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賣掉你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到農村,並教育子女做農民,遠離城市生活,你願意麼?

唯讀書與鍛鍊不可辜負


不願意。

農村風氣差,從前的勤勞樸實一去不返

農村的大環境限制了農民的思想意識,對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發展新興農業的認識不足。小農思想下攀比風十分嚴重,而且特別好面子,鋪張浪費成風。如果從城市回農村生活,胳膊扭不過大腿,會被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畢竟是感性的。如果你與農民格格不入,就會被歧視孤立,農村人流言蜚語傷人很厲害。就會出現龍陷淺灘遭蝦戲的局面,很對過日子,想辦事更是難上加難。

地少人多,發展艱難

農村現狀地少人多,缺少工業,僅靠種田只能衣食無憂。想發展新型農業十分困難,租賃土地也很不容易,現在很多農民寧願拋荒也不流轉。即使租土地後發展新農業,農民跟風大上,想樹立品牌發展健康市場很困難,魚龍混雜之下,保本都難。

農村教育滯後

實行計劃生育後生育率劇減,加上人們生育觀念改變,學齡兒童逐年下降,村小大多關閉。經濟跟不上時代,優秀教師向城市轉移,農村學校教育質量較差。而且學校現有的大多是留守兒童,被爺爺奶奶寵溺後十分任性,學風較差,孩子在這種環境下較難成才。

農民更需要知識

現在想當農民更需要開闊的心胸和視野,豐富的文化知識,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把握市場經濟規律,發展新型高價值農業,才能發家致富。但從現有的教育,衛生,農民的思想意識,以及土地分散的現狀來說,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去當農民時機尚未成熟。再說當農民也不一定要賣城市的房子,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什麼非要教育他們當農民呢?他們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何必操那多心?

城市化是發展農村經濟唯一出路

農村想大發展,只有響應國家號召,實現城市化,大大減少農業人口,去城市享受美好生活。既能為城市提供大量勞動力,又可以拉動內需增長GDP。同時騰出土地,讓有意向去農村發展經濟的企業家投資興辦大型農場,生產高價值的綠色食品。

只有這樣,農村才能達成國家的宏偉目標,振興三農。這樣的結果是農民成為市民,享受城市的美好生活,收取土地流轉金,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當子女視野和心胸開闊有出息有見識後,只要有興趣,隨時可以回農村發展新興農業。

想當農民並不一定需要農民身份,而是需要豐富的文化知識,把握市場經濟規律的頭腦,新興農業技術。不需要賣房回農村,更不需要教育兒孫做農民,那是落後於時代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