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村人就不會外出打工,低工資的工人也想來農村種地,你信嗎?

用戶秋冬老王


信,百分百的信。若真那樣的話,城市低收入群體就得和農民大換班了。


快樂老頭185605328


對於糧食問題,如在戰爭年代,比如二戰時,我父跟我講過,當時一天下午我三伯去放牛,有3個商人路過我們村邊,那三個商人想用三匹絲綢交換6斤大米,三伯回家問二伯換不,二伯回問三伯你要能三天不吃飯行,那你去換,當時三伯傻了,有錢天糧沒用。


雲南保山板橋小瑞


想啥子呢?老弟!你家有幾畝地?

我家地算多的了,九口人二十畝地,都是旱地。種小麥每畝最多五百斤,一年能產一萬近左右,自家吃大約三千五百斤,現如今的投資每畝:翻地60,打地40,種地30,化肥100,地膜30。總共260,國家糧補60。開支約二百每畝,10000-3500=6500,6500*6元=39000再減1200=

=37800元

一個人守著二十畝賺不到四萬塊錢。自己還得有個三輪蹦蹦車,噴藥,拉化肥,拉糧等。怎麼著我也指不上幾畝地過活。


旺之家


如果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村人就不會外出打工,低工資的工人也想來農村種地,你信嗎?這個不一定。如果糧食真的漲價到了一斤六塊錢,那麼其他東西的價格都有上漲,就是整體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時候到了,那麼錢也就不值錢了。只能說糧食漲價到了六塊,工資不上漲的話,大部分人會陷入貧困,這絕非是件好事情。目前農村晚稻米的零售價格普遍是2-2.5元/斤。根據大米產地,品質和品種的不同,市場上當然有價格稍微高一些的大米,這個也是根據不同階層的市民需求來定位。

在農村種地得從實際出發

按照現在的米價2-2.5元/斤,漲到6塊的話,米價上了3倍,那麼相當於物價至少翻了3倍。農民的米價雖然上漲了,但是農民不一定會留在農村種田。因為賣糧食的錢不一定能買得到更多的東西,就算是把耕地租出去,也未必能有人願意耕種。當然如果是搞新型農業種植, 看上了好的項目,有良好的規劃和好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是會有人願意呆在農村搞種植。物價上漲,肯定會導致低工資的人在城市裡面生活不下去,那麼他們願意來農村種地嗎?我想不會。想當年全國各地那麼多的下崗職工,也沒見幾個人來農村包地種地。如果僅僅是為了養活自己,吃上一口飯,那就更不會來了。

我相信農民的糧食遲早會漲價到6塊一斤,但不是現在。也許若干年以後,我們吃著最低6塊/斤的米飯,配上100塊/斤的豬肉,到那時有多少人會覺得生活很幸福? 當然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我們也無法阻擋歷史發展的腳步, 還是期待每個人都能安居樂業,過上美好的生活。


湘女朱丫頭


糧食屬於國家戰略物資,糧價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國計民生。只有糧食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才能穩定全局,經濟才能有序運行,民眾才能安居樂業。

糧食漲到每斤6元甚至更高,農民也好不到那裡去。糧價漲,與之配套的化肥、農藥、種子、機械、人工等等都會上漲,間接的以糧食為原料的飼料也會漲,而畜禽類的肉食也會水漲船高……。最終一結算,你會發覺終點又回到了始點,還不如不漲。

農民真正的出路不在於糧價問題,而在於如何利用農閒時間增收問題。種田的程序是:耕田、播種、插秧、打藥、收割到晾曬歸倉,耗時也就十天左右,而從播種到收割最少也要三四個月,其中的空閒時間如何去增收呢?這才是最需要解決的。


笑紅塵170599035


首先申明我自己就是農民,不過糧食上漲對誰都不好,現在的經濟牽一髮動全身,糧食上漲了,所有的物價都要上漲,就是所謂的物價貶值,物價貶值傷害的還是農民,現在大多數農民都有存錢心裡,箇中緣由自己體會,有的人會說如果光糧食上漲就好了,不過各位想想這種情況肯定不會出現。第一次回答問題,語文不好,各位見諒!


噬魂5802


很幼稚的想法,糧食漲價會帶來一系列商品漲價,一年後會發現還不如低價實惠,農民種糧也需要農具、化肥等,生活必須品都會漲價,最後導致物價大幅上漲,甚至通貨膨脹,究竟誰是最大受害者!

糧食和能源是社會的根基,穩定物價的基石,因為這兩項和每一個人都有直接關係!



未來世界91115068


我是農民,前十年我們這小工一天100元左右幹玉米1元一二一斤。現在小工一天200左右,幹玉米1元左右,原材料也在張。換個簡單點的,頭十年一畝田種玉米能掙800左右,現在能掙一兩百左右年成好。所以不想種地,除非搞設施農業(蔬菜大棚,蘑菇大棚……)但是投資大一般農民投不起。


劉顯超8


我認為糧食漲到6元一斤,永遠是不現實的,就說糧食真的漲到了這個價,大多農民工回家種糧食了,自然糧食就更多了,對於市場經濟來說,哪樣農作物都是一樣,多了就不值錢了,少了就貴了,你們難道這個原理不懂嗎?

舉個實例說明問題,在菜市上我們會經常看到,不管什麼疏菜在開始剛上市的時候產品還不多,市場價跟據客戶需求量的情況,是賣主自行定價,比如拿一種疏菜舉個例,就目前到以後吧,現在有一種小土豆,個兒小而圓滑,又叫雞窩楊玉,不像那種大的土豆,別人種的都還沒到收的時候,他這土豆種得早,用薄膜覆蓋種植的,到別人的都還不能收穫時,他這土豆就上市了,市場價每市斤8元,當然,再貴也有人買,如果買的人多,他會跟據市場需求進行漲浮,如果上市的多了,它也會隨著市場的需求量往下降,到時,上市的越多,下降就越低,到最後也就一,倆塊錢一市斤了,有時多了還很難賣掉,每年每季出來的疏菜品種都是這樣,一但多了,也就不值錢了,這就是市場經済。

跟據樓主的說法,本人可以肯定的說,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要說糧食都值錢了,大多農民工回家爭地種了,也只有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再高的價格你又能賺上多少,另外農民工回鄉種地的人多了,國家工廠,企事業單位和國家重點工程和私營民營事業也要人做,到時沒人幹了,他們為了招收人才,都會把工資提高來進行競爭,也就會變成水漲船高,即使你糧食價格漲到6元一斤,人家在外掙回來的錢還是比你種地強多了,所以說,糧食漲得越高,農民還是賺不了多少錢的,肥料它又要漲,種子它也要漲,還有收割費和勞力也會要跟著漲了,也就是上述的水長船高。

網友們,這是本人見解,若有網友們更有見解,可留言指教




平平淡過一身


糧價是基礎。不要說不可能。就算到了六元一斤,那麼其他的物價也會隨著增加。所以說相對來講。糧價沒漲。也可以說糧價不會單獨增長。要想增加種糧積極性,就要從其他的附加方面給農民補貼,還要加大補貼,彌補種糧和其他工作收入的差別,才有可能恢復中糧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