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王思斌: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 深入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

習近平總書記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系統地闡明瞭中央的戰略部署和要求,在“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方面,提出“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這是對社會工作的期望和要求,社會工作界要積極響應,更加深入有效地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促進經濟社會穩定和協調發展。

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是相對於其他相關專業或非專業的活動而言的,最為核心的是在於助人自助的價值觀念、科學藝術的工作方法和理性務實的服務風格。本文從以下兩個環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社會工作的優勢。

一是腳踏實地做更細緻的服務,這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基本要求和職業特徵。社會工作為幫助貧弱群體和基本生活處於困境的群體,實施社會服務而生,也以提供有效的社會服務為自己的“天職”。這次疫情爆發以來,疫區的社會工作者則積極主動地與地方政府和社區工作者一起,深入社區、開展服務;全國社會工作者以強烈的專業情懷、專業精神迅速集結,在專業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服務,四面八方支援疫區、服務疫區。無論是各種信息的蒐集、編輯和傳遞,還是心理疏導、情緒支持、實際幫助,社會工作者都立足現實、努力接近服務對象的需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這些腳踏實地、以人為本、樸實到位的服務,既解決現實困難又有堅守的陪伴,充滿了真情實意,是寶貴的,也是有效的。

那麼,社會工作者的服務能更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嗎?社會工作服務的特點是人性化、個性化、情境化,它傳遞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相互理解的交流。可以理解,在疫情防控階段,封閉、隔離是重要措施,政府部門和社區居委會在這方面是花了相當力氣的。同時,我們也應考慮對於疫情已對其生活和正常運轉造成一定影響的家庭和社區,如何在不影響防控疫情大局的情況下,進一步深入,做好更個性化、情境化、人情味更濃的服務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可以在徵得當地管理部門同意的情況下,開展妥善的、循序漸進的、深層次的社會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社會工作要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方面的服務,實際上是一個自始至終的過程。現實中的隔離與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不應是相互分立的過程。防疫資源的分配與心理疏導、情緒支持可以相結合;面對不同疫情階段居民的情緒反映,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社區居委會也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把服務對象的問題統合起來,把問題的解決看作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不是相互孤立的行動,並進行有層次的針對性干預。這就是社會工作專業思考問題的特點,也是其某種優勢的表現。這次疫情中出現的問題都是系統性的,社會工作者應善於進行系統性分析,以更有序、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另外,對處於疫情城市的社會工作學者和資深社會工作實務人員來說,對某些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進行服務的個案管理也可以進行。社會工作者在其稍有“空閒”之時,記錄疫情發展、疫情防控、醫治患病者的全過程,對以後總結和反思這次抗擊疫情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很有幫助的。社會工作者要做專業的有心人,這也是社會工作專業優勢的應有內容。

二是用“超前半步”的思維去思考下一步可能要處理的問題。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生活秩序,並需要建構“戰時秩序”, 幾乎所有的力量都被動員起來投入緊急的救援和維持秩序之中。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志願者也被動員起來,要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居民的急迫要求。在疫情或救助發展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後,社會工作者就可以思考:“接下來會怎樣?該怎麼辦?”這就是要做“超前半步”的思考。

實際上,任何重大疫情或災害發生後,都有接下來“怎麼辦”的問題。這種問題可能涉及局部地區和人群,也可能涉及更大範圍。作為接下來必然要面對的問題,社會工作者應該有“超前半步”的思維,就是向決策者提出建議——下一步可能要注意或要處理哪些問題。“超前半步”思維的範圍是寬闊的,可以說疫情一開始就有了“下一步”的問題,而且隨著疫情的發展和抗擊疫情戰役的展開,面對各個群體的“下一步”的問題都會出現,社會工作者應該能綜合地思考“下一步”的問題。疫情發生後,中央政府和各部委都發布了應對意見,實際上這些意見最後都會彙集到疫情防控的基本單位——城市街道和社區,最後都會歸結到家庭生活、生活秩序、就業和社會保障上來。這就是說,社會工作者在“超前半步”思考時,要有整體性思維。習近平總書記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中指出,要鼓勵專家學者增強擔當精神、職業責任,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意見和建議。社會工作者的“超前半步”思維應該屬於這個範疇。

當前,武漢、湖北的疫情拐點還沒有明確出現,社會工作者參與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還要加一把勁,全國社會工作者會繼續支持一線的工作。隨著疫情進入平穩期、甚至進入後期結束後,以服務困難人群、困境人群,解決基本民生問題和促進社會和諧為己任的社會工作的任務會更加直接和具體。相信社會工作群體在與各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中,能更充分地發揮專業優勢,為解決受疫情影響人群的基本生活問題,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做出貢獻。同時,社會工作者也應該為建立社會工作參與應對重大社會危機事件的制度機制做出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