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女兒都大學畢業了,對父母沒一點感恩還抱怨父母,我該怎麼辦?

老白一說


其實我覺得是雙方面的。孩子從小的教育,你們是不是盡責了,是不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關懷,尤其是在叛逆期,早戀萌芽時給予一定的心理疏導,並非一刀切。如果你們做的不到位,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會變得自私狹隘。孩子是不是不願意回家,回到家也跟你們無話可說,也需要大人檢討 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問題在哪裡 也許會好一些,等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估計會體會到你們的不容易


與沐同行


估計女兒大學畢業後,還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抱怨父母沒本事幫忙吧。不知我判斷得對不對?你可告訴女兒,不用發急,慢慢找,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我有一朋友女兒也是在家呆了很長時間,後來上網找個跟園林有關的工作,又在單位找一對象,小兩口過得挺好的。你也別發愁,等女兒有了如意的工作,她高興,滿天的雲彩都會散去。


老媽也可愛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感慨一下: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你女兒大學畢業了,對父母沒有表示感恩還抱怨是題主主觀感受,那麼我又想問問題主,您現在不也是在抱怨您生養的女兒!?

人都是相互的,哪怕你們是同個屋簷下的一家人,當你對你女兒還存有這樣的抱怨時,那麼她也會反饋回相似的舉動

怎麼去解決彼此間的抱怨,我覺得,還是多站在彼此的立場上去替對方想想,先說說作為父母的,無需去抱怨自己的兒女是否懂事,是否感恩,不要過多的寄望於兒女的報答或浮於表面的感恩,如果我們生兒養女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要報答我們父母,這初衷也許本來就是錯的,告訴女兒,她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成年了,家裡不指望她能如何報答或盡孝,只要她能想好怎麼去走屬於自己的路就可以了,父母供到大學畢業,也是盡了義務和本分,至於她的抱怨,無需再去做解釋或理會。時間會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你也不用過多的去抱怨她的不懂事或不知道感恩,現在心儀的工作,不好找,她的壓力,也許也只是沒向你們父母袒露罷了,多多相互理解吧!

養兒方知父母恩,總有一天,當你女兒成家立業了之後,有了子女,她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作為父母的艱辛和不容易,因為她現在剛畢業,很多事,她還不懂,作為父母的你們,多給彼此一點耐心,當她為人母了之後,會知道你們父母當初為她的付出是多不容易。

兒女大了,順其自然吧,該懂的總會懂,不明白的會一直裝糊塗

做父母的還是多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隨她去吧


檸檬黃老師va


這個問題對家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從小就對女孩子、嚴格要求。如何尊老愛幼、如何去善待一人和事。養成良好的習慣、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再說女兒、父母辛辛苦苦把你攻讀完大學。你不但不感恩還抱怨。我認為你這大學真的是白讀了。這大學上的不值。你沒學到自強自立、也沒學到。孝敬、尊重、賢惠、善良、即使你找到了工作也不會做的長久、我是00後女生。看到這題目感到很驚訝。都說女孩子是父母的小棉襖。希望你是那個暖的小棉襖。




小兔生活


不要抱怨兒女這也不行,那也不好!

父母有能力,就把她扶上馬,送一程。

沒能力,就深情的告訴兒女:天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想為自己兒女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條件, 你只有這麼個命,攤上我們這樣一個父母,沒有多大的能力,不能給你創造一個很好的條件,很抱歉,以後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了。不過你放心,只要你不沾黃賭毒,不好吃懶做, 努力往前奔,不管你以後幹什麼,父母都支持你!不管你以後遇到多大的難處,這裡都是你的家。

父母只要一天還動得,就不要你擔心我們,好好做你的事。我們會好好照顧自己。

在我們活著的時候,你回來能親親熱熱的叫一聲爸爸媽媽,過年過節能想到我們,

萬一哪天倒在床上動彈不得了,一定回來侍候我們,讓我們有尊嚴的死去,死了,能恭恭敬敬的把我們給我埋了,埋了,墳頭上每年都能不少香把把,這樣,我們做父母的就心滿意足,這輩子就算沒有白活了。

父母給兒女最好的幫助就是讓他們自由的飛翔,父母在後面默默的看著。在他們有危險的時候,大聲的提醒,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用力的推他們一把,在他們落魄的時候收留他們。

在他們順風順水的時候,在家安安心心的過好自己的日子。


假裝外行看門道


子女與父母是人世間緣分最深的人。雖說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以及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和感恩是人之常情,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並非都如此,其中的原因也會是多種多樣的。

您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也就是成人了,對於父母不感恩,還抱怨,說明什麼?從父母的角度上講,最先應該做的是反省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問題,這裡一定存在著因果規律。另一方面,現實既然已經如此就要敢於面對,也要積極地尋求一種最好的解決方法。

總而言之,方法總會有的。一般而言,方法都蘊含於問題之中,關鍵在於為父母要轉換思路,不要一味地抱怨,更不要後悔,要向前看,要著眼於自己。


弘道


凡是在叛逆期到來之前沒有學會自省的孩子,除非遇到人生重大變故,否則很難願意從自身尋找問題。畢竟指責別人比自我反省在心理上要舒坦的多。

孩子已經成人了,現在想改變她,很難。相反的是孩子想把家長改變的符合自己的要求。雖然這時的稱謂沒有變,身份沒有變,但心理上潛在地位卻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她已經不再是你們心目中的那個孩子了。

這時候,家長應該自省:怎麼去面對一個成熟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孩子。

其實,有時候尋求第三方的幫助比直接對話更有效。


馭水客


一分為二看這個問題!一方面父母不要因為從小到大學供養子女,而子女有些事或作法,觀點或帶有批評的話言同父母說話就認為不孝順,不懂感恩!這就要求父母要寬心,子女大了有了自己的觀點,思維和待人接物的方法與自己差異大很正常,睜隻眼閉隻眼,多聽少批評!而子女永遠記住父母養育之恩,不孝順或浪費,不講理有很大因素是父母重視學習成績,不注意生活實踐,不注意傳統道德教育所致!


用戶4018435790865


——毫不奇怪!這是他們這代人較為普遍價值觀。不是個例,也不要過於糾結。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價值觀,與他們的成長經歷密切。現在不是一句話就能改變的。

——你根本不用過度解讀!也不要太過在意。你也不要想著完全依賴孩子養老。現在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延長,想必你也還不算老。等孩子經歷一些事情,有了一定閱歷之後,自然就能夠認識這些問題了。


老樹根茶舍


會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在期待著女兒的回報。那麼也就會表現出索取的態度。施恩望報,養兒防老,你們先把它作為一個交易,那麼就別怪女兒公事公辦。想想你們自己對待父母如何吧。孩子都是自己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