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之下,我的“多味”生活(原創)


疫情之下,我的“多味”生活(原創)


如果沒有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此時的我應該在幹什麼呢?或許正在教室裡和孩子們探討“死生亦大矣”的話題,思考王羲之為什麼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現在想來,等回到校園回到教室我們回顧《蘭亭集序》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對生死是不是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自我感悟呢?我期待孩子們給我的回答。

然而,此時的我,仍然“隔離”在家。雖然這座座標四川北大門廣元的小縣城,已經解除了疫情一級戒備,城市開始逐漸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但學校開學的日子還未敲定,所以繼續宅家,給孩子們上網課,陪自家的高三孩子學習。

一切來的太過突然。於我而言,這個春節是有生以來過得最安靜的春節。沒有迎來送往,沒有走親訪友,沒有吃吃喝喝。按照原定計劃,大年初三孩子應該外出上補習班,期望可以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然後趁著她補習的時間檔出去四處走走。現實往往是計劃跟不上變化,武漢封城,全民自我隔離。我也開啟了我的疫期宅家生活。

說完全宅在家閉門不出那是假話。大年初二,困擾我數月的皮膚問題更加嚴重,經醫生診斷需每日上醫院做治療。此時所居住的縣城已有首發病例,去還是不去,成了除關心疫情之後的另一個現實問題。最後權衡再三,還是決定在做好自我防護的情況下,接受醫生建議,每日前去治療。這樣的決定一是基於縣城雖然有了首發病例,但是是輸入型的,患者是從武漢歸家人員,我與他並無接觸機會;二是我所去治療的醫院不是收治疫病的定點醫院,也不會有接觸機會;三是相信當地政府的防疫措施,絕不會讓疫情蔓延。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決定,每日必須外出,也讓我比許多宅家的人看到了疫情期間這個城市的樣子,守護這個城市的白衣天使的樣子。

從年三十開始,縣城的街道上行駛的車輛少得可憐。在以往的這個時候,小小縣城交通擁堵十分嚴重,許多外地車回縣回鄉,畢竟我縣也是一個勞務輸出的大縣,再加上許多的本地車輛,這個時候的縣城交通擁堵的情景不亞於北上廣上班高峰的交通堵塞情景。而在我開車上醫院的那些日子,感覺車是開在私家馬路上,暢通無阻。和全國的所有城市一樣,縣城街面上的所有商鋪、飯店、酒樓、茶樓以及農貿市場全部關門歇業,唯有供應日常的大型超市和大型的藥品超市還在開門營業。去這些地方購物的居民都自覺的帶著口罩,雖然口罩從一開始都是緊缺物資。從開始防控疫情,要求戴口罩的時候,我尚未引起重視,沒有及時採購口罩,當我後知後覺需要口罩時,我已買不到口罩了。幸好家中老人第一時間買到一些醫用的口罩,後來分給我們一些,才讓我有了去醫院接受治療的一些底氣。

城市從熱鬧喧囂一下子變得寂靜安寧,開始的時候還覺得這個樣子才是我喜歡的城市,可是時間久了,才醒覺自己是多麼膚淺和幼稚。人煙阜盛,燈火閃爍,來來往往,車水馬龍,喧囂熱鬧才是城市該有的樣子,人間俗塵就是一池煙火。若要追求寧靜,大可在鄉野山村,租一戶農居來住,何苦心心念念要從農村逃離,一心向往更大的城市生活呢?所以隔離時間越久越是期望疫情的戒備早日解除,讓這人間恢復煙火繁盛,讓城市繼續繁忙喧囂,這才是我愛的城市,我愛的人間啊。

愛這人間,是因為更愛這人間可愛可敬的人們。先不必說像我一樣生活在這人間最無名最微不足道的人,因為我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心懷希望、永葆善良,懂事不添亂、聽話不消極。也不必說那些援助武漢的人們,上至企業家、明星、慈善家、下至普通民眾、孩童、青年、長者,這些名字我不說,但我們早已記下並記住了他們的身影。更不必說第一時間趕赴武漢抗疫的鐘南山院士,以及所有至今都在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警察、解放軍醫療部隊,他們是替我們在前線抵擋病毒的封鎖線,他們在此次抗疫戰中,付出太多。以及那些倒在此次抗疫戰場上的醫生、護士、警察,這些響亮的名字哪怕我不提,但我們早已銘記在心。因為歷史是不會忘記這些犧牲者,他們必將成為時代的符號。

單是日日醫院裡為我測量體溫的小護士,為我做治療的醫生護士,就讓我倍感人間溫情。特殊時期,最早結束休假的是醫生護士,我接受治療的醫院全院全科全員上崗,隨時待命。在醫院門口檢測體溫的小護士也大不了我女兒幾歲,但我日日去,她日日在崗。特別是疫情爆發嚴重階段,縣城也出現了5例感染患者,說不害怕不擔心誰信呢?一看到她,就更讓我想像得到在疫情爆發嚴重城市武漢的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和麵臨的危險。所以,整個疫情期間,我常常為能生活在這樣人間而慶幸而感動。那些願意從心底給出善良、無畏、正義、擔當的人們啊,讓我怎能不深愛?

這段隔離生活,除了讓我懂得如何去更加熱愛周遭的一切,也讓我看清生活的本質。或許周遭安靜了,也就更能聽清自己內在的聲音。那些自認為推不掉的應酬,其實也可以推掉;那些自認為有用的社交,其實也未必有用;那些自認為穩固的情誼,其實也未必穩固。熱熱鬧鬧遠不如自我的安靜豐盛,權力名譽在生死麵前又算什麼?

生活本就很簡單,活著本就很單純,可就是要被自己被別人賦予各種各樣的意義,而我們又常常被這無用的意義裹挾牽引。人最終嚮往的是簡單的生活,所謂返璞歸真,萬火歸一。就像我的孩子們給我分享她們在疫情時期的生活一樣,我們內心永遠憧憬這樣的生活:去春風家煮水烹茶,圍爐對飲;與詩書為伴,自靜養墨;一日三餐,兩人四季。

現在我所在的城市已無新增病例,我縣5例患者也經救治痊癒出院。打好廣元防疫戰,守好四川北大門!疫情期間的宣傳口號早已深入人心。我想我宅家上課的時間也應該進入倒計時了吧。

寫下這個題目,是因為要求兩個班的孩子也寫過這樣標題的文章,這樣的生活算不得“多味”,但至少是我與他們的一段共同經歷。寫下這些,這樣我們相見的時候,我也可以向他們有個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