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和父母論對錯就是不孝子孫嗎?

宇麗盛感悟人生


人無完人,父母也是人。一般來講,父母親身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艱難險阻,嚐盡了甜酸苦辣,食鹽比子女走過的橋還多。所以,他們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鑑。當然,父母固有的思想,有時也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沒有與時俱進,難免說錯話,辦錯事。子女據理力爭,有時爭得臉紅耳赤,也在所難免。這種論理式的爭吵,不能歸納為“不孝”。當然,作為兒女在爭論過程中,要有個度,絕對不得勝不知輸,把父母說得一無是處……。


曾國華33


這題目很有意思,“論”字特別!當今常常聽到兒女與父母長輩爭論的事,有的有效果,有的無效果,甚至導致惡果(父或母死亡,或子女出走)的事屢聽不鮮了!令人深思呀!我認為:兒女不要去和父母去“論”,應當雙方心平氣和交流。父母也是人,豈能實全實美呢?有過錯是難免的,出現過錯後,子女應站在高處啟發省悟改正,如用你現有理論水平去“論”是論不好的:1、因為父母是長輩,有長次之分。2、兒女在“論”中有重理論及呵斥的成分。3、“論”的效果不好,甚至恰如其反。我建議三點:1、父母有十分明顯的錯誤,兒女可以通過短信或書信形式,啟發改正,不必論戰,傷父母之心而失臉面。2、兒女可通過自已最好的親屬朋友做父母工作,使之改正,婉轉而冷靜易接收。3、兒女選擇最適當方式通過藉此說彼,使之潛移默化,可能效果更好,父或母易接受。最後說一句,當面與方式不同去指父母的錯處,是兒女進步表現,與封建社會的父孑關係有差別,但古代孑女孝父母比現在做得好呢!而現在與不孝含義有區別,但方式和手段重要,不能糊“論”。願天下父母毓出良才,希望天下兒女平安成長!


手機用戶小刀文芒


不能如此認為,人無完人,與父母論對錯正常,正所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苦口良藥利於病,人不論大小,只要說的正確都該照辦,人不能依老賣老,依大欺小,論歸論,即使老的說的不正確,如果整天議論誰對誰錯也挺煩惱的,所以老人說的不對的當耳旁風,只要自己正確的照做不誤。如果老人整天淨沒事找事,就離家出走敬而遠之,一年半載回家一趟看望需要啥買點啥,不需要就給老人點錢,住幾天就走人。如果老人生病了就回家照顧老人,老人生病心情不好要耐心開導老人,說話柔和哄老人開心,盡到回報養育之恩的責任義務,對得起老人及良心即可。


開心果165931305


這世上本無對錯,只因單個個體或聚合成集體的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持妄執念不斷疊加而永不反觀自其內在靈魂的本性清淨處,於是就產生了我對你錯、我們對你們錯、我是他非、我們是他們非的顛倒夢想與分別掛礙。孝與不孝的概論也逃避不了以上的妄識誤導,只有每個單與集的覺醒,才可跳出對錯、美醜、高低、上下、是非……!如此,和誰都是和自己,不會爭論對錯,也沒有什麼是孝是不孝了,你就是我就是他(她)甚至它。

現實生活中,若別人還未了覺,那麼作為淺淺了覺的我們應該儘可能的修煉自我,從而逐漸影響到我們周圍的有緣人,相信延著夢醒的一米光明去做個引子而不只是個影子。


明k月心


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一個成年人,能夠有分辨對錯能力了!如果父母真的錯了,那也要告訴他們確實是不對的,我哥就是那樣的人,無論怎麼樣,父母永遠都是對的,要知道老人的思想和年輕人的思想不同,觀點也不同,父母永遠都是對的這種心態說明這個人沒有什麼主見,特別是作為一個男人,更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可能因為對方是父母,他錯了都變成對了!個人認為論對錯不能代表不孝!


嘴唇哥


本人對那些人前對老人一味的"哄",笑臉的"從“,實則非單一毛不撥,人後還總惦記老人這個那個之人不屑一顧!

老人年齡大了,對外界事物看法做法己不適宜,且固執己見。溝通講明應該的,有時老人不聽甚至會發脾氣,在別人眼裡被視為不孝。大可不必在意自責!心正心善行善即為孝!

孝不在嘴,在心在行!有人說順為孝,沒啥不對,但愚孝也不完全可取!

有一種孝最令人起敬!給老人精神物質極盡的滿足與快樂!你說啥我聽著,不對也只是一笑而過,把老人當小孩哄!


兵山一角C


不爭論的家庭才會出現不孝子孫。每個家庭都會為了上進而爭論。理智的爭論家庭往往更和諧。無理的爭論往往家散。你文學再高,處世經驗不及你父母。你父母經驗再多,也不一定適合現在社會。所以相互爭求意見總能得到比較合理的目標。入局者迷,有個親人共參考多少都有益於自己盲目受迷惑。畢竟旁觀者清。


粉飾言論讓人煩



小河彎彎339


和父母論對錯,是好孩子,但是,不論和誰論對錯,必需是溫和的,以事論事,不可以言帶髒字,甚至粗野以理吼人,嚴重缺失禮儀,為人所不齒。

人的觀點,不敢說盡正確,論證對錯是常人需要的,能提出質疑的皆為朋友,只有朋友與自己探討,若不是朋友,自己錯誤再多,誰去給你糾正,你錯誤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對否。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當然不是,父母雖然養育我們,儘可能的把最好的給予我們,也會從小教導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父母雖是長輩,我相信她們所做的任何決定也都是出於對我們的愛,但她們也並非聖人,並不是說每件事情都是對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性格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觀點想法肯定也不同,所以說我們自己也要有一個認知對每件事情,對的堅持錯的糾正,並沒有什麼不妥,更談不上不孝,只是看你是否堅持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