儘管這樣已經是很難得的了,可惜的是就這也是再也燒不出來了,我曾與老窯工探討燒造過程,據說是當時想燒醬釉,結果燒完開爐一看多數是醬釉,有兩件黑釉、三件紫釉,為什麼?窯工也不知道,再試了多次,都沒有再出現紫釉,這種機緣巧合和偶然性成就了紫定的稀缺與珍貴,現代紫定也僅此兩三件,仔細對比古代紫定和現代紫定差距還是蠻大的,參見《定窯瓷器探索與鑑賞》上冊第二章,第二節9‘定窯紫釉’68頁、第四章第八節‘定窯紫釉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