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好人為什麼會更容易受到傷害?

方外舟山


我想或許是這樣的。因為好人總是本能地覺得周圍的人也都跟他一樣的好,全世界的人也都跟他一樣的好,結果就會有很多人利用了他的這種好來傷害他、欺騙他。評書李總說一句話:化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還有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做好人沒錯,但是要變通的看待周圍,不是所有的人都好,不能什麼人都相信。


提璇


好人之所以總是受傷,那是因為人好只會為別人著想,久而久之人家也習慣了,對好人也愛搭不理,有事了才找好人幫忙,沒事了,理都不理好人。

好人之所以總是受傷,是因為別人覺得你人好,就變本加厲的利用你。別人不幹的事情讓你幹,別人不敢欺負就欺負好人。

好人之所以總受傷,因為太實在了,沒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頭腦,所以總是被人套路。最後別人都覺得是你自己願意幹的,無所謂了。反正你又不會生氣,我一味的索取就好了,不懂得見好就收。好人的誠懇實在,別人眼中就覺得他很呆傻,特好利用,甚至有時候冤枉你陷害你,反正你又不會報復生氣。我過河拆橋後,好人也不會罵我,以我我在過河還會用到好人這座橋,好人也不會斤斤計較,那何樂而不為呢!現在的人都很自私的,所以這樣沒底線的好人總會受傷害!

我也是個好人,受到的傷害相當多,包括來自家人的都有很多,好人想要生存也要適度的抗議和生氣,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可以保護一下我們。做好人也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有時候就要大膽說出來,不要害羞,這樣別人才能尊敬你。友好善良要用在那些在困難時幫助過你的人和懂得珍惜你的人身上,很多時候沒必要用善良去喂一些白眼狼,鐵公雞。做好人可以,但也要有個度,不然沒人會珍惜你的。


用戶910033851519604


好人心善良啊!總想著好人有報,寧可做善被人非議,也不願改變初終。防人之心很弱。而在現實的生活中,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坑人花招都有。心善的好人,最易中招,最易上當受騙,最易被坑害,也最易受傷。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為人都要以此為戒,多長個心眼,少受點傷害。


溪山山人


我來回大這些問題,為什麼好人更容易受到傷害,是因為,好人善良很容易相信別人,他們沒有更高的警惕性,認為天下人都和他一樣,沒有欺騙,一切事物都是公平公正。根本不知道,有很多的陰謀,欺詐行為,人與人是不一樣的,這個道理他不是很清楚,他總是相信任何人,所以很容易受到傷害。這是我自己的觀點,謝謝大家!


老崔1298


我也是個好人,受到的傷害相當多,包括來自家人的都有很多,好人想要生存也要適度的抗議和生氣,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可以保護一下我們。做好人也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有時候就要大膽說出來,不要害羞,這樣別人才能尊敬你。友好善良要用在那些在困難時幫助過你的人和懂得珍惜你的人身上,很多時候沒必要用善良去喂一些白眼狼,鐵公雞。做好人可以,但也要有個度,不然沒人會珍惜你的。



小張靜姐


因為好人大多:光明磊落,坦蕩無私,甘於奉獻,勇於承擔。因為他們正直所以會得罪小人受到報復。因為他們坦蕩所以會被同事當做擋箭牌。因為他們勇於奉獻會被領導做為墊腳石。因為他們勇於承擔也會被一些目的不良的人做為索取的目標。所有這些耗盡了他們的心智,透支了他們的健康。他們的頭髮會比別人白的早,他們的腰會比別人彎的深,而所有的榮譽與他無關。因為這些榮譽給了別人領導會聽到兩句好聽話,不給他也沒事。如此好人難做,可是世界上還是會有那麼多的好人?因為沒有好人就不會成就這個世界。

所以好人不傻!


方外舟山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大人,一個小孩。大人代表責任、權利,小孩代表需求、愛。

一個做好人的人,是沒有合理分配自己的角色比例的人,那就是以小孩之心去承擔大人之責,而不是以大人之心去要求愛和回報。

做的是大人的事,盡的是大人之責,卻在別人面前放下戒備,心智退回到孩子狀態,很容易激活對方的控制慾望。你扮演了小孩,對方不一定扮演小孩,或者有可能暫時扮演小孩,然後過一段時間,覺得不好玩,想扮演大人角色,結果好人依然還在扮演小孩角色。於是對方就以大人之姿態控制好人,對好人予取予求。

很多關係,就是一方信奉“無私、奉獻”,相信感化的力量,結果用力過猛,激活了對方心中的控制慾望。本來對方不是一個“壞人”,是好人的“小孩”心態激活了對方的“壞人”心態。這就是很多關係從親如兄弟姐妹到最後變狗血的原因之一。

一個人內心要平衡,那就是要變換角色,才能保持能量守恆,收支平衡。所以在任何關係中,真正長久、平等的關係是雙方輪流扮演大人-----小孩;小孩-----大人。

關於“無私、奉獻”,不要看字面,而是要看字面背後的邏輯和深意。“無私、奉獻”是用於長期關係中的一種意向性禮儀,是需要對方給予對等的響應的。沒有對等響應的“無私、奉獻”往往是一廂情願的蠢萌行為。

還有一種“無私、奉獻”是根植於集體主義的實用價值觀,還有一種“無私、奉獻”是少數精神境界特別高的哲人、高僧大德的一種超越現實的價值觀。這些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

總之,我比較推崇王陽明的心學理念: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好人與壞人,往往都是轉念之間,要看人看事的。做好人沒錯,只是要看清真相,不至於被人矇蔽,活得憋屈、狹窄。


周星星報道


其實、有許多事情總是在經歷過以後才會懂得,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會懂得適時的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中我們慢慢的認識了自己,人世間有好多事情都是在過去的時候才能看得清楚。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這麼些無所謂的執著,沒有什麼不能割捨。學會放棄,生活會更容易;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身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美好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鬆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不一定就刻骨銘心,一程走過來情深清淺已經不容易,輕輕地抽出手說一聲再見,不必讓自己受到的傷害更深,每一份感激都是很美的,每一份相伴都是很令人迷醉的。是不是不能擁有就倍感遺憾,是不是思念就讓我們更覺留戀,感情是沒有的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求並不能讓生活更加圓滿,也許一點迷撼,一絲傷感,會讓這份答卷更久遠,收起心情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穫雨,誰說喜歡一樣東西就一定要擁有,有時候,有些人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費盡心機不擇手段走向極端,也許他是得到了,但是在追逐的過程中,失去的東西也是無法計算的,付出的代價也是無法彌補的,也許那些代價是沉重的。

其實、喜歡一樣東西不一定要擁有它,有時候為了追求一樣東西而令自己身心疲憊不堪,這樣是不是很不划算的,再者、有些東西也只是遠觀不能近瞧,雖然得到了,但是你一旦擁有就知道了它的價值所在,因此,得到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放棄的也不一定都是最壞的,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原來暗戀也很快樂,至少不會毫無選擇,從不覺得感情的事多難負荷,不想佔有就不會太坎坷;不管你的心是誰的,我也不會受到挫折,只想做個安靜的過客。所以、無論是喜歡一樣東西也好,喜歡一個人也罷,與其讓自己負累,還不如輕鬆的放棄和麵對,喜歡一樣東西,就要學會欣賞它,珍惜它,使它更彌足珍貴,喜歡一個人,就要讓她快樂,讓她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誠摯,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放手吧,學會放棄,因為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小酒館ii


好人容易受到傷害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的風氣不正。是西風壓倒東風,壞人猖狂好人受氣。如果是社會風氣正,有好的社會環境,就沒有壞人的立足之地,這樣好人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趙烽欽


好人為什麼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好人的特點是: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有求必應,寧可自己的事放下不做,也得把別人的事做好,萬事包容 理解,可是反過來,當別人做事自私 ,用到你了甜言蜜語,用不著了拋之腦後,把自己利益最大化,不管不顧的時候,好人就容易傷心,反覆之後,好人的傷害就更大了。但是好人就是好人,永遠不會改變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