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你在什麼情況下願意去養老機構養老,子女是什麼態度?

老左心理工作室


能自理就在家養老,一旦不能自理就去養老院,我可不想拖累子女,他(她)們也有自己的生活!


蝴蝶187776969


一是觀念上,中國人的觀念是傾向居家養老的,非到萬不得已,不會考慮去養老機構。即使想去養老機構,還要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和其他外在因素,如果夫妻雙方身體狀況還健康的,配偶之間可以相互照顧;如果雙方身體有病,或一方有病,健康狀況不嚴重的,配偶勉強照顧;這樣的情況可以不去養老院。

二是考慮不能自理的情況下,有辦法也儘量不去養老院。一些半失能或失能老人,在有經濟條件的許可情況下,抱團請保姆照顧,費用共同承擔,經濟負擔適當減輕,生活質量可以適當提高。這樣也可以不去養老院。

三是沒有經濟能力的情況下,想去養老院也去不了。

不想去養老院,可以嘗試一下抱團養老。 第一種,身體健康的單身空巢、孤寡男女老人。有一定的收入,志趣相投,習慣、性格相近,可以3--8人拼生活,合租在一起,(也可以在其一個能居住的人家裡),平攤房租和生活費,抱團養老。有困難相互幫忙,有病輪流照應,以充實晚年生活。 第二種,有一定收入,生活基本能自理、情趣相投、性格相近的老人,也用同樣抱團養老的方式(社區組織除外)3--5人在一起拼生活,再聯合請護工,既解決吃、穿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能降低成本,還能提高生活質量。 第三種,失能和半失能,有經濟能力的老人(或經濟上兒女能承擔)也用這種抱團養老的方式,集體請護工,請鐘點醫護人員,所有費用平攤。具體多少人抱團,根據經濟條件,抱團人員自己商定,提高晚年生存質量。 可能會有人說,抱團養老適合健康的單身男女,一起生活,一起旅遊,結伴而行,共渡難關,抗擊疾病。對的,說的沒錯!但是對於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也一樣適用。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可以由他們的親人幫忙尋團抱團,同類的人抱團養老,比兒女都上班老人一人在家有幸福感,老人的孤獨與寂寞是所有老人的內傷。這類人在一起,心理狀況相近,可以進行交流,產生的生活費、護理費用平攤,生存質量相比在家孤獨一人要高,費用比在養老院要低。如果在養老院養老,一個護工照料十幾人,如果還需要餵飯、翻身、出門見太陽等,護理質量基本談不上,另加護理費和醫療費,老人生存質量會受到質疑。

所以,在現有國情下,不到萬不得已,很多人都不願去養老院的。'





標峰理評論


我的想法是和老伴能生活多久算多久。己經和老伴商量好了,直到有一天哪一個先走了。盛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耐不住寂寞的時候,就去養老院養老。因為現在社會的現實生活中,與兒女在一塊住只能說是邦他們帶孩子,洗衣服,做飯。就等於是兒女的保姆。所以只能自己單過,等老了不能動了,就去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





放羊老頭


如果是我,我願意能在自己有一定的自理能力養老,這樣能動就有選擇能力,趁自己尚有自理能力,全國各地養老院住一下,體驗一下生活,當地風土人情瞭解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又看了,還能為自己將來養老有個可行的計劃。子女也要吃飯要生活,所以子女對父母在養老機構養老,應該是開明的,當然即使想去養老機構,還要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和其他外在因素,比如抱團養老,這都是不錯的選擇,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子女都會積極配合的。


流蘇81306861


能夠待在家誰願意去呢,這是無奈之舉唯一之.路。

子女也要吃飯要生活,不可能的天天時刻守到你。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更不消說。


華4402


我在自己不能自理的情況下願意去養老機構養老,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如果不能自理了不去養老機構,對雙方都不好,孩子上班這麼累還要來照顧老人,很不容易,孩子上班去了家裡沒人,想要吃喝拉撒自己也不方便,還不如去養老機構,大家省心。孩子雖然也會捨不得,但沒關係,等空了常來看看就行了,人不能為自己活,也得為孩子考慮,他們也不易


多彩時光手工製作


生活無法自理時就到帶醫護功能的養老院去。我的事情我作主,子女通常都沒異議。


陳燎原776


老的什麼也幹不了時。又幫傭的良心道德又不放心的時候,會去養老院。現在都生一個小孩子,也不能指望他們來養老,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


生活智慧提煉術


因為子女伺候不過來。就必須去養老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