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現在三農自媒體人越來越多?

我們的鄉村


這個問題好;

第一點,我國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業人口占比很大,而一涉及到農業人口,大家的感覺就是經濟相對落後,而實際情況也是這樣;

第二點,國家政策資源方面的傾斜,國家正在加大力度,建設新農村,提高農業人口收入,而跟著政策走不會錯的;

第三點,新聞上經常報道某某某,辭職回家務農,通過自媒體引流多少多少,帶貨多少多少,宣傳方面非常到位;而廣大農民同胞,一聽到這樣的消息能不心動?看著人家天天做著和自己差不多的事情,就是把視頻拍了傳網上,而自己農活照樣做著, 耽擱不了時間,尤其是現在的農村小夥妹子,心就更活躍了,幫家人做做農活,然後拍拍視頻,農活做了,父母高興了,得到鄰居誇獎了,視頻已拍了,多了一條致富的路子,何樂而不為呢


豬豬壹號


三方面,有買的,有賣的,有運貨的。

我先來說說我為什麼來頭條和西瓜視頻吧。

我來自山東,原來在村子裡開了一個小飯店,也一邊種著田,養著幾隻雞鴨豬羊。飯店之前人多的時候還有些生意,漸漸農村人都走光了,生意就越來越差。現在疫情期間,就完全關張了。平時就喂喂雞,喂喂羊。空閒時間挺多,經濟上也有點兒困難了。這想找點事做。然後平時在朋友圈,發發自己養的動物,做的飯啥的,城裡的朋友也都覺得挺有意思,甚至挺羨慕的。孩子就幫我們弄了頭條號。平時拍點兒視頻,爭取多收入一點兒,也解解悶兒。我想,三農自媒體人越來越多,也是差不多原因。

首先,農村的人有自己獨特生活,也願意去分享。

現在的社會是工商業的社會,工商業的東西是越來越多,高樓大廈、汽車馬路、工廠商場……但是鄉村是越來越少了,而且,鄉村生活其實豐富有趣,像我,就也會做點兒菜,也種田,也養殖,門口還有山,可以找點兒野菜,看看山景啥的,所以是有東西可以去給大家看的。加上村子裡的人少了,平時能交流的人也不多。我們就也願意多和大家分享,交交朋友。當然,能增加收入就更好了.

其次,也有人願意看農村生活。

現在不少城裡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在農村長大。人忘不了小時候,都願意回憶小時候的年月。就願意看看農村的生活。有些一直生活在城市,又喜歡大自然的人,也願意隔著屏幕體會體會另一種生活,看看農村。農村也有些離家在外的學習、工作的人,父母也在農村,看看三農視頻,也是一種對家的思念。農村自己人,也願意看看別人的技術,學習一下。

最後,要感謝網絡的發展,技術的發展和頭條西瓜這樣的好平臺。

要是五六年前,村裡人根本不知道還有小視頻這種東西,就算知道,也不會相信自己也能拍。我是因為孩子教我,向孩子學習,才會了註冊頭條號,開始弄。頭條平臺也願意一點點的教著我們怎麼上手。現在剪輯軟件也簡單,好用,村裡人好好學,費點勁兒也能學會。自媒體進入越來越容易,農村有條件了。

綜上,三農有東西,三農有人願意看,三農也能讓人看了,加上有收入,自然人就越來越多。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我的首頁,有幾個小視頻,有點兒意思,但還拍的不好,請多批評批評。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感謝!


老農大偉


三農自媒體人越來越多其實有很多原因,首先國家扶持三農,自媒體平臺也在扶持三農。對於同樣在做自媒體的朋友,三農領域相對來說扶持比較大,所以很多本來做其它領域的自媒體人也來三農領域了


很多三農自媒體大V的收入,讓人確實眼紅,他們每天發發視頻,就能月入上萬甚至幾萬,工作不太滿意的朋友,就想放棄當前的工作,也想嘗試一下三農自媒體


還有的是做電商的朋友,想依靠自媒體來做引流,三農現在是個比較熱的領域,大家都知道巧婦9妹,一年通過自媒體營銷,幫助當地的鄉親們銷售上千萬的營業額,同樣做銷售的朋友一定也想通過三農自媒體來銷售


還有就是現在的人壓力都太大了,做生意投資大風險也大。相比之下自媒體屬於一個比較自由而且輕鬆不用投資太大的行業,所以大家都想嘗試一下


小編我也是自媒體人,現在一邊工作一邊兼職在做三農自媒體,每月也能收入上千元左右雖然不多,但是有這樣一個副業也是不錯的

有一樣想做自媒體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家鄉小李一起學習做好自媒體


家鄉小李


想起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做自媒體?無非一個利字。為什麼會有這個利,不妨細說一下。

第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移動設備來消費時間獲取資訊。再加上無線流量資費的講價,還有wifi網絡的普及,使得人們通過手機來獲取資訊的成本越來越低,這樣自媒體就蓬勃發展起來了。自媒體有了用戶,開始有大量的品牌商需要在自媒體上投放廣告,使得平臺有了資金流,但是同時自媒體平臺對內容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開始了內容付費,引導更多的作者在平臺上有償創作內容。

第二,中國人口大半為農民,隨著自媒體的發展,三農類的內容的需求量開始爆發,這時平臺就需要三農類的作者入住平臺,源源不斷的創作農村內容,工讀者消費,維持自媒體平臺的用戶黏度。

第三,自媒體平臺的大力宣傳,在2017年今日頭條退出來歡子TV進行三農自媒體的宣傳,2018年再次大力推廣巧婦9妹的創業案例,是的很多農村人開始對自媒體抱有幻想。

第四,自媒體的從業門檻低,只需一個手機,一臺聯網的電腦就能進行短視頻的創作,諸多原圖,讓農村人看到了自媒體創業成功的希望。又能在家陪父母照顧孩子,又能賺錢,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加入了這個行業,同時也造就了很多創業成功的典範。

以上便是我的分析,有不足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甘肅記憶


是這樣的

首先,你要改變一下對農民的認識。農民並非很多人認為的一年四季都在農田裡面幹活,累的要死要活的!

一般來說,農民一年最忙的就是春播和秋收兩個時間段。簡稱“農忙”

到了農忙的那幾天,在外打工的農民都會跟老闆請假回去將自己的農田收拾好。

錢多的農民,可以不回去,出錢請人幫他處理農田的事情。一畝地50-100元不等。

所以農民兄弟們一年中最少有十個月可以外出打工,或乾點別的事情。

不要小瞧我們的農民兄弟們,他們外出打工接收新的文化理念蠻快的!好多你還不知道的事情,他們都知道了。

至於做三農自媒體的也是一樣。長達十個月的農閒時間總得乾點什麼吧?以前是沒事了就找幾個人擺四方城。

現在呢?既然大家接受農民大哥的三農視頻,又能賺錢,當然不再浪費時間去玩。

十億中國人有八億是農民,農民的比重很大!只要一小部分農民一擁而上做三農多媒體的話!……

呵呵😄後面的結論你自己下吧!

再加上媒體平臺給三農自媒體的優惠條件,你不難想到為什麼三農自媒體人會越來越多的問題!

明白否?


玄天護道尊者


還不是因為三農自媒體出了爆款!

君不見某某人辭職回鄉,拍著拍著就成網紅大V了?月收入都是幾萬起步。站著就把錢給掙了!

這叫我等早九晚五在職場為了點破工資點頭哈腰,每個月交完房租水電毛到不剩的祖國花朵們情何以堪?

so越來越多的人拍著腦門來了,網紅大v寧有種乎?你行我不行?不可能!我一定行! 風口來了,豬都能飛起來,何況勞資還是隻鳥!抱著這種二哈式想法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這塊熱土。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很骨感,終歸都得再經歷一輪淬鍊,才知道在哪裡混口飯都不容易。

不信?馬爸爸都為我這發言打call點贊。





兔子吐槽社


這個問題仔細推敲起來很有意思,同時大有深意。

1首先從媒體的屬性層面,自媒體是一個扁平的舞臺,區別於聚焦社會上流階層發聲為主的媒體,自媒體更體現民眾發聲機會的均等性,是傳媒發展的進步。

2其次從政策層面,中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關乎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展現新農村,新農民,新農業面貌的視頻從農民手中通過自媒體上傳,更真實地體現新時代我國三農的發展情況,更有說服力。

3從市場規律層面,一個行業從事的人員逐漸增多,足以說明這個行業的不飽和有巨大的可作為的空間。

4從情感層面,大部分的都市人向上倒騰幾輩人都是農村出身,天然對土地有情感,這些都是支撐自媒體三農題材受歡迎的現實基礎,大家都希望看一看,那個我回不去的老家怎麼樣了,還好嗎。

5從受眾的層面,三農更接地氣兒,憨厚朴實操著各地方言的視頻等作品,調劑著生活,也給人樂子,這也是直播中一些農民歌手在自家也許不太整潔甚至有點亂的房間中直播更有關注度的原因吧。因為真實,因為無需掩飾,因為可以不用美顏相機也能做自己--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真好。


清風徐來外星人


為什麼現在三農自媒體人越來越多?

不僅僅是三農自媒體,而是整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引起的自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準確的說是互聯網走進尋常百姓家的結果。

大家好,我是華北老農民,分享農業,農村和農民,帶你瞭解農村的千姿百態,寫完這篇問答,我就種地去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像以前那樣,家家都有智能手機,都可以上網,都可以做自媒體了。

近兩年來,三農自媒體層出不窮,實力越來越壯大。一方面是三農方面的起步晚,當別的行業都進入互聯網+的時候,三農人還在安心的種地,從2015年才開始起步,2017年年達到頂峰,並且到現在紅利還在延續。這個功勞非今日頭條莫屬,是它劃分出了三農板塊,並且為三農自媒體提供大量的支持,在此之前,沒人把農民自媒體人當回事。別人看到紅利之後,不論是自媒體人,還是廣大的平臺,都開始加大力度擴張市場,都想從三農領域中分得一杯羹。

到現在為止,今日頭條仍然是三農自媒體人最活躍的平臺。<strong>

三農人中除了回家創業的人,剩下的就是本分的農民了,但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互聯網成本的降低,人人有智能手機,家家有網絡,做自媒體幾乎就是零門檻,只要你有一部像樣的智能手機,註冊一個賬號,那恭喜您了,已經成為一個自媒體創作者,而三農自媒體連專業的技能都不需要,拍種地,吃飯,風景,下地幹活,這都是內容,並且是原創的內容。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三農領域,未來的三農人越來壓力越大,需要專業的東西,來支撐自己繼續創作了,觀眾朋友們的胃口也在不斷的提高,最簡單的吃吃飯,乾乾活,趕趕集,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了,需要更加專業的種植技術,生活技術,來征服他們,所以,三農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爭取在大風大浪中生存下去,也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是一個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華北老農民


其實就自媒體領域來說,三農領域的佔比並不是最大!我現在也在轉做三農領域。越來越多的人做三農領域的原因我總結了4點。

其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相關政策的扶持!現在扶貧工作正進行的如火如荼,扶貧主要的對象就是貧困山區農民!符合三農領域,各大自媒體平臺也會對三農領域作者一定程度的流量扶持!

其二:三農領域內容豐富、範疇廣!能夠持續的生產出優質新穎內容。這一點是做自媒體的關鍵,內容能夠持續生產。

其三:城鎮化後人們對鄉村的一種嚮往與懷念!往上數三代都是農民。如今他們在城裡生活對以前生活的鄉村的一種家鄉情感!

其四:自媒體平臺的專業訓練。我轉做三農領域主要是因為【字節跳動扶貧達人訓練營】手把手教怎樣做好自媒體!

個人愚見,歡迎補充!


雷快快


永遠不要低估政府作出簡政的政策,這樣的方式正好和政策有不謀而合之處,簡化程序,方便快捷的網絡發展,以及智能終端的強大後盾這就促使了農村這方面的發展,這樣證明了農村已不單單是曾經我們古代的那個農村,而是科學化、智能化、現代化的農村,這樣的中國發展難道還能阻止農村的進步嗎,也恰恰因為農村利用這種方式,讓農村走出去,和城市並駕齊驅,而不是低城市一等,這正是一種正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